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对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科技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技文献信息共享、跨区域和跨行业科技资源共享、科技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科技资源共享的措施5个维度进行了综述,并对科技资源共享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马萱 《质量春秋》2009,(12):19-25
一、科技条件平台是有力支撑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条件平台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近年来,通过中央和地方各个层面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科技平台”)建设。国家的战略性、公益性、基础性科技资源得以有效整合、集成和优化.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断提高。科技投入效率明显提升.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有效地支撑了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5,(31):85-87
以"科技信息资源助力自主创新"为目标,针对菏泽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地市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构想,并利用Microsoft.Net Framework、XML、SOA模型等技术,构建一个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科技文献、科技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科技信息检索查询等全面信息服务的科技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并探讨数字资源服务平台构建模式以及科技服务机构为技术创新服务的模式和手段,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开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解决科技投入与金融创新之间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科技投入与金融创新的互利相辅关系,提出了通过互利相辅推动科技投入与金融创新共同发展的对策。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投入,科技投入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了金融创新。科技投入作为基础性和资本性投入,离不开多种资源尤其是金融创新带来的充裕资金资源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科技资源共享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与保障。构建科学高效的科技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对于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京津冀科技资源信息主要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实现共享,但总体呈现出互通互联程度低的特征。科技资源共享行为主体主要包括高校教师和各类科研人员、生产企业和共享平台。针对各类科技资源共享主体的行为动机和利益诉求,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激励机制框架应该包括四个方面:京津冀区域科技资源联合共享平台;京津冀科技人力资源流动的柔性机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行业生产技术升级推进计划;对微观个体实施经济利益和荣誉的双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合作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合作也越来越多和普遍,该文从科技资源集成的角度论述了我国科技合作的定义和种类,我国目前科技合作的主要形式,以及分析它们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IS09000标准的高校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依据ISO9000标准和高校科技资源的特点,分析了高校科技资源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探讨了高校科技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优化高校科技资源配置应遵循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8.
政府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和平台委托代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指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和信息保障,它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大型科技设施及装备、实验室、科技文献资料及科技基础数据、科技规范和标准、生物种质资源及标本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就是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建立以共享机制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主线,  相似文献   

9.
科技计划作为实现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已得到各区域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视。文章通过对科技计划配置功能与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从促进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视角,提出科技计划管理的前期战略研究、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生成、科技立项评审、过程管理与科技成果管理、后评估等环节的完善策略,旨在为发挥科技计划配置功能,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对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优化,使各类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体系完备的开放性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和增值信息等高端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11.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fine the nature, present the possibilities, and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using human resource controlling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ilding companie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expedient human resource controlling is an effectiv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ool that achieves the required performance of employees and expected competitiveness of a building company. This paper uses the results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in November 2013 to analyz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building companies in the Czech Republic and specify the organization and condition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ome 81 small (less than 50 employees) and 66 medium-sized (50-249 employees) building companies operating in the Czech Republic took part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ed the lack of concept and random natur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ost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ilding companies. Of course, in terms of the present economic trend, it is above all important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panies to develop their adaptability to the building market and to be able to deal with a variety of construction works. It is effectiv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upported by expedient human resources that serves this purpose.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变革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功在于人性的解放,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本文从八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变革趋势,以及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和企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跨国并购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整合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并购整合的全过程,是人力资源全面驱动的过程,发现企业在跨国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风险是避免并购失败最重要的环节。本文从这一角度对人力资源整合风险进行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面临的具体的人力资源整合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刘亚峰  赵桂华 《价值工程》2010,29(21):189-189
创造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成为面向21世纪的建设目标,而水的问题则是二十一世纪关系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领域。我们不仅要考虑留给后代充足的水,而且应该是清洁的水,这是我们地球人类所共同努力的目标。人类依赖水而生存,水环境亦需要人类的保护而完成循环,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面对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对策,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对我国的水资源管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由于当今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必须培育战略性人力资源动态能力,以增强组织动态适应性,建立持久竞争优势。战略性人力资源动态能力的提升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创新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用资源能力理论对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的资源优势基础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以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为优势基础的我国出口加工企业,在竞争中难以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的问题,阐述了继续走低成本策略将使企业限入更深的困境,而其本身资源能力并不具备形成差异化战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陈江生 《价值工程》2011,30(34):13-14
针对目前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混用较普遍的现象,从马克思对资本本质的认识及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本质的探讨出发,对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从本质上进行认识,提出以"人的体力和能力是否处于生产过程中"作为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判别标准,并进一步强调人力资源培育及向人力资本转化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价值工程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洪雁  王贯中 《价值工程》2006,25(8):76-78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价值工程的界定,探讨了人力资源功能、人力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价值的内涵,构建了人力资源价值模型,并据此分析了价值工程原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阐释了提高人力资源价值的五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彩利  席恒 《价值工程》2011,30(19):9-11
目的:为了合理利用陕西交通物流资源及其优势,探讨并寻求陕西交通物流资源整合的运作模型和方式.方法:利用市场调查、实证分析、数理分析的方法,研究第四方物流的优势和作用,并以陕西省交通物流资源的实际调查资料为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交通物流资源虽然相当丰富,但交通物流整体服务水平低,物流服务模式单一,给出了基于第...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resource service optimal-selection (RSOS) and composition problem in manufacturing grid (MGrid) system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service to users, an MGrid RSOS and composition framework (MGrid-RSOSCF)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process of RSOS and composition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ive steps in MGrid-RSOSCF: (1) decomposing the submitted manufacturing task into several subtasks (i.e. single resource service requested task) if the submitted task is a multiple resource service requested task; (2) searching out the qualified resource service for each decomposed subtask and generating the corresponding candidate resource service set; (3) retrieving, evaluating and compar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or each candidate resource service, and provide data for service optimal-selection and composition –if the submitted task is a single resource service requested task; (4) evaluating synthetically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ach candidate resource service and ranking them, and selecting the optimal one for the task – if the submitted manufacturing task is an multiple resource service requested task; (5) selecting one candidate resource service from each candidate resource service set and constructing a new composite resource service according to the submitted task requirements, and collecting all the possible resource service composite execution paths (RSCEP) and selecting the optimal paths to execute the task. The proposed MGrid-RSOSCF consists of five layers and each layer provides the corresponding necessary services and algorithms to address one problem mentioned above. The five layers are: (1) T-layer, responsible for MGrid task decomposition; (2) S-layer, responsible for resource service match and search; (3) Q-layer, responsible for QoS processing; (4) O-layer, responsible for evaluating and ranking the candidate resource service and (5) C-layer is responsible for resource service composition and optimal-selection. The case study and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s of the algorithm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s are sound on success rate and executing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