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卫生事业的意义已超出了医学科学的范畴,具有极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对于我国这一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来说,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维护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农村卫生事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农村卫生事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卫生财政支出的状况分析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一项重要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卫生财政支出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指出财政支出在农村卫生事业、农民健康状况乃至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依据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对其进一步加以论证,提出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投资力度,合理选择农村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路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卫生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发展农村卫生事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卫生工作依然相当薄弱,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还相当突出。为此,本文结合实际,着重分析了其中五个方面突出问题,并就农村卫生事业的着力最发表己见。  相似文献   

4.
《农村工作通讯》2004,(6):36-36
5月18日,全国“帮扶乡镇卫生院爱心工程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该活动由卫生部医政司、农卫司和健康报社联合主办,农业部、北京市有关方面共同参与发起,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出席仪式并剪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卫生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仍然非常薄弱。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一些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还很高,严重危害农民的健康。由于农村卫生投入不足,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难以保证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高  相似文献   

5.
农村卫生作为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卫生工作依然相当薄弱,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还相当突出。为此,本文结合实际,对致力推进农民健康工程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6.
要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要把改善农村卫生环境,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保健、特别是重大疾病的预防工作,提高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卫生技术队伍建设,保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互助合作医疗,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在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晴隆县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晴隆县的农村合作医疗进行了调查,认为晴隆县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实行农村卫生综合开发,以加速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初级卫生保健网,推进妇幼卫生保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解决贫困农民的基本医序以及逐步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地方病对农民的危害,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对于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现我国医疗改革回归公益性和公平性的目标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卫生资源配置的视角,以四川省为实证,剖析欠发达地区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新农合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改善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分析目前农村卫生事业的状况与其产生原因,论述新农村建设、新农合普及、政府投入的加大等三大机遇对当前农卫工作的影响,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述当前农卫事业的发展方向,就今后农卫工作提出了明确政府责则、改革管理体制、加强纵向合作、强化公共卫生职能、普及新农合等五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0年来广东农村卫生改革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改革的建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第三次全国卫生医疗调查显示,全国79.1%的农村人口没有医疗保障,基本靠自费看病。一些地区,因病致贫、返贫的农民占贫困人口的2/3。2005年12月底,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就诊率和住院率均明显提高,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有所缓解。2006年2月22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宣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未来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雏形,它的不断完善将为广大农民提供有力的医疗健康保障。这些说明,在我国农村卫生事业严峻的形势下,于2003年试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挥出重要作用,有效较快地扭转了我国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返贫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经历了建立、衰落与重建的过程,借助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这一过程可以发现,推动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变迁的主体是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变迁的重要原因,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不足导致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变迁的滞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增强制度变迁主体的力量,积极应对制度环境的变化,加强体系内部的协调机制,注重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要闻速览     
高层信息2010年我国农民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会议指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加大投入与深化改革相结合,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基本设施比较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运转有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2006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近日,国家发展改…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有着良好的初衷:制度的建立可能会对中国农村卫生事业乃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卫生状况将一改合作医疗解体之后的危殆局面,实现根本的好转。虽然,全国的新农合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显露了一些问题,一些尚未被充分认识到的误区威胁着该项制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迅速扩大的试点面并不能否定重建合作医疗制度所固有的难度。因此,建立和推行新农合制度必须谨防三大误区。一、合作医疗的定位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农村合作医疗所保障的是农村人口最基本的卫生服务需要,是高度集权的农村计划…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农村卫生初级保健网络日趋完善,农民的健康水平同改革前相比有了一定改善。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从农民的现实健康状况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缺乏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培训动机与阻力、培训需求与意愿、培训效果与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培训的因素,提出完善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培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我国当前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并提出改革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工作指导     
《农家之友》2009,(12):13-13
桂林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 新农合人均筹资总额从80元提高到100元 今年桂林市卫生工作确定为“科学发展促进年”。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提高新农合的基金使用率和参合农民受益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江泽民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阐明了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我国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农村卫生工作必须把预防保健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着力提高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坚决遏制一些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蔓延的势头。第二,深化乡(镇)卫生院改革。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要  相似文献   

20.
农村卫生资源配置问题研究——基于四川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四川省21个地区2007年卫生统计数据对农村卫生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重视扶持农村卫生工作并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依然很低,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居民卫生支付能力不足、卫生资源配置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和市场化程度不足,农村卫生资源配置除了受经济因素影响外,还和卫生政策、卫生投入、医疗费用、农民卫生需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