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非洲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着良好的投资与合作环境。胡锦涛主席的8项举措与温家宝总理的5项建议,向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发出了强烈的"进军非洲"的信号。  相似文献   

2.
龙宇 《市场论坛》2012,(5):31-33
持续增长的地区经济及政局趋稳使非洲大陆投资环境进入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好时期,非洲具有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快、投资优惠政策多、投资回报率高等优势,在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和医药医疗等行业都具有极大的投资潜力,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独特的投资机会,我国企业应该抓住机遇适时投资非洲市场。但是在投资之前要注意市场调研,防范投资风险,讲究投资策略和经营管理,使企业在非洲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商务财会》2013,(4):32-32
<正>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报告称,如果非洲的农民和农业企业能在财政、技术和资源上获得更多支持,到2030年非洲粮食市场产值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世行在这份名为"非洲增长:释放农业潜能"的报告中指出,非洲粮食市场目前年产值约为3130亿美元。如果非洲各国政府能和农业企业密切合作,为这一地区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服务,政府和商界领袖能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农业政策,给予农业支持,非洲粮食市场产值有望增至目前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已拥有了到国外发展的优势奈件。因此,研究中国企业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与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投资的总量、分布结构、方式和主体四个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揭示出投资发展的动因,并进一步指出了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淘金非洲     
高机遇、高风险的非洲大陆,吸引了无数期待"抄底"者的目光,你准备好了吗随着全球经济衰退的深化,尤其美国、欧洲等中国的传统出口市场需求量下滑,不少中国外向型企业陷入产能过剩的窘境,急需寻求新的海外市场和投资渠道,"去非洲抄底"的呼声再度高涨起来。不少人主张,应趁着欧美资本自顾不暇之机去津巴布韦、南非和埃及等国投资设厂。不过专家也提醒中国投资者,非洲固然有很多资源和商机值得挖掘,但是非洲是个高机遇、高风险的地方,无准备的"抄底"可谓危机重重。  相似文献   

6.
企业资源论的提出,让企业将竞争的重点从竞争环境转移到企业开发出来用在该环境中进行竞争的资源上来。将企业资源划分为财产性资源和知识性资源,并在稳定环境和不确定环境下对财产性资源和知识性资源进行分析,得出稳定环境下财产性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绩效,不确定环境下知识性资源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7.
正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一系列"紧箍咒",为官员的行为规范提供了制度保证。这些举措对官员的腐败和权力寻租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对建立公开、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也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依托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产业链——小到烟花、烟酒销售,大到餐饮、会务、旅游。企业只要有关系、能吸引到公款消费,就可以迅速发展起来。这直接导致了一些企业不把心思放在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而是拼命走门路、拉客户。这样的市场环境是畸形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有两种企业可以借助于政府的背景和资源获得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资源消耗和利用、环境保护的现状 中国近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把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发展的方向.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给世界于新的资态,也从政策上保证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的大国,发展过程中,依然走大多数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同样的存在很多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问题,尤其是在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9.
苏歌 《现代商业》2008,(18):82-83
随着我国成功的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内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我国的企业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效应的影响。在日趋竞争的国际市场环境下,我国企业的经营战略应该做相应改变,国际经营战略是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际经营战略,即所谓的“走出去”战略,是指我国企业根据各国资源禀赋状况、比较成本优势、国际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等方式,在国际化环境下运营战略。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世界范围内"最后一块处女地"的非洲市场已经引起了国际资本的密切关注和疯狂追逐。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非洲市场同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1.
在很多人眼中,非洲是一块贫穷落后且充斥着政变动荡的大陆。但从最近10年的发展看,非洲经济正在崛起,它是当前经济增长最快的大陆,其拥有的资源禀赋、潜在的人口红利以及后发的竞争优势,如果运用得当,非洲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最后高边疆(Last Frontier)"。数据可说明一切,综合IMF、世行等国际组织的数据:——预计从2011年到2015年,在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将占到7/10。  相似文献   

12.
当前,强化企业合规经营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潮流。在这一背景下,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纷纷通过立法立规加强国际合作和对国际问题的监管。"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合规风险。近年来,遭受了很多处罚,有100多家中国在海外的企业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列入黑名单。合规问题,不容小觑。"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原局长杨益近日在"引进来与走出去中的合规与法律风险论坛"上指出。  相似文献   

13.
世界是中国的舞台。国际环境、国际资源是行业发展必须善加利用的一项重要资源,应用得当,可以发挥企业一己之力无法起到的作用。从"威胁论"到"机遇论",关注国际,更有利于我们的全球化思维及本地化运作。山里的孩子要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必须让自己站得比山还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非贸易量迅猛增长。相较当下不景气的欧美市场,非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理想之地。非洲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目前已有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进入该市场。然而,由于金融环境的不同,企业往往会面临一些风险,对银行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有迫切  相似文献   

15.
日本     
《国际市场》2013,(4):50
6月初在日本横滨召开的第五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上,首相安倍宣布日本将有计划地援助非洲10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这包括1.4万亿日元(约合140亿美元)政府援助,今后5年日本政府和企业将向非洲提供最多约为3.2万亿日元(约合320亿美元)的巨额援助。除了大规模"撒钱"之外,日本还提出了为非洲培养人才的"倡议"。日本将设置10处人才培养基地,派遣职业训练专家,还将接纳1000名非洲年轻留学生在日企实习,并为非洲培养约3万名产业人才。一切迹象表明,日本正在努力从援助非洲转为与非洲建立良好的商业伙伴关系。这也必将加剧中日两国在非洲市场的商业竞争。  相似文献   

16.
与欧洲、日本相比,美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实践有着更多自愿性的特色,在6月5日"第八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上,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中国董事总经理冉毅波介绍了连续三年来,该协会针对"美国企业如何平衡经营业绩与员工生活质量、对社会和环境的承诺"的调研发现。社会责任目的:财务驱动比例降低冉毅波介绍称,在从2010年到2012年的调研中发现,可持续发展投资的驱动力因素中,选择"财务竞争优势"的企业由13%降低到4%,这表示美国很多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有了更理性的认识。调研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企  相似文献   

17.
非洲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优势,中非贸易历史源远流长.西非各国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虽未受到直接打击,但在国际宏观经济形势恶化的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波及西非国家.加之该地区一些国家法律法规及金融体系不健全,存在大量的"皮包公司",部分客户商业信誉欠佳,致使我方企业上当受骗及蒙受损失事件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中国已没有那些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进程时所具备的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武力和廉价的贸易掠夺世界范围内的宝贵资源的环境了,纵然时光倒流百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即使有了资源供给的国际大环境,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会使我们美丽的山河污浊不堪,丧失安居的家园。我国目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走到了尽头,环境不仅要主动去优化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要主动反哺环境,经济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必须发生历史性的转型,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19.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非洲因其独特的条件成为企业家们的新乐园.中非传统友谊使中国企业在当地大受欢迎,质优价廉的中国系产品更在众多国际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年摸索,许多在非洲经营大获成功的中国企业巳摸索出一套立足非洲的经验,成功案例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对在非投资经营企业优势、经验和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对准备进入非洲的中国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非洲的商业机会真是太多了。”在非洲国家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而在不少国内企业的意识里,非洲“穷”,缺乏购买力,销售不旺,所以到非洲经商投资回报小;又因为非洲的许多国家治安稍显混乱,投资风险似乎也比较大。然而,非洲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既有贫困的国家,也有经济发展比较好或相当好的国家。可以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