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战术数据链(TDL)的基本作用是保证战场上各个作战单元之间迅速交换情报信息,提高相互协调能力和整体作战效能.为了研究在实际应用中战术数据链系统多链工作情况下的实时性,基于QualNet仿真软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战术数据链的多链模型,同时结合两种波形的试验对战术数据链多链间分组传输时延进行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QualNet仿真软 件设计并实现了战术数据链在模拟环境下的三维动态仿真。将战术数据链仿真拓展到三维空 间,加入目标的机动性因素,给出了三维仿真的动态模型及其满足的更普遍关系式,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联姻”策略应用在粒子群算法中。提出一种并行粒子群算法(PPSO)。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加强种群之间的联系,保证单个种群中的粒子在进化过程中的多样性,从而可获得更高效的搜索性能。分析了将并行粒子群算法应用于直接扩频CDMA解相关多用户检测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性能。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减小计算的复杂度,在抗多址干扰能力上比传统的匹配接收机和解相关接收机有显著的提高,与解相关接收机的抗远近能力相当,且比基于遗传算法的接收机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数据链航迹处理对时间对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定周期的自适应处理模型。通过建立数据校正模型,将多源数据统一到固定的时间点上,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将数据外推到相应时间点,并可有效根据其数据消息质量进行动态调整有效数据融合策略,从而为后续数据链航迹融合提供支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后续数据链无中心数据处理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5.
精确协同作战作为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形态的必然发展趋势,其对作战平台间高精度时间同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该要求,在分析了战术数据链往返计时(RTT)时间同步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卫星导航载波相位差分GPS(DGPS)技术与数据链高精度时间同步算法,利用卡尔曼滤波构建时间同步计算算法模型,实现高精度的时间同步。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提高时间同步精度到3 ns。  相似文献   

6.
无人机数据链是无人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飞行器与地面系统联系的纽带。首先按照飞行高度和重量对无人机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外军无人机数据链的发展现状;然后介绍了几种典型无人机数据链如数字数据链(DDL)、战术通用数据链(TCDL)和Quint网络技术(QNT)数据链的发展和性能,并分析和展望了无人机数据链通用化、安全化、网络化等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外军无人机数据链发展的经验,希望为从事无人机和数据链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用户正交频分复用/空分多址(OFDM/SDMA)系统上行链路多址信道,基于噪声信道提出了一种新的信道有效阶数和信道冲激响应联合估计算法。该算法以最大似然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差分进化并行搜索信道有效阶数并进行信道冲激响应估计的联合框架。算法引入赤池信息量准则作为搜索阶数最优的评判函数,以提高信道有效阶数和信道冲激响应的估计精度。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引入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在降低有效信道阶数估计误差的同时提高了时域最大似然信道估计器的性能。特别地,在误码率为10-5时,所提算法能够获得约1.5 dB的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8.
军事操作的测量难度很大,具有动态和不可预知环境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描述效能测量的正式基础或框架.为此,提出了战术数据链效能的定义,分析影响战术数据链效能评估的主要因素,给出效能的评估方法及评估指标.研究表明,这些方法可用于战术数据链及其它军事通信系统的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9.
面对未来网络需求量的爆炸性增长,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作为一种基于码本的非正交多址技术,在用户连接数、频谱效率和低时延都有很大的提升。由于码字的稀疏性,SCMA采用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MPA)实现多用户检测,但是复杂度还是相对较高,以至于很难应用于实际系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子图消息传递算法(Dynamic Sub-graph 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DS-MPA)进行信号检测。DS-MPA利用剩余值来确定下一次迭代的子图,减少了资源节点的更新用户数量,达到了降低复杂度的目的。仿真结果显示算法性能几乎无损并且降低了1/3左右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0.
空中异构战术无线网络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无线数据链网络构成,IP通信技术可有效解决空中平台异构无线网络的互联互通问题。给出了空中异构战术无线网络模型,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无线数据链网络特点,分析了端到端通信协议栈关系以及不同无线数据链网络间协议转换与适配方式。探讨了网络静态和动态IP地址分配方法以及网络的路由架构与寻址方式,提出了不同无线数据链网络间IP报文传输的打包方式。对传输的开销性能仿真对比分析表明,基于通用成帧协议的打包方式的协议开销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1.
由于车联网(VANET)拓扑动态变化,车辆高速移动以及不同服务质量要求,制定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面临巨大挑战。在控制信道间隔内采用基于TDMA和CSMA的混合接入协议是最有效的MAC协议之一。基于TDMA和CSMA的混合MAC协议(T-C-MAC)能够依据车辆环境调整TDMA帧长度,并能有效地传输非安全消息。为了提高T-C-MAC协议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跳邻居信息的时隙调整(THSA) 算法。通过有效地调整车辆传输时隙,基于THSA的MAC(THSA-MAC)协议能够有效地实施广播服务,提高了安全消息传输率。实验数据表明,THSA-MAC有效地提高了安全消息传递率。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nditional role-involved purpose-based access control (CPAC) model, where users dynamically activate conditional rol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ext attributes. Based on conditional role, access permissions are assigned that represent what can be accessed for what purpose to rol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On the other hand, conditional purpose is applied along with allowed purpose and prohibited purpose in the model. It allows users using some data for certain purpose with conditions (for instance, Tony agrees that his income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for marketing purposes by removing his name). The structure of a CPAC model is defined and investigated. Access purpose is verified in a dynamic behavior, based on user attributes, context attributes, and authorization policies. Intended purposes are dynam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quested data object during the access decision. A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achieve the compliance computation between access purposes and intended purposes and is illustrated with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 Access purpose authoriz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in the model are studied with the hierarchical purpose structure. The model separates authorization of access purpose from access decision that improves the flexibility of private data control.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型宽带接入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网因具有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而成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接入方式。MAC层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网的核心部分,文中从研究MAC层功能出发,着重提出了实现MAC层功能的关键技术方案,最后介绍了FPGA芯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DFT)与离散正弦变换(DST)对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某些性 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正弦变换的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给出了基于DST的SC -FDMA系统的结构框图,接着重点推导和分析了DST IFDMA和DST LFDMA信号的时域表达式, 最后讨论了系统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和不同脉冲成形滤波器的冲激响应。仿真结果表明 ,基于DST的SC-FDMA系统比传统的基于DFT 的SC-FDMA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系 统有更好的比特误码率。此外,DST SC-FDMA信号的PAPR性能接近于DFT SC-FDMA且优于OF DMA。  相似文献   

15.
在码分多址(CDMA)的多无人机扩频测控链路中,多址干扰(MAI)是多目标系统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此类系统中,针对抗多址干扰的要求,设计具有相应互相关性能的扩频码是首要任务。从多无人机对抗多址能力的需求入手,分析了码速率、用户个数以及码的互相关性能对抗多址干扰能力的影响,得出了Kasami码型互相关性较好、序列部分相关会降低互相关性能的结论。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现有移动无线网络TDMA时隙调度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战术互联网骨干网拓扑与业务需求,结合跳频电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分布式TDMA时隙调度协议(DTSP),能够适应不同业务需求,支持单播、广播和组播.DTSP协议以无冲突的预留提高系统吞吐量,以渐增方式适应动态拓扑变化,动态调整的开销较小.最后,以DTSP时隙单播预留协议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复杂度计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6个方面对WTO有关协定的英文文本的语言特点作了分析,结 合翻译实践经验,对其翻译提出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中存在的能耗问题,提出了能量高 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混合MAC(EEH-MAC)算法,采用基于TDMA机制的时槽系数动态调整簇内 节点的时槽大小来降低数据的传输时延;同时,对部分不需要数据传输的节点不分配时槽来 减少能耗;按簇内节点剩余能量系数形成时槽分配顺序来减少状态转换的能耗;在簇头之间 采用CSMA/CA机制的随机分配策略进行通信。仿真结果表明,EEH-MAC协议能有效减少能耗并 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9.
上行免调度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中,针对低信噪比情况下通过压缩感知技术联合检测活跃用户和数据的误码率性能比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分步多用户检测策略。该策略考虑信号的稀疏度对系统检测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得出了检测成功概率的下界,以降低稀疏度来提高重构概率;结合压缩感知硬融合算法(CS-HFA),对稀疏信号进行二次筛选,最终实现信号的精确检测。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信噪比、活跃用户数或者过载率的改变,改进方案表现出较好的系统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20.
在简单介绍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之后 ,给出了一个 3.5GHz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的MAC实现方案 ,着重研究了话音业务如何动态地接入骨干网 ;最后给出了话音业务通过E1接口接入PSTN的实现框图。本系统工作在 3.5GHz频段 ,采用FDD的双工技术、TDM/TDMA的复用多址技术、MAC技术实现了数据 /话音混合传送 ,并且通过动态资源分配保证了带宽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