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汉征 《企业研究》2007,(11):62-63
一、"人的全面发展"—新世纪的最高使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而更重要更本质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也啊就是人本身的进步与发展,人的自由与幸福。"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每个人在体能、知识、智力、技能、潜能、和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和整体发展、综合发展。其实质是人的智慧潜能的开发。人的潜力来自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人的素质的育成和不断提高,有赖于人类社会环境的培育和发展及所有社会个体的全方位参与,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研发、文化教育事业、民主参与、社会决策、社区发展等。而这一切实质上可以归结为全社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会缺乏丰富的内容.和谐社会又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着条件,有力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辩证同一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社会成员参与经济发展和分享经济增长利益的有效途径,而失业一般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痛苦,这种痛苦不仅来自收入的减少,也来自自尊的受损等因素。无论出于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以促进经济增长,还是从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更深层次的目标,就业问题都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头等问题与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5.
王许松 《数据》2006,(8):13-14
今年4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访美.他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中讲到:"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6.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着人类社会一次大转型。转型的目标是为了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实现的是全面大转型,要达到的是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已迈上全面而成功的转型之路,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有序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企业转型和自主创新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时代的需求,从物本经济转型为人本经济,从工业文明转型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陇南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构建"和谐陇南"的宏伟目标,反映了加快陇南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财政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和  相似文献   

8.
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仅是人民生活从“全面小康型”阶梯式发展为“全面富裕型”,更是社会从总体上由“全面小康社会”提档升级为“共同富裕社会”。“共同富裕社会”是社会体制机制更优化、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统一、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文明全面跃升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的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充分和完备的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是制约共同富裕的突出因素,这些特征共同勾勒出一幅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图景,这也意味着促进共同富裕有了方向和动力。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汇聚共同富裕的合力;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重点,着力补齐共同富裕的短板;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完善分配为抓手,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以推进机会均等为基石,着力破解阶层固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离开人,便谈不上企业,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中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功能效益,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施展才能提供广阔的舞台,是现代企业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也是企业的制胜之本。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发展"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于"发展"应当具有更强烈的动因、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全面的目标。社会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的国家,经济理论通常也处于领先地位,世界经济中心往往同时也是经济学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学是专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注重人文关怀"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企业作为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必然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论,因此,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必须把"以人为本"这个根本要求贯穿并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过程中,从而达到促进企业与员工两者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性假设的问题可谓百家争鸣,与之相关的文献也是浩如烟海,其典型的"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无论是给管理学界抑或是经济学界都带来过深远的影响,但两者似乎都无法全面地阐释身处复杂社会网络中的人,甚至常被置于对立的地位。本文将从人的需要及属性等方面论述"经济人"和"社会人"的逻辑联系,表明两者相融的合理性,旨在启发我们应让两者相互借鉴,补充,继而能给人性作出更完整深刻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罗东才 《现代企业》2009,(9):28-28,31
铜川矿务局党政领导班子提出"以人为本、共享成果"的理念.就是以人的发展和需求为根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保障并满足人在物质、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是一种对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的肯定;是尊重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要坚持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是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反思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走低、国内市场持续低迷、政策环境加剧变化、产业周期趋于下行,国有企业亟待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实现优化重构,为企业新一轮的加快发展提供更可靠的人资资本保障。文章以某省级烟草企业为例,探讨搭建基于"战略、规划、管理、素质、事务"五维优化重构的模式,为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提供基本的框架模型,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全面激发企业经济跃升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管理,现代企业发展的无穷魅力是文化凝聚。汉字"企"是由"止"和"人"组成,所以,企业管理是"止人",即留住人的艺术。企业以人为本,人是企业的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尊重人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企业怎么留住人、用好人?我们的回答是:实施和谐文化管理,体现人文关怀,用企业文化凝聚人心。为了使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真正受到益处,矿区二厂紧密围绕"五小工程"(小伙房、小练兵、小文化角、小厕所、小绿地)建设,积极做到分区规划、重点投入、全面推进,在远离喧嚣与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其本质是尊重人、服务人、依靠人和发展人,通过科学民主管理,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激励、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职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内在动力以及企业竞争力.因此,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科学内涵,加强对人本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论信息化与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刚 《企业经济》2003,(12):21-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了信息化新经济时代。为了抓住信息化带来的历史机遇,加快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地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时代意蕴,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跨越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所走过的大部分时段和道路,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信息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1、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结构从发达国家近几年来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信息产业已成为新…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事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然而,经济发展不会自动带来全面的社会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不仅需要加强社会建设,更需要推动社会事业转型发展。一、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社会事业转型发展是指将社会事业发展与社会体制改革相结合,将增加投入与转变机制相结合,推动公共服务的政府单一供给向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共担转变,公共服务的政府计划供给向规划引导和公众需求主导结合转变,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