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忱 《商》2015,(3):44
"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工具,在大学生交往过程中十分普遍。也把大学生带进了"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同时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思维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以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在"微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商》2015,(51):67-68
随着网络的日益成熟和发展,以微信、微博为主要代表的"微时代"已经来临,大学生一直以来就是接触新事物的先锋队,同样微信、微博在当代大学生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运用。在当今"微时代"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着许多有利因素,同样也呈现出诸多阻碍因素,所以充分有效利用"微时代"一切有利契机,克服一切不利的因素,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任小燕 《品牌》2014,(12):286-286
随着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盛行,微时代已经悄然而至,而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最活跃的群体,既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捷方便的生活,又在这个"花花世界"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微时代是把双刃剑,90后大学生要平衡好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从自身做起,真正地让它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4.
王倩  史恭龙 《北方经贸》2015,(4):249+251
随着移动APP技术的发展更新,“微时代”已经到来.微信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思想及价值观念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这一新媒体,积极搭建以微信为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探索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阐明其在运用过程中的实施保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行为呈现信息交流更多元、情感交流更自由、微信使用易依赖等特点。因此,"微信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满足传播手段现代化、教育目的明确性、教育内容隐育性等要求。"药院党团E家"微信平台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新理念,弘扬正能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90后"大学生在思想状况中呈现出时代的特点,他们大多思维活跃但辨别意识有待增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参与意识强。在就业和处事问题上呈现出务实倾向。为解决"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可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家庭情况以及自身情况等因素上分析其原因,高校可根据产生思想状况的原因采取时效性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各个高校迎来了第一批"90"后学生开始,这些"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了高校的主要群体,这些"新新人类"进入高校以后,没有像社会所担心的那样难以管理,他们为校园增添了属于他们的特点和活力,然而,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他们与以往大学生相比思想心理特征呈现许多不同,如何结合他们的成长背景,针对"90后"独有的心理思想特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本文拟对90后大学生心理思想特征和其成长背景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思政工作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方方  贝金铸  刘洁  张亮 《现代商业》2011,(11):278+277
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以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90后”大学生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独特变化必然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现实挑战等等.表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挑战,如何切实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应对“90后”现象带来的挑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分析并研究“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信作为重要的社交平台,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学习风气,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重点分析了微信对大学生的双面影响,并提出了微信环境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在校生中,已完全成为了90后的天下,面对日渐严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不少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抱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何去何从,是遇险则退还是迎难而上,答案当然是后者。为此,首先分析了90后一代人的思想、行为特点,之后分析了当前针对90后一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90后一代的具体思想、行为特点以及结合笔者工作实践经验,就如何搞好90后一代的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4,(10)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高校学生培养工作中的重点。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大学生,有助于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充斥在大学生周围,如何利用目前信息时代的特点,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微力量的作用,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本文梳理了微力量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微力量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提出了利用"微"力量的品牌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爆炸为高校大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信息传播工具,不仅为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是也对高校提出了深刻而广泛的要求与挑战。为此,试图通过深入研究迅速发展的新媒体如何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施加多方面的影响,从而积极探索在鱼龙混杂的数据信息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途径与应对措施,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努力让自己与时代发展接轨,成为迎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型人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微博、微信、BBS、QQ等为代表的“微媒介”正逐步成为社会思想文化聚集和扩散的重要平台。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社群的重要参与力量和高校网络舆情的参与主体,如何正确地把握和认识“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新内涵、新特征,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吴小松 《中国市场》2012,(40):145-146
"90后"大学生正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在网络化背景下,他们在行为、情感、认知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探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求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微信作为新载体和新媒体深入社会各个层面,改变了网络社会生活方式。在信息发达时代,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信,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要的课题。通过描述微信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从使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着力,指出微信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赵艳  沈克斌 《致富时代》2011,(4):183-184
“90后”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活泼、开朗、追求自由,具有新的整体特征,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负面的新问题,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把握“90后”的思想特征,认真分析,全面掌握其思想特征,针对“90后”大学生的新特征、新问题,探索出符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和新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实效,促进“90后”大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蔡仲儒 《商》2012,(14):148-148
高新科技时代的微博已普遍被人们所运用,我们可以利用微博的力量,加大力度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成为了高校教学中不可忽视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对微博的概念、特点和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微博媒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4)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90"后大学生作为运用新媒体技术的主体,面对大学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对时间的规划和利用很容易受到干扰,使其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科学地管理、引导学生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对于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时间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影响"90"后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内外因素,探讨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对这些影响因素扬长避短、提升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文月 《中国报业》2014,(20):23-24
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微信在新媒体应用领域风生水起,用户更是数以亿计,成为继QQ、微博之后最炙手可热的应用和最热门的即时沟通工具。但随着人们由QQ、微博转场到微信中,出现了许多的“微”语言、“微”写作,本文将通过浅析微信产生的背景和微信时代写作的特征,以此折射和探讨大众“微”写作的一些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