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行为金融视角解释了投资者行为对企业并购的股价效应的影响机理。投资者由于认知偏差会在面对目标公司被并购的"利好"消息时会发生不理性行为,具体表现为锚定效应、投机与噪声交易、羊群效应等。这些行为是企业并购的股价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谭涛 《商业会计》2021,(7):57-62
创新是促进企业转型、技术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在现实情况下我国企业长期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其创新活动受到抑制,而并购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情况,是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文章利用2013—2017年我国沪深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并购对企业研发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主并企业的融资约束情况对并购的创新促进作用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对主并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一影响具有持续性;融资约束虽然抑制企业的创新效应,但对并购行为的创新激励效应具有差异性影响,即高融资约束的企业,并购行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有效。这些研究发现丰富了并购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对企业间并购、技术创新活动等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发展,并购行为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市场选择.企业间实现并购对企业有着种种积极地影响,但同时也有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或是并购策略的不确定性.本文从企业并购的概念谈起,对并购行为对企业的积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从恶意并购、并构成本、并购风险、并购财务分析四个方面对并购策略当中应当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零售企业横向并购,是增强了其市场势力还是提高了其规模效率?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读,既会影响我国零售产业政策安排,也会影响我国零售企业发展的战略抉择。基于此,文章利用2005-2011年零售上市企业横向并购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随机效应GMM估计方法,估计了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市场势力和规模弹性变化,从而对零售企业横向并购的"效率论"和"市场势力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观察期内企业通过横向并购规模弹性有一定上升,但市场溢价能力却显著下降了;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扩张有利于实现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横向并购行为在短期内和长期内都有利于运营现金流收益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企业并购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经营,促使企业更快发展,在我国必然会很快发展。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企业并购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文从法律、经济和市场三个方面对企业并购的环境进行浅析,从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对影响企业并购的因素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并购行为的规范提出了建议,并对我国企业并购行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利用Logit模型对企业并购的税收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认为税收因素对我国企业并购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并购中存在获得潜在税收收益的动机。在构建企业并购的税收监管体系时,要关注企业并购的税收动机以及税收因素对税收监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5-2008年193家有跨国并购行为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数据匹配方法为其找到了可供比较的对照组,然后利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检验了跨国并购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工业企业生产率,而且这种提升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对其并购后的生产率效应有很大影响,吸收能力较强的企业其跨国并购的生产率效应也较强;跨国并购并没有给国有企业带来生产率的提升,而非国有企业则通过跨国并购显著提高了生产率;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给我国企业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明显大于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并购。本文在微观层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从生产率提升角度给出了客观的评估,同时也为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动态竞争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高管人员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高层梯队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如何影响企业竞争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的。本文试图在高层梯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分析企业内部高层梯队,包括CEO、高管团队(TMT)和董事会(BOD)成员的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薪酬激励与企业竞争行为的关系的理论框架,揭示企业高层梯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通过企业竞争行为影响企业绩效的"黑匣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5-2008年193家有跨国并购行为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数据匹配方法为其找到了可供比较的对照组,然后利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检验了跨国并购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工业企业生产率,而且这种提升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对其并购后的生产率效应有很大影响,吸收能力较强的企业其跨国并购的生产率效应也较强;跨国并购并没有给国有企业带来生产率的提升,而非国有企业则通过跨国并购显著提高了生产率;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给我国企业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明显大于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并购。本文在微观层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从生产率提升角度给出了客观的评估,同时也为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薪酬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制度安排有效地把高管人员能力引导到对企业发展有益的行为上来。不同的薪酬构成对企业高管人员具有不同的激励作用,因此薪酬组合的不同会造成高管人员不一样的行为选择,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的实现。以下是国内外关于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并购的大潮中往往选择高溢价并购。合理的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溢价"不仅能够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又能比较科学、公正的为被并购公司定价,减少双方在定价上的摩擦,提高并购效率。基于新日恒力高溢价并购博雅干细胞的案例,对其高溢价并购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结论,对于愿意"高溢价"并购的企业,主要是由企业采用的估值方法、并购方的多元化发展目标、并购方为改变自身状况、为获取协同效应几个主要方面原因导致的。新日恒力"高溢价"并购博雅干细胞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其未来资产减值的不确定性十分高,为其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引入动态能力理论,采用1992—2016年我国932项海外并购事件,重点研究企业高管团队成员(CEO与CFO)的海外经历对企业后续海外并购等待时间的影响,并考虑管理自主权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CEO与CFO的海外经历可以显著缩短企业后续海外并购的等待时间;在多次后续海外并购的早期阶段(第二、第三次后续海外并购),CEO的海外经历对缩短企业后续海外并购等待时间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在多次后续海外并购的后期阶段(第四次及之后的海外并购),CFO的海外经历的影响更为显著;高管的管理自主权也对高管海外经历与后续海外并购等待时间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该结论为我国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及引进相关人才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并购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企业的并购行为可能会对消费者或社会总福利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各国政府往往会对企业并购行为进行规制.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对企业并购的申报审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从经济学角度,首先分析企业并购影响社会福利的三种效应,然后从理论与国际经验角度探讨衡量并购的福利标准,最后对我国推行企业并购审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向丽  池国华 《财贸研究》2019,30(1):99-110
选择2007—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数据为样本,采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度量企业内部控制,实证考察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影响,并从产权性质和高管信息披露操纵倾向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企业内部控制与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负向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高于门槛值时,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反之,影响并不显著;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相较于存在高管信息披露操纵倾向的企业,在不存在高管信息披露操纵倾向的企业,内部控制对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反向"治理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其是企业微观机制对宏观资本市场的治理典范。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且风险较大的业务。本文将企业并购行为抽象为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之间的完全且完美信息的讨价还价动态博弈,利用逆向归纳法分析了并购双方在并购活动中的策略选择及相关变量对并购活动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投资环境不断完善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巨额外资正在而且也必将以国际通行的跨国并购方式涌入中国。然而,跨国并购这把"双刃剑"在给国内企业注入新的资金的同时,也对国内企业与国家宏观经济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立足于跨国公司的垄断天性,从国际投资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结构学说两方面对跨国并购行为的垄断性进行深刻剖析,对跨国并购行为的市场结构效应作尝试性分析,并针对外资在华并购的市场结构效应及其微观宏观表现,从微观企业和宏观政策层次提出对策,这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现有企业的并购动因理论进行回顾,并探讨了期权在企业并购中的运用,认为期权价值是影响企业并购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杨萱  罗飞 《财经论丛》2016,(5):87-95
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和薪酬激励理论,采用聚类分析法和FGLS,以2009-2014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中小企业高管团体特征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高管货币薪酬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高管团队特征影响企业创新行为,高管货币薪酬在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中具有正加强效应,即高管货币薪酬在企业创新行为中发挥重要的激励促进作用,能调节高管团队特征在企业创新行为中的影响。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管理者异质性和高层梯队理论,为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激励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有助于政府部门全面掌握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中小板上市公司创新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资并购频繁发生,对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企业数据,采用PSM-DID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外资并购对中国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并购显著促进了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出口扩张、研发创新和生产效率是外资并购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动态效应估计显示,外资并购后五年内对企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呈"倒U型"动态变化特征。此外,本文还考察了外资并购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异质性影响,发现外资并购对内陆地区企业、高资本密集度企业和高融资约束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最后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了外资并购的产能利用率效应在不同产能水平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发现外资并购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了落后产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以上研究意味着,外资并购有助于缩小企业间产能利用率差距,这对于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家电零售市场的寡头企业"国美电器"并购行为作为案例,分析我国家电零售寡头企业的并购行为,提出国美电器的收购过程,存在垄断市场、虚假误导、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