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魏青达 《特区经济》2008,(2):164-165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据估计,目前我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可能高达4000~5000万人。"十一五"期间,预计每年新增被征地农民300万。与城市下岗职工相比,失地农民没有最低生活保障,没有稳定的就业渠道,缺乏政策和财政支持,显得更为弱势。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十分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近年来,失地农民上访案件呈急剧增加趋势。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种地无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亟待且必须解决好的一大社会问题。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已成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要经历的发展过程.本文通过对濮阳市城中村失地农民家庭的调查,剖析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和心态,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类特殊人群。随着失地农民的不断增加,为失地农民建立合适的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20帕年10月10日,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布《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主要针对失地农民的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以下简称"镇保")。本文基于上海市"镇保"制度的实践,系统分析了"镇保"制度的现状、特点及成功之处,希望为其他城市在推动城市化过程中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的出现已成为我国农村最大的社会现象之一。失地农民部分已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创业无钱"徘徊于城市边缘的"四无"群体,他们靠"买断式"的一次性给付土地补偿金,根本无法维持生活。据调查显示,失地农民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养老,他们都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又靠什么养老呢?文章将给出一些可以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建议,也为解除他们养老后顾之忧提出了建议——纳入城保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锋 《老区建设》2009,(19):53-5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生的持续改进,各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在加速推进,征用土地的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和谐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扩张和工业化的持续加速,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也在进一步扩大,"失地"带来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就业、社会保障、身份融入、包括返贫致贫等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不仅要强调"小康",更要强调"全面",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因此,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建立失地农民利益长效保障机制十分必要,确保不让失地农民因为失地而"致贫"或"返贫",不让一人游离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外。  相似文献   

7.
赵国飞 《魅力中国》2010,(32):72-72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的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失地农民就业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研究失地农民就业难进行必要性、原因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俭 《开放导报》2012,(2):72-7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失地农民没有得到土地市场化的增值收益、就业难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有土地管理和征收制度存在缺陷,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必须让失地农民参与分享土地市场化的增值性收益,建立有效的就业保障机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失地农民分享城乡之间均等的公共产品供给,实现城乡兼顾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因征地而引起的矛盾也逐步凸显,失地农民人群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着征地补偿标准低、就业困境等问题.农村现存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农民难以维持长远生计.高度关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对比目前采取解决失地农民困境的两种主流模式,对探究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探究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武琼 《新西部(上)》2006,(12):102-103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征地成为必然,失地农民的出现也成为必然。由于我国现有的征地制度存在缺陷,相关的社会保障措施缺失,致使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三无农民”。他们的出现给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许多问题。该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分析,认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重点应放在为失地农民提供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失地农民就业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失地农民权益保护及若干政策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伴随着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对北京市朝阳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山东省滕州市、四川省双流县的实地调查表明,失地农民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个综合性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深层次矛盾的反映。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不仅要切实贯彻落实好现行有关征地管理及补偿的政策,而且要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多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使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地方政府征收农村集体土地也日益频繁。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同时,如何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成为当前新的"三农"问题。文章试图在目前我国征地现状和现有征地制度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郊区失地农民数量逐年递增,而城市郊区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同时,也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和就业保障。因此亟待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对征地保障四个阶段的总结,发现正在进行的有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构建新型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实现与现行保障良性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庞大且增长速度快。失地农民由于家庭养老模式弱化、再就业困难、征地补偿款水平低、合法权益受损害等原因而面临养老风险。目前我国存在多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分析失地农民养老风险和养老保险模式的基础上,为完善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郊区失地农民数量逐年递增,而城市郊区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同时,也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和就业保障.因此亟待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对征地保障四个阶段的总结,发现正在进行的有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构建新型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实现与现行保障良性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征地面积不断扩大,失地农民逐步增多。为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我们对我县建设征地面积较大、移民较多的复兴、梅花、龙溪、拔茅等4个乡镇的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一、当前我县失地农民现状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基本保证,也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县属典型的老、少、偏、穷地区县,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性更强。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成为了全县上下普遍关注的焦点。(一)失地速度加快,失地农民增多。我县拔茅乡属碗米坡库区,复兴、梅花、龙溪3个乡…  相似文献   

17.
万新夫 《魅力中国》2010,(32):92-92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不少农民由于失去大量得集体耕地而成为失地农民,且由于目前征地补偿机制的不足,一些失地农民沦为弱势群体。失地农民补偿问题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分析目前征地补偿机制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的建议,建立科学的征地补偿机制是解决我国失地农民补偿问题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纪楠楠 《特区经济》2014,(1):141-145
本文以城镇化为背景,研究土地流转和征用对失地农民带来的影响,发现失地农民权益补偿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深究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根源,探索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可行化道路,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融合,使农民真正平等地享受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城市工人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内容,使社会政策的设计符合社会公平原则,使城镇化过程与农民的利益不再冲突,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城镇化与工业化带来的效益成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黑龙江省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在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是不可避免的状况。而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养老的主要物质基础,失去土地后,农民养老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老年生活风险加剧。尽管失地农民得到了一次性的征地补偿金,但是这些补偿金并没有缓解他们因失去土地而"务农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状况。因此,构建完善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是指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文章分析了当今中国建立新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就现阶段如何建立新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如何准确把握新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个基本原则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有助于新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