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劳资双方工资分配共同决定的手段,也是工资集体协商的类型之一。在我国推行至今,一方面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劳资双方缺乏信任的基础,作为劳方代表的工会缺乏代表性与独立性,政府的干预过重,行政色彩浓厚,以及在集体协商过程中企业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因此,建议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双方的互信互利,完善法律政策,保障协商主体的代表性与独立性,优化政府的角色,减少直接干预,增加协调与服务,建立与协商制度相匹配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劳动关系主体已逐渐由国家和劳方转变为企业与劳方。这种新的劳动关系主体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双方当事人关系。建立集体协商工资制度,是劳动关系主体变化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例,从推行集体协商工资制的必要性与现有条件着手,并通过分析现有集体协商工资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集体协商工资制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集体协商工资制相关制度的建设;二是应强化第三方的合理参与协商机制;三是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四是推行集体协商工资制需要企业透明化管理为依撑。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当事人之间利益表现和利益冲突明显加剧,构成了当前劳动关系发展中一个令人忧虑的重要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来说,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的形成实质上是劳动力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力量对比及其博弈的过程.劳方与资方的力量是指各自所拥有的优势或有利的因素,这种力量的差异是影响劳资关系形成的基本因素.劳资关系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契约形成的过程,劳资双方选择什么契约,契约的内容及其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资双方的力量或讨价还价的能力.认识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及其差异是形成劳资关系的基本因素的意义所在,我们要建立稳定的、契约式的、合作性的劳资关系就必须通过种种途径改变劳资双方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企业劳资矛盾主要表现在企业用工制度不规范,劳资双方权益不对等,工资保险待遇难保障。根子在劳资双方地位不平等,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政府服务监管欠给力。消解企业劳资矛盾,实现职工体面工作,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关键在于,坚持企业与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坚持管理者与职工人格平等准则,坚持职工心理健康与企业文化共建理念,坚持重点监管与政府服务跟进。  相似文献   

5.
泰勒"科学管理"旨在通过效率最大化,增加财富解决劳资利益最大化问题,构建"劳资两利"劳动关系。诸多管理原理对财富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对泰勒"科学管理"增加财富构建"劳资两利"的有效性应做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企业中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者期望增加薪酬待遇,资方又没有与劳方对话的合适的渠道。强行管理,必然会加深劳资矛盾。尤其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敏感时期,社会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必然会影响经济发展,进而影响社会和谐。如何更好地协调劳资纠纷,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协调劳资纠纷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情况下工资协商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针对现状,首先重视,培养意识,然后遵循原则,严格程序,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为经济发展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7.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创造力,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就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当下,我国仍存在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居高不下、新型劳动关系隐形化、集体劳动争议多发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通过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稳定经济发展,纠正地方政府偏向性行为,发挥独立性工会力量,推进集体协商制度等,促进劳资双方利益合理分配,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引发的劳资冲突是企业运行的最大障碍,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小,市场竞争力弱,在没有国家相关制度和法律的保障下独立发展更是困难重重。缓解劳资矛盾,合理解决劳资双方利益冲突,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前提。劳资矛盾预警机制作为一种平衡机制,可以跟踪、防范、化解劳资矛盾,在借鉴德国“劳资共决制”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机制,使其逐渐成为平衡劳资双方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王今舜 《现代商业》2008,(12):155-156
目前市场化劳动关系的调节机制和基本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相当数量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失衡,劳资矛盾日渐激化,这种现状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埋下严重隐患,与此同时也为集体谈判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集体谈判制度和非公经济劳动关系的分析研究,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下,很多企业的经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在对自身内部进行管理时,比较注重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处理好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遇。此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出新时代劳动关系下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具体策略,文章研究中采用文献法。首先,文章对劳动关系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理论内容进行概述。其次,对新劳动关系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最后,对新劳动关系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的优化对策进行探究。望文章分析的内容和研究出的对策内容,能辅助当前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顺利构建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行劳资双方被错误定位为利益矛盾体,劳方和资方居于利益的两极,矛盾冲突不断。基于我国公有制的国家性质、劳资双方的经济理性以及劳资双方利益对立中的统一等因素,我国的劳资关系的定位应由利益矛盾体转为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商》2015,(18)
集体谈判与集体协商是处理集体劳动关系的两种模式,在中国当前的劳动关系发展模式下,运用集体协商模式处理集体劳动关系已逐步被明确,在这种三方机制下,政府作为"守夜人"的角色,权利的界定却始终无法得以明确,甚至因过去政府过度干预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政府干预集体劳动关系的权利也受到质疑,但明确政府的权利界限事关集体协商的制度发展,引入"斡旋权"的法律权利能够使政府干预集体劳动关系的角色更为清晰,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彭四平 《中国市场》2014,(31):58-60
本文通过对劳资双方的利益博弈模型的研究,详细论述了劳资利益困境的成因,并以佛山市民营企业为代表对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利益失衡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利益平衡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加速转型期,在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劳资双方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对社会上常出现的劳动者被侵权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结合劳动者诉求从法律、企业、劳动者自身和第三方监督四方面提出建议,以缓解劳资矛盾,保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劳方和资方利益能达到共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劳资双方具有一种逻辑关系,表现为资本优先,劳资平衡,劳方优先三阶段。当代资本主义正处在劳资平衡的第二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关系正处在第一历史阶段即将结束,并开始向第二历史阶段过渡时期。在这一过渡时期,政府在节制资本,保护劳工,劳资兼顾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难题:政府在节制资本、调控初次分配方面能力有限,保护劳工方面作为不够;工会组织在维护劳工权益方面比较软弱;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确保劳工各项权利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劳资双方强弱明显,加快了中国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这应引起我们的极端重视。  相似文献   

16.
随着股份制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劳资利益关系也就相应地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利益关系,并呈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利益分享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等运行特征。宏观上,影响该种利益关系协调的因素主要包括产权结构、政府调节及工会协调,它们共同决定了劳资双方的利益平衡及其发展态势。通过对股份制企业大量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充分验证了劳动者持股、工会协调、政府调节在股份制劳资利益关系中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对股份制企业劳资利益关系的协调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意味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一方面,所有者与经营者不再同一,势必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代理人即经营者有可能通过勤奋劳动或偷懒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而置委托人的利益于不顾;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需要一批懂知识、能组织、会管理的专家成为企业的经营者,需要这些经营者开拓市场,成为企业宝贵的"人格化"资本.因此,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激励机制问题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激励机制是为了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关系的动力问题的机制,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于使经营者能够努力实现公司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对立统一的经济利益关系。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劳动者追求工资收入的最大化,企业经营者追求利润收入的最大化,两者的利益既对立又统一。企业经济发展要求劳资双方建立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如果分配比例合理,积极性会得到很好的发挥,企业就会创造出更大的新的经济效益,企业、劳动者同时受益;如果分配比例不合理,就易造成经济利益纠纷,  相似文献   

19.
企业将"以人为本,谋求共赢"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文化建设过程中,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劳资双方谋求交集最大化,建立和调整劳资双方都能接受的各种利益的平衡点,是用人单位生存与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赵树业 《商业会计》2012,(2):123-124
日常财务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利益冲突,为平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保障企业效益最大化,我公司积极推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新理念,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全面预算、成本核算、财务监督"三重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控制财务风险,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