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连乡  何荣友  万丽云 《商》2013,(4):90-91
台商赴大陆投资,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学上追逐最大化利润的必然性。本文主要从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动机进行研究与分析。大陆鼓励台商投资主要有政治和经济双重动机,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动机则以经济动机为主。  相似文献   

2.
台商对大陆投资地区性聚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2000-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台商对大陆投资地区性聚集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禀赋、交通运输条件、工资水平和市场规模对台商大陆投资地区性聚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对外开放度对台商大陆投资地区性聚集有负的影响;(3)沿海地区具有台商投资地区性聚集的地理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台招商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台商投资大陆的重点地区之一,随着台商投资在大陆的发展,福建在吸引台商投资方面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本文研究了福建吸引台商投资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进一步吸引台商投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两岸入世对粤台经济关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两岸即将入世和台商新一轮大陆投资热的到来,广东虽然仍将继续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但因入世后大陆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广东在招商引资力度、投资管理体制、海关报关程序和社会治安环境等投资软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使广东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引进台资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不少原来在广东投资的台商也纷纷转移到上海、江苏等地投资,新世纪广东引进台资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一、台商对大陆投资概况从1979年台商对大陆进行投资以来,其在大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1979-1987),这一时期台商对大陆投资不到2000万美元,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2.发展阶段(1988-1991),此期间大量台湾同胞以探亲、旅游为名,在其亲友帮助下开展在祖国大陆的投资活动。而大陆的优惠政策则进一步促进了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意愿。至1991年底,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已有3815个,协议投资金额累  相似文献   

6.
福建是台商投资大陆的重点地区之一,随着台商投资在大陆的发展.福建在吸引台商投资方面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本文研究了福建吸引商投资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进一步吸引台商投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郭利田 《中国物价》2012,(9):66-68,75
近20年来,在台湾对外投资中,大陆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并且所占地区比重越来越大。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为台商投资大陆奠定了环境面和制度面的基本框架,ECFA的效果已经显现。本文认为台湾投资大陆新趋势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两岸政府政策将直接影响台资西进大陆;第二,台商投资大陆市场本地化趋势日益明显;第三,台湾在大陆的投资还将以技术密集型的出口导向行业为主,但服务业将成为台资进入大陆的新动力;第四,台商投资大陆在地域分布上出现了分散化趋势,台资将加速西上北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台商投资大陆趋向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台商投资大陆基本态势与特征的基础上,着重预测世纪之交台商投资发展趋势。一、台商投资大陆的基本态势台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始于80年代初,在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从近20年的发展历程看,其投资变化大致经历了初期的试探阶段(1981~1987)、中...  相似文献   

9.
台商对大陆投资从1991—2014年累计1439.6亿美元,为大陆第三大投资来源地,同时台湾是大陆第七贸易伙伴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而大陆也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文章依据贸易与投资的相关理论,从产业升级和产业关联角度出发,利用1991—2014年台商投资和两岸贸易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台商投资大陆对两岸贸易、大陆对台湾出口和大陆自台湾进口都存在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台商投资大陆对大陆向台湾出口和大陆自台湾进口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对大陆自台湾的进口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
台商在大陆投资办企业已达4200家,台湾当局出于政治的需要,一方面从行政管理,政策和法规限制台商对大陆投资,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台商去东南亚,东欧等地投资,当前引进台资机遇与竞争并存,应建立健全适应台商投资的管理体制,将“多头管理”变为“单一管理”,做好对台商的地域,项目质量,产业等的投资导向;加强软硬环境的建设,解决配套政策的稳定的健全法律环境,完善金融市场,开办新台币金属业务,准台资或合资银行在台商投资重点地区设分支机构,受善处理涉台经济案件,维护台离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基于自身的人文和区位优势,成为台商投资热土。但近年来,随着大陆经济结构调整与投资环境的变化以及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大陆利用台湾的外资出现了下滑态势。根据江苏省发改委的数据统计显示,2006年江苏省批准台商投资项目497个,同比下降7.1%;实际利用台资32.4亿美元,同比下降3.8%,  相似文献   

12.
采用1994-2008年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大陆台商投资集中地区与台湾贸易的就业效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大陆台商投资集中地区的对台出口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自台进口则对其就业具有挤出效应,而且自台进口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大于出口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另外,台商投资集中地区经济增长对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明显大于对台出口的就业效应。资本产出比对就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在台商投资集中地区存在一定程度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济贸易关系得以逐步发展,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主,从八十年代中期起,台商开始到大陆投资,从1987年下半年以来,两地的间接贸易和台商到大陆投资迅速增加,并逐渐公开化,特别1990年出现了台商投资热流,可以预料,九十年代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必将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14.
顾政伟 《江苏商论》2004,(1):135-136
本文从大陆台商投资演变阶段的分析入手,剖析了台商投资演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由于台商向大陆投资的不断发展,使得加强对台商投资的导向工作十分必要.作者认为,对台商投资导向应遵循四项原则,即必须有利于促进台商投资的发展,有利于获取利用台资的最佳综合效益,并充分考虑到台资不同于一般外资的特殊性及与相关经济活动之间的协调性.本文还从投资地域的导向、投资项目质量的导向以及投资产业的导向等三方面较详细地分析和论述了对台商投资导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正> 台湾投资大陆究竟是亏还是赚钱?台湾当局为了冷却“大陆热”,除了设“预警制度”等诸多限制外,并不断放出风声,说台商赴大陆投资大多呈现亏损,不宜“贸然前往”。但岛内有关学者所作的调查,其结果不仅否定了上述说法,更说明了近几年台商赴大陆投资络绎不绝的根本原因。该项调查报告是以已经向台湾“经济部”报备的2503家大陆台商为调查对象。报告指出,台商赴  相似文献   

17.
自1979年两岸开始经济交流以来,台商对大陆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金额逐年上升,投资项目日益增多,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都分别掀起了投资祖国大陆的高潮。投资的热门地区也随时间发生了转移,从最开始的福建、广东等地,逐渐向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发展。产业结构依然以制造业为主,但服务业正悄然兴起,台商投资大陆的前景,必然是向高科技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台商赴大陆投资,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学上追逐最大化利润的必然性. 台商赴大陆投资,产业布局主要考虑区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聚集度及成本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台商农业投资新趋势与两岸农业投资合作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岳云 《国际贸易问题》2002,(3):62-64,F003
近年来,台商在大陆的农业投资迅速升温,且呈现独资化趋势。台湾资本的外逃引起台湾当局的警惕,提出“根留台湾”的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台商向大陆进行农业投资。为促进两岸农业投资合作,要遵循互补、互利、互惠原则,根据大陆不同的地区特点,实行垂直合作与水平合作并重,要尊重台商个人意愿选择投资方式;签订两岸投资保障协议,建立两岸农业投资合作咨询机构,确保两岸农业合作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0.
台资流向:珠江三角洲VS长江三角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海卿 《大经贸》2001,(10):24-26
近年来,台湾大量商人抽走数额巨大的资金前往大陆投资办厂,这是台湾各大产业升级和台湾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在,中国加入 WTO 时间表已基本敲定,新一轮外资投资热潮已开始,台湾企业当然不会错失良机。台湾当局对大中型企业赴中国投资案的申请采取严格审核措施转变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不久前闭幕的"经发会"也达成了36项共识,从以上情况看,台湾当局对于台商前往大陆投资的政策出现了松动的迹象。另外,近一段时期,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重点也有正向着江浙一带渐移的趋势,针对这些现象,台资进入大陆(特别是在中国即将进入 WTO)的前景将如何,台资未来在大陆的投资方向会出现哪些新情况,就成了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末,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最重要的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