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量化地区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对长三角16个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评价和比较各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提供了工具,为各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坐标。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针对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即在经济起步阶段为了加快东部地区的发展,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要顾全大局,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全国达到小康水平)就要由国家和东部拿出更大的力量帮助西部的发展,东部地区同样要服从这个大局.这个思想从中国的经济实践出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有利于缩小地区的差异,在全国范围内对不同区域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结构合理的演进.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地区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部地区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机遇,利用自身的地缘、人文等优势,结合中亚国家的利益需求,积极参与和推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中国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我国西部在参与中亚经济合作过程中的战略选择。一方面要利用西部地区自身的优势,抓住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会,主动被国内发达地区和企业整合,最大限度优化自身的经济结构,然后再利用被整合的经济架构主动去整合中亚地区市场,结合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利益需要,努力提升我国西部开放水平,扩大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同时还要认清内外环境中的威胁,承认我国西部经济自身的不足,稳妥地参与到中亚区域经济的合作中,规避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克服自身不足。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对华的出口管制严重影响了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此,本文认为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发达国家对华实施的不合理出口管制,从而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东西部经济合作是缩小区域差异、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策略,是东部发达地区参与和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方式,也是东部保持自身快速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赵普 《特区经济》2010,(8):147-148
本文对"资源诅咒"现象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认为现有传导机制理论尚不能完全说明"资源诅咒"存在的根本原因。文章认为,"资源诅咒"现象是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日益凸显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全球化竞争的结果和反映,其实质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和抑制。"资源富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缺乏指导其基于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增长的理论,致使这些地区在参与全球化竞争,尤其是在与"资源稀缺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竞争与合作中不知所措、被动应对,始终处于劣势,是"资源诅咒"问题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由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东部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加上能源紧缺及环境问题的加剧,东部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因此东部地区加快了传统产业转移的步伐,腾出空间来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在东部产业加快转移步伐的同时,西部地区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可以通过承接东部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自身的资源、土地及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还在初级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新形势下,西部需要审时度势,制定相应的承接战略,以便顺利承接东部产业,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推动下的新一轮中国体制改革和创新。中部地区不仅与东部地区一样有创新的动力和机制,而且有着强烈的发展渴望和冲动,因为东部经验在中部地区无法复制。迫切需要通过试行试点创造中部模式,武汉凭借自己的比较优势可以成为中部地区最合适的试验区。  相似文献   

9.
在东西协力联动中推进西部大开发 ,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显著特点 ;参与西部大开发 ,是东部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东部地区加快自身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好机遇。东部参与西部大开发 ,一是对口帮扶 ;二是互惠互利的经济技术协作。要把东西合作推进到新高度 ,为西部大开发 ,为东部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低于东部地区所致.因此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必须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的基本素质和劳动技能,从而提高人力的直接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提高发展旅游业在振兴东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切实加大政府主导的力度 东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是东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振兴东部地区经济,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旅游业作为东部地区经济振兴的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来培育和发展,使旅游业在自治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提高这一认识,对于东部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参与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和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自由贸易区形式的经济合作发展迅猛.中国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开展了区域经济合作.从参与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来看,虽然中国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经同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同时正在协商的自贸协定有5个,涵盖了2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要想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取利益,就要从战略角度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文章从分析中国参与自贸区的现状入手,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的经济特点,提出了几点重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尚煜 《北方经济》2005,(7):39-40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实施了五年,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出一批能够适应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具有竞争能力和高效运转能力的企业组织,并以此带动西部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例失衡.尤其同江浙一带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本文对经济全球化形成的理论依据及对不同国家产生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5.
张伟 《乡镇经济》2002,(10):20-22
西部是我国的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和台湾、香港中小企业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全球化对西部中小企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抓住入世机遇,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本对发展西部中小企业提出了改善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推进西部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依托西部比较优势培育西部中小企业独特竞争优势、加快西部中小企业变革,提高其综合素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石伟宏 《中国经贸》2009,(20):88-88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总部经济这一新生的经济形态在中心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中所扮演了角色越来越重要的,大连作为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南部据点和环渤海湾经济圈的东部起点,区位和比较优势明显,总部经济发展迅速,本文以大连总部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为依据,创造性的提出大连“雁型”总部经济的发展模式并对其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使得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全球范围的有机整体.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并实实在在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任何国家、民族都无法独立于经济全球化之外.面对这股强劲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每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参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会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本文主要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合作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签订了为数众多的区域贸易协定.由于种种原因,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其它地区相比,进程缓慢了一些,显得相对落后.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步子明显加快,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可以说,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上充满希望和最具活力的区域经济合作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城镇化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虽地处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但发展速度和程度都较沿海发达发达地区有相当的差距。本文将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河北省、邻近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的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通过比较分析评价结果,分析出河北省目前城镇化进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推进河北省城镇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将制造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产品内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基础,而劳动力的素质与效率、制造业发展水平、国内经济状况与对外开放程度等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因素对吸引和承接发达国家的跨国外包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