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海君 《青海财会》2001,(3):30-31,28
“小金库”的问题由来已久。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不得私设“小金库”,有关部门也多次对“小金库”进行专项检查,但仍屡禁不止。它不仅造成国家和单位收入的流失,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还诱发和滋生各种腐败现象,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应当坚决取缔。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很多单位都有“小金库”,许多人见识过甚至还保管过。单纯的“小金库”属账外资金、账外核算,如果将“小金库”资金用于私分、挪用、贪污、行贿等非法用途,达到一定数额则会触犯刑事法律,但无论哪种形式,私设“小金库”都是违法的,轻者违反了《会计法》等,重者还可能触犯刑律,因此财务人员应当予以抵制。如果迫于压力必须服从领导的指令时,财务人员应掌握有效防范“小金库”风险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小金库”的问题由来已久。国务院、中纪委曾三令五申不准私设“小金库”,垦区财务、审计等部门也多次进行过专项清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媒体曝光和目前查处的一些单位“小金库”情况来看,私设“小金库”之风还远远没有刹住。因此,加强对“小金库”问题的治理,已成为维护国家资金安全,防止收入和资产流失,铲除诱发和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温床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朱玲 《广东审计》2001,(3):38-39
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经济秩序和加强廉政建设,1995年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一次清理“小金库”的专项检查,并三令五申禁止私设“小金库”。1999年清城区审计局对区属9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查出私设“小金库”的单位有5个,总金额190.54万元,由此可见,目前私设“小金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由于“小金库”的形成较为隐蔽,且有扩大的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 1、国有资产管理薄弱,出租收入转为账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在财务管理制度和现行行事单位…  相似文献   

5.
屡禁屡犯 原因何在──对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问题分析刘春生查禁“小金库”可谓老生常谈,国务院曾几次发出了《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通知》,审计和有关部门对发现的“小金库”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但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单位置法律、财经...  相似文献   

6.
从帐户入手查处经济案件李祥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隐瞒财政收入,偷漏税款,转移预算资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预算单位在银行多头开户有关,它不仅造成了国家财力的分散和分配秩序混乱,更重要的是还助长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如何从帐户...  相似文献   

7.
从相关单位入手严查“小金库”田敬献从银行帐户入手,严厉查处“小金库”是提高审计执法力度、严肃财经纪律的要求。由于小金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分散性、复杂性,特别是近几年部分单位财经纪律松弛,财会基础工作还较落后,蓄意私设小金库的技术更加高明,小金库易设难...  相似文献   

8.
浅议财政总预算帐务变相“小金库”的形态及治理谢美来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小金库”收支不在本单位财会部门帐上反映,具有逃避财政、审计策部门监督的特性。财政总预算帐务变相“小金库”(以下称变相“小金库”)与行政企事业单位“小金库”形态相比较其特点在于:资金一...  相似文献   

9.
由于近几年经济监督部门执法力度的增强和我国监督机制的完善,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另一种现象往往被许多人所忽视而不被看作是“小金库”,即一些单位利用自身特定的业务关系搞收支暗抵或到有关单位报销费用、接受有关单位的财物等,这样,自身的一些收支和资产未反映在本单位的账项上,构成了隐形的“小金库”。为了使隐形“小金库”得以揭露和查处,在此列举和简析几种隐形“小金库”的表现形式供大家参考。 1、暗抵收入和支出。这种行为表现在收入和支出均不开出和取得原始凭证,也没有账项收支记录,经济业务的…  相似文献   

10.
清理查处“小金库”工作,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党中央和中央纪委非常重视,把它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但是,如何发现单位私设的“小金库”,就需要一定的查账技巧和审计方法。下面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查账经验和去年参加的市直单位专项清理“小金库”检查的实践,对如何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或账外账资金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提到“小金库”,其名声之大,对当今中国人来说,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乎人人都认为各单位不应设置“小金库”,但却希望本单位能拥有“小金库”;几乎人人都赞成查处“小金库”,却唯独企求不被查处与己有关的“小金库”;几乎人人都十分清楚“小金库”的危害,只是割舍不下从中可能获取的自身利益。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准设置“小金库”,年年也都在着力查处“小金库”,但“小金库”问题不仅屡查屡犯、屡禁不止,而且呈数量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之势。为什么?它还能得到有效遏制吗?“小金库”历史源远流长“小金库”俗称“私房钱”,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大幅度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小金库”这种违规形式,凡是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行政事业单位的“小金库”收支不在本单位财会部门账上反映,具有逃避财政、审计部门监督的性质,小金库有以下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小金库”是单位腐败的温床,是经济建设的腐蚀剂,在全国上下严控“三公经费”的形势下,更应该注意治理“小金库999防止出现“三公经费”的变相转移。要彻底防治,就要认清“小金库”的成因、存在形式,建设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保证单位的资金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小金库”的特殊表现形式1.“账外账”形式。这种形式的“小金库”一般设在财务部门,也有的设在“小金库”资金相关收入和使用的部门。其特点是在单位内有一定透明度,收入和支出均有账簿记载,有的还比较规范。其资金来源既有合法收入,也有非法收入,其支出中也多存在合理支出和不合理支出并存现象。不少审计人员在定性时往往被其看似规范的核算方式所迷惑,  相似文献   

15.
浅析“小金库”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金库”是长期以来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滋生领导干部腐败和单位“集体腐败”的“暖房”。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体制改革,以及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私设“小金库”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有些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依然我行我素、明知故犯私设“小金库”,致使大量收入游离于账外,  相似文献   

16.
“小金库”形成的主要原因□雷香梅1986年至199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四次大规模清理“小金库”的专项审查,每次清查都缕缕出现问题,至使消除“小金库”的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难度。“小金库”为何如此受到某些单位和个人的青睐?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思想腐败...  相似文献   

17.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账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的“小钱柜”。审计“小金库”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业务。为此,本文拟就如何查证“小金库”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小金库”已成为国家资产和税收流失的“黑洞”,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一、“小金库”的来源 “小金库”是指单位或部门违反国家财经法规,侵占、截留、隐匿国家或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会帐目、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审计监督的逐年深入,一些被审计单位的违纪违规行为呈现出智能化、隐蔽化、复杂化和多变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藏污纳垢的“小金库”,以其行为隐秘、线索少、账务记载难觅踪迹,而成为审计执法中亟待研讨的一大课题。近年来,惠民县审计局在认真总结分析“小金库”违纪行为方式的基础上,针对“小金库”的种种苗头,抓住“账外线索”这条小金库的“狐狸尾巴”不放,采取多种审计手段,先后查出了6起违纪总额高达280余万元的“小金库”。一、“工作总结”有线索。工作总结,反映了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要业务活动概况。该县审计人员…  相似文献   

20.
国家明令禁止单位私设“小金库”,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了。而现实生活中仍有令不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小金库”乃是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资金。其性质是化“大公”为“小公”或化公为私。这是国家所不允许的。为什么私设“小金库”问题在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屡禁不止呢?究其原困,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