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思勰  王静 《广告大观》2014,(7):102-104
在碎片化与平台化并行的媒体时代,广告传播演变得更为细碎。向消费者灌输式的广告传播时代已经过去,社会化媒体平台特性使得广告传播中的广告主与消费者有机会紧密联结在一起。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活跃于社会化媒体上的用户数量超过了互联网,占到了中国人口总人数的42%,  相似文献   

2.
媒体也创意     
陈东兴 《国际广告》2010,(7):114-117
如何“秒杀”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及时清晰传达广告内容,对广告策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人把精力都放在了内容创新上,而把媒体放在最后考虑。其实,媒体是传播介质,信息的载具,是广告内容通达的根本。没有合理的媒体安排,即使有吸引人的内容,也难收到全效。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整个市场变化特别大,过去我们说有一个大众市场,就是大家都很一致的,那么有大众媒体做这个广告,也很有效果,但现在发现,大众媒体的效果不是那么有效,关键是这个市场变了,变得很细分,是一块一块的.这个时候.媒体要改变,从过去大规模的那种覆盖、投放,变成针对一个一个的族群,或者是群体做广告.这个时候就有分众的概念出现。所以从这一点上.我认为分众传媒符合了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市场细分。分众是有多种多样的.手机是一种分众市场.有线的数字电视是一种分众市场.楼宇电视也是一种分众市场.是根据消费者不同的行为特性去制定你的媒体。还有卖场,医院,候车厅.就是根据消费者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形成的一个圈.这些圈就是媒体的一个投放的机会,分众传媒也好.分众媒体也好.它的立足点是和消费者的变化相吻合.它就能捕捉这个市场机会。分众传媒现在的理念是要建立一个生活圈的媒体群,即是将广告植入到消费者的自己生活轨迹之中。  相似文献   

4.
杨汉东 《商场现代化》2006,(22):225-226
一、广告媒体选择分析广告媒体是广告的载体,是联结企业与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消费者了解企业以及企业产品的工具。广告的制作总是要借助一定物质载体,常见的广告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传单、广告牌(路牌)等。对企业来讲,给产品做广告至少需要选择一种媒体,这里有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就某一种产品而言,以电视广告媒体与报纸广告媒体相比较,假如电视广告媒体比报纸广告效果好、效益大,但你却选择了报纸媒体,那么你就失去了可能得到的利益,而未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进行广告媒体选择分析,是在企业还没有发布广告之前的一种预测性…  相似文献   

5.
刘东明 《成功营销》2008,(11):20-20
怎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杀伤力的网络视频广告? 同样是视频形式的广告,很多广告人认为将电视广告直接搬到网络媒体就万事大吉了。然而.媒体是传统传播模式中的帝王,而受众是网络传播模式中的新君。面对成千上万的信息.受众决定着信息的生杀大权,不能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将被受众手中的鼠标扼杀。  相似文献   

6.
栗娟 《商业文化》2004,(1):55-57
广告媒体是作为广告信息的载体和传播渠道,决定了广告信息的覆盖面以及其传播效果;由于消费者的媒体习性不同,而且不同广告媒体在传播速度、覆盖面和表现力等存在差异。因此,企  相似文献   

7.
我们领先,所以我们没有方向。 有一个广泛、又被默许的认知:互联网广告环境是互动的环境,是电子化的媒介渠道,是在网站和手机上做广告。基于这个认知,我们这个行业曾经重新建立了一些数字媒体的分析工具,用于了解消费者上什么网站、什么时候上、多长时间、在哪里投放广告可以被合适的消费者看到;或者,更新一点的思路是我们利用数据跟踪和技术分析反其道直接捕捉消赞者,给消费者看广告。  相似文献   

8.
丁邦清 《广告大观》2007,(10S):135-135
时代在变,传播也在变。一方面是传播客观环境在改变。在如今这个传播过度的时代,强大的广告轰炸虽然有效果,但已经不再能达到以往那样的传播效果了,消费者的注意力时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越来越多的信息的干扰和稀释,广告的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是传播的主观环境也在改变。现在许多消费者越来越不再满足于单方面的接收信息,消费者在信息接受上的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商业广告媒体选择和受众人口分析□孙晓红广告媒体是指广告主与广告对象之间经济信息传播的物质技术手段,是沟通广告者与消费者的信息桥梁,具有引导消费者接受经济信息和激发购买行为的作用(王法清等,1994)。广告媒体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广告信息的传播功...  相似文献   

10.
很多客户不知道成功品牌背后的秘籍,表面上看到的是比自己心理期望值高出几倍的投放费用,其实背后是一种决心,是对媒体资源、媒体关系的深刻理解、对消费者接受力损耗的客观承认。打开电视,有时候被某个品牌的广告吸引住了,吸引你的不是它的广告内容有多么精彩,而是这个广告的确被你看了好几十次,每一次都那么令你神往,让你感叹自己的品牌为什么不能有这样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消费形态在变,营销环境在变,传播工具也在变。随着信息交流方式、传播环境的改变和媒体信息元素组成的融合,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品牌广告传播的发展与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媒体的特征和新旧媒体广告传播效果进行衡量,来分析品牌广告传播在不同媒体上的效果差异,探求提升广告与受众有效沟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Web2.0技术的普及,互联网作为大众传播的主要新兴媒介之一,提供了传统媒体难以想象和实现的传播理念——以消费者为主体的传播。消费者主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产生消费体验,并借用互联网传播,作为发布信息的主体,与其他消费者分享信息,创导着新的消费趋势与模式。WEB2.0为用户带来了真正的个性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权,在实际应用中除了原先的IM、P2P等得到新的发展外,Blog,RSS,WIKI,SNS交友网络等新的技术崛起也使得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媒体市场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中的广告形式不断创新,广告依靠新的媒介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兴媒体也通过广告传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本文旨在通过新兴媒体中的广告的不同传播形式探究其对消费者的影响,从而对广告主提出一些广告投放形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沈虹 《中国广告》2005,(4):54-55
玛氏的巧克力糖块的平面广告,没有诱人的巧克力、没有典型消费者的陶醉吃相、没有产品口感的性感描述……只有一段以产品作标点符号的文字,这是一段消费者由衷的独自,你看不见任何广告传播概念,广告表现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文字加产品。然而,它又无处不在表现品牌的利  相似文献   

15.
《广告大观》2014,(9):104-104
如今,越来越挑剔和难以捉摸的消费者们让营销环境日趋复杂。广告为适应媒体环境变化,不断改进传播和影响效果,因而发生的时空分布调整也更加普遍和繁杂。其间有两种趋势值得关注,即广告或者成为内容,或者远离内容。 广告成为内容的现象并不罕见,不少户外视频媒体基本成为全广告媒体,广告就是这些视频媒体播出的全部内容,有些已成为电视媒体广告的重要竞争对手。同时,随着植入广告的兴起,广告成为节目内容的一部分也变得更加普遍,这种内容营销模式为电视传播创生了更大的广告市场空间,特别成为一些影视剧、大型活动或者季播类节目的重要收入来源.因此对植入广告效果的评估也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16.
陈宇飞 《网际商务》2011,(12):85-85
超过4000次的网络横幅广告点击,近400次的关键字点击.病毒营销内容在社交媒体上超过50次的互动传播,近1万个目标页面访问,超过600人参与植人品牌教育的互动游戏,超过200份试用装在网上被申领,以百计的样品及优惠券在线下被派发,近300次电子优惠券触发……这些营销活动和消费者互动数据部发生往一天里.  相似文献   

17.
与很多媒体类似,当前中国汽车专业媒体中80%以上(有些媒体几乎全部)的收入来源于广告,但是,网络的兴起一方面使得消费者充分掌握了话语权,另一方面也给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它们忽然意识到原来那种单纯靠出卖消费者注意力的广告模式,无论对于广告主还是对于消费者,其魔力正在渐渐退去。行业蓝海在哪里?成为媒体们亟需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电视媒体是固定的,即使是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消费者也有可以选择接触的时间和空间,这让消费者有足够的时间对媒体进行关注,从而实现较高的广告到达率。但是,对于户外新媒体来说,这一切都变了。在消费者的家外活动轨迹中出现的户外新媒体,  相似文献   

19.
肖明超 《中国广告》2009,(4):149-150
传统的电视媒体是以固定的场所存在,即使是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消费者也有可以选择接触的时间和空间,这让消费者有足够的时间对媒体进行关注,从而实现较高的广告到达率。但是,对于户外新媒体来说,这一切都变了。  相似文献   

20.
变传统广告形态为体验式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媒介环境中,接收信息和传送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一定的改变。网络广告经营额尽管还没有超越传统的媒体,但是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最主要接受信息的媒介。在新消费主义时代.传统的广告形态已经不适合新兴的媒介。传统的广告重在“说服”,直接劝说消费者购买产品,是一种“硬广告”。大多数受众在接触传统媒体广告时是存在着抑制情绪的。并不是主动接受。而是被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