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哓玲 《税收征纳》2001,(10):24-25
我国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计算应纳税额,决定了其会计处理的复杂性。目前,增值税实行三级核算,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下,共设九个三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这九个三级科目有五个借方科目,即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转出未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有四个贷方科目,即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设置这些账户的目的是将增值税的各项经济业务分别加以核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未能完全按照理论上的设计来进行,造成增值税核算不实,严重影响了增值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为调整和完善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机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自2012年7月1日起,在部分行业开展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也就是说,对试点纳税人购进农产品不再凭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购进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实行核定扣除办法。  相似文献   

3.
《税收征纳》2012,(4):42-43
为解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扣税凭证因客观原因未按期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问题,现将有关规定公告如下: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已认证或已采集上报信息但未按照规定期限申报抵扣;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及实行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先比对后抵扣”管理办法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稽核比对结果相符但未按规定期限申报抵扣,属于发生真实交易且符合本公告第二条规定的客观原因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允许纳税人继续申报抵扣其进项税额。  相似文献   

4.
《财会学习》2012,(2):8
为解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扣税凭证因客观原因未按期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问题,现将有关规定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会计师》2015,(16)
<正>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59号现将纳税人认定或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前进项税额抵扣问题公告如下:一、纳税人自办理税务登记至认定或登记为一般纳税人期间,未取得生产经营收入,未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简易计算应纳税额申报缴纳增值税的,其在此期间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可以在认定或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后抵扣进项税额。二、上述增值税扣税凭证按照现行规定无法办理认证或者稽核比对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理:(一)购买方纳税人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行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  相似文献   

6.
增值税进项税额并非可以全额抵扣,是否可以抵扣需视情而论。随着“营改增”试点扩围T作的逐步推开,一些企业在增值税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环节存在着对相关税收政策理解不够清晰,抵扣不够准确,操作不够规范,由此造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进项税额时,存在发票开具内容不规范,原始资料不齐全,扣税凭证不合法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得抵扣进项税额的不确定性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前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采取购进扣税法。这种方法导致部分企业长期负税.造成税收收入不均衡等等:为此,笔者提出一种“比例扣税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增值税为“价外税”以不含税的价款为计税依据价、税分离核算.同时,一般纳税人采用税款抵扣办法,企业购进货物等产生的进项税额可抵扣,抵扣的依据是经过税务机关认证的增值税扣税凭证.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可能认证不通过的情况;另外,由于扣税凭证的认证期限可达180天,企业可能跨月认证.这与会计核算存在矛盾.笔者认为,“待抵扣进项税额”这一明细科目能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它可细化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会计核算过程,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使会计核算与企业实际纳税处理相符.  相似文献   

9.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购货物涉及的税收主要有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采购货物涉及的增值税,在销项税额一定的情况下,能够索取17%税率的发票时,抵扣的进项税额最大,则应纳税额最小:能索取6%税率的专用发票时,应纳税额次之;能索取4%税率专用发票时,应纳税额再次之;不能索取专用发票时,应纳税额最大。同理,城建税、教育费附加随增值税的增减而增减。  相似文献   

10.
李新 《上海会计》1999,(3):34-35,25
一、增值税会计核算中与财务会计惯例的矛盾增值税会计核算是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两个二级科目进行的。在“应交增值税”下面还设置了9个三级科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  相似文献   

11.
实务咨询     
《财会学习》2011,(5):45-50
增值税账务处理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在账务上是如何设置和核算的?(河北省张芳芳)在线专家:一、增值税科目的设置一般纳税人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中,应设置九项专栏,即: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科目的  相似文献   

12.
税制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发,通过统一企业所得税和完善流转税,使各类企业之间税负趋向平衡,为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了平等竞争的条件。通过几年来的增值税实施,也反映出存在的一些欠缺之处。现粗略归纳如下:一、增值税条例中的问题1.对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处理“过死”。增值税条例规定:增值税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当期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这一计算方法对于未曾交纳过增值税的纳税人而言是完全合理的,但对于前期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已交纳了大量增…  相似文献   

13.
立交增值税会计处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光业 《会计师》2009,(6):18-19
增值税是我国税收征收管理的一项重要税种,一般生产经营企业增值税的核算也是其日常会计核算中的重中之重。企业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实际已交纳的增值税等,贷方发生额反映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交纳的增值税额、出口货物退税、转出已支付或应分担的增值税等,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抵扣的增值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分别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等专栏。  相似文献   

14.
薛钢 《财会学习》2006,(2):31-33
不少人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时,对其中的视同销售行为与进项税额转出行为总是觉得不好理解,掌握起来存在一定难度.能否准确地区分增值税视同销售与进项税额转出行为,将直接影响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的正确性,同时还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税务》2010,(2):36-3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2003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扣税凭证陆续实行了90日申报抵扣期限的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增值税征管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督促纳税人及时申报起到了积极作用。近来,部分纳税人及税务机关反映目前的90日申报抵扣期限较短,部分纳税人因扣税凭证逾期申报导致进项税额无法抵扣。为合理解决纳税人的实际问题,加强税收征管,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增值税计税方法就是购进扣税法,在购进扣税法下,当期的销项税额减去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即为当期应纳税额,这样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一般是完整的,确保了纳税人不会重复纳税.但在现实实践中,由于税法的某些规定和纳税人的生产经营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并不能一直保持这种完整性,其链条的一端可能会断裂,由此可能会...  相似文献   

17.
《财会学习》2009,(12):15-15
2003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扣税凭证陆续实行了90日申报抵扣期限的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增值税征管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督促纳税人及时申报起到了积极作用。近来,部分纳税人及税务机关反映目前的90日申报抵扣期限较短,部分纳税人因扣税凭证逾期申报导致进项税额无法抵扣。为合理解决纳税人的实际问题,加强税收征管,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的增值税管理中,正在逐渐将生产型向着消费型转变,企业可以将购进固定资产产生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增值税却不能算入固定资产带来的价值中,只能将其视为进项税额进行单独的处理,增值税转型影响着固定资产的核算.本文总结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初始确认与计量、产后续计量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了几点企业面对增值税转型应当采取的应对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增值税的管理实行了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型,允许企业将外购固定资产(生产经营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一次性全部扣除,增值税不能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是作为进项税额单独处理,增值税的转型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艺阳 《新理财》2010,(6):76-77
允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采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是2009年增值税转型中最主要的一项政策变化。包括研发机构等在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原增值税法规下所享受的采购设备进口环节免税待遇也因此被取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