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自2003年履行征信管理职责以来,积极推动征信法规建设,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认真听取了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征信机构、金融机构、专家和消费者协会等对征信立法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借鉴国外征信立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草拟工作。2009年10月和2011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先后两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此后,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认真吸收地方政府、相关部  相似文献   

2.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征信立法取得了重大突破,因征信法律体系尚未形成,现行征信法律规范仍存在许多缺憾和不足。本文通过比较国外征信立法模式、透视国外典型国家征信立法特点,进而分析我国征信立法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对我国征信法律体系的构建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刘旭 《征信》2015,(2):25-28
随着《征信业管理条例》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实施,亟待对征信宣传网络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对征信宣传工作分析表明,构建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征信文化与宣传机制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构建金融机构征信宣传网络体系,应发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部门在征信宣传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征信业规章制度,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征信宣传网络体系长效机制,构建虚拟网络宣传平台,继续强化征信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4.
一、存在的问题(一)征信系统建设相关法规出台滞后。我国的征信立法一直处于探索阶段,专门的征信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企业和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滞后,仅有一些部门规章或地方法规,影响了系统的发展。2009年10月和2011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先后两次发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征信立法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在此基础上,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对意见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论证,对条例的相关内容作了修改。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新版信用报告(2011版信用报告)已于2012年8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新版信用报告将逾期记录由“无期”改为5年。2012年12月26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征信业管理条例(草案)》,这标志着酝酿十年的征信行业法规条文即将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为满足社会公众对征信产品和征信服务的需求,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称征信系统)不断改进升级,信息涵盖范围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增加,伴随着征信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公众的征信维权意识日益提高,征信投诉作为重要的维权方式,人民银行受理征信投诉的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尽管2013年3月15日《征信业管理条例》赋予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受理征信相关投诉的职责,同时也对业务行为作出明确规范,但实践中,存在征信投诉种类多元化、诉求复杂化、涉法专业性强、协调处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基层人民银行在征信履职过程中面临艰巨挑战。  相似文献   

6.
冯巍威  刘荣  甘瀛 《征信》2011,(4):67-69
西班牙在征信市场培育、征信行业管理、征信监管立法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应充分借鉴西班牙的经验,结合我国征信行业发展实际,扶持征信产业,加快征信立法,规范征信活动,确保征信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增强《征信管理条例》立法工作透明度,提高条例立法质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于2009年10月和2011年7月先后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对意见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论证,对条例的相关内容做了修改。目前,针对条例的重大分歧意见基本消除,条例内容相对比较完善,具备了出台基础。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和学习拟出台的《征信管理条例》,本刊约请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撰文,就条例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相关问题做了分析、介绍和阐述,特此刊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人们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需求日益强烈。然而,我国征信立法中至今仍有许多重大的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尤其是个人征信体系立法问题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本文分析了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立法的现状,剖析了现阶段我国个人征信立法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如何有效地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立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吸收了我国地方征信立法中的的合理规定,并在对信用评级道德风险的防范、中国征信机构性质及地位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但是,其有关信用评级报告的效力、民事责任分配等规定仍存在不符合法律基本原理的重大问题。因此,立法者仍需要对《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作出重大修正。  相似文献   

10.
吴国平 《征信》2011,(1):37-41
由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我国征信业发展和征信立法遇到的诸多问题存在分歧,阻碍了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和信用立法工作的开展.为完善我国信用立法,促进我国征信业发展,应严格区分征信与贷款征信的内涵与外延,合理界定政府的法定职能,选择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和个人征信模式,通过立法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正确处理好企业信息公开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征信立法是征信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信立法是征信体系建设的保障和必要的条件,加快征信立法工作对征信体系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征信立法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即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是规范征信市场行为的需要,是维护征信人权益的需要,也是改善社会诚信状况的要求。其次分析了征信工作的政策和法律依据。第三,征信立法的原则是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客观、公正、公开和保护征信人权利等原则,其内容主要是立法的目的、动机、信息采集和保存,信息披露和使用。第四,分析了征信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沈良辉 《福建金融》2006,(12):51-52
征信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征信立法是征信体系建设的保障和必要条件,加快征信立法工作对征信体系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征信立法的政策和法律依据,探讨了征信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展望2017年中国征信,公共征信体系建设会有很大发展,金融征信将加强拓展应用,构建新型的以信用为核心的征信监管机制是大势所趋.应重视信用信息与数据保护,尽快立法及出台相应的信用监管制度与措施;着重进行制度建设,练好征信业内功;成立征信业行业协会已是业界共识与同求;征信业产业政策应调整,征信业一分为二,逐渐分为社会信用征信和金融信贷与融资征信.  相似文献   

14.
(一)加快信用立法工作,完善征信法制环境。加快征信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建设步伐,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通过借鉴国际征信立法经验和对我国征信市场调查研究,积极推动《征信管理条例》尽早出台。采集、加工、储存、提供信用信息必然涉及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问题。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个人隐私保护法》。  相似文献   

15.
《时代金融》2013,(3):43-43
《衙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酝酿十年终于正式出炉,并将于2013年3月15日起正式实施。央行征信同局长王煜认为,《条例》的出台首先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条例》明确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是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对征信业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的监督管理之责。  相似文献   

16.
管辉 《征信》2013,(4):54-56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正式出台,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有利于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规范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保护信息主体权益。通过总结《条例》的主要特点,分析《条例》对征信市场各方主体的影响,指出《条例》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征信立法中至今仍有许多重大的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尤其是个人征信体系立法问题还存在很大的争议。虽然酝酿十年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出炉,并于2013年3月15日起正式实施,使征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征信业管理条例》是一个宏观层面的管理办法,还需要一些相关的配套性法律法规。比如,个人隐私的范围界定、征信公司的资质审核等。一方面,要完善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配套法规;另一方面,需要强调持续性的监管。因此,必须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化解我国个人征信立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征信业管理条件》 (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为背景,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制定完善的后续《实施细则》及管理制度,意在推动《条例》实实在在落实,同时促使基层人民银行更好地履行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职责.  相似文献   

19.
文川 《征信》2013,(6):44-47
征信法的建构已成为解决信用问题的首要之举。据此,我国学者对有关征信立法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总结厘清我国有关征信立法的研究成果和脉络,对于推动相关研究创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金卡工程》2015,(4):32-33
中国从2002年初开始启动征信立法,经过十余年探索和研究后,2013年《征信业机构管理办法》出台,对互联网机构开放进程加快,此时征信体系中政府监管职能设定、企业与个人征信模式的选择、征信市场监管体制架构等方面建设获得长足发展。征信体系的建立与逐渐放开,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保障。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但是由于立法和个人征信体系的缺失,基本处于“裸奔”状态,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