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3~201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分别从东、中、西部地区的角度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也存在着地区差异:东中部促进作用相当,西部较弱。最后从三方面对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从各主要贸易国家或地区进口金额的季度数据,自行编制了省际实际有效汇率指数,首次研究了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省际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各省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从全国层面来看,省际实际有效汇率对当期进口贸易存在负向影响,而滞后一期的汇率升值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从东、中、西三个区域来看,省际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东部地区进口贸易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最弱。此外,本文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了汇率波动幅度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度1995-2011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评析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不同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的农业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而影响传导机制则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日益削弱,亟须寻求由追求农产品出口规模向提升农产品出口质量转变的途径,中部和西部则处于规模经济效应上升阶段。此外,要素重置效应表明,当前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与要素禀赋存在一定偏离。  相似文献   

4.
《商》2015,(47)
2005年人民币汇改之后,汇率弹性加大,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加显著。本文基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理论,通过构建开放宏观经济的一般模型,从进口、出口以及对外直接投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实证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但是该影响相对来说较为微弱,但我们仍然要采取相应措施防范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各省的F D I吸收能力普遍强于西部地区,东、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均不支持所谓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但随着人力资本的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商》2015,(20)
本文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通过对1990年-2013年的年度数据进行检验,对我国向韩国的出口总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及我国的人均福利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论表明:这三个变量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且检验结果表明各个变量之间的短期与长期效应并不一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提升对中国向韩国出口情况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短期正效应,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则对中国向韩国出口量的增加具有长期负效应,这说明人民币的升值在长期来看并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衡量技术进步,将技术进步效应分为直接技术注入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引入人力资本、本土创新能力、开放程度等变量分别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建立最优拟合模型,实证检验FDI对我国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DI的技术注入效应在东、中部地区为正,在西部地区则为负。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中部地区通过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显现,而在西部地区则偏爱接受中等教育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和比较了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1)支出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显著性要明显强于收入政策;(2)财政政策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有效性要高于城镇居民;(3)支出政策,除对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外,其余都具有凯恩斯效应;(4)支出政策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在东、中部地区,扩张性政策的效应较为显著,而在西部地区,紧缩性政策的效应更为显著。通过估计消费函数,本文还发现,支出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更有效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短期收入弹性,而支出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明显非凯恩斯效应的原因则在于,中、西部农村居民的消费变化主要取决于预期未来收入的变化,具有更多的理性预期特征。  相似文献   

9.
选取广东省为研究范围,将广东省内所划分的四个不同的经济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出口额作为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出口企业承受能力的代理变量,以2000年至2011年四个经济区域年度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并处于不同区位的各个区域内出口企业承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粤东地区出口企业承受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粤北地区,再次是珠三角地区,最后是粤西地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为研究我国区域碳排放量的差异,我们选取了影响碳排放量的四个因素来建立模型。我们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样本数据分别采用混合最小二乘估计、个体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三种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模拟,来研究导致区域之间碳排放量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对三个区域碳排放量来说,经济增长状况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和出口虽然对...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我国1994~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角度分析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证实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就业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区域来看,东、中、西部的外贸就业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出口的就业效应均为正,进口的就业效应在东、中部不显著,但在西部则显著为负并在荬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析的地方政府支出与消费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彬  杨光 《消费经济》2008,24(1):88-91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东、中、西部地方政府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支出对东、中、西部的居民消费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挤出效应。本文通过地方政府各项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东、中、西部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安排政府支出。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2006-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环境规制强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实证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短期内会抑制经济增长,而中部地区在滞后一期时对经济增长表现为正效应。最后,针对不同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不同效应,给出了制定差别化环境政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区域经济与金融的异质性,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成因。利用SVAR模型,基于1999年至2012年的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的货币政策下,东、中、西三个不同区域的反应程度和时间均有不同,即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效应是存在的,且西部地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较东部地区反应剧烈,但影响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1999~200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有明显的正面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上,对发明专利的授权量没有显著影响。对东、中、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FDI对中国东、中部地区的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创新能力具有较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对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人力资本对于地区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差异,提出开发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本,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与对外贸易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利用2010~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东、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升级的实现条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从中观层面看,人力资本、产业升级和创新产出是数字经济有效作用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传导路径,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币汇率、人均GDP和政策支持是数字经济作用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3)数字经济提升对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随着地区专利申请授权量与人力资本提升呈“边际效应递减”,随着互联网端口接入数量的增加呈“边际效应递增”,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提升是数字经济驱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长效作用机制;(4)数字经济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本地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周边地区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对于地区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针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差异,提出开发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本,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90-2008年全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新农村建设投资支出对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投资支出均是消费需求的长期原因;除中部地区外,东、西部地区的两者短期关系也成立。新农村建设投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存在较明显的地区性差异,西部地区由投资支出所产生的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外资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外资对西部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面对中国以及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当前西部地区的引资状况和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主要特点,西部地区应强化国家政策效应,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坚持以法行政,注视人力资源,吸引更多外资,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