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接受,在世界范围内行使货币功能,逐步成为贸易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金融交易和投资货币,以及国际储备货币。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试点,2011年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正式推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自此启动。背景和历程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为国际市场广泛接受,这个国家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经  相似文献   

2.
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启动,意味着我国进入了结算货币阶段。而《办法》的出台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式进入投资货币阶段。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过度依赖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反思。反思之后的一个共识是: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森 《海南金融》2013,(4):23-27,44
从2009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一是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逐渐成为国际贸易货币;二是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使人民币有望成为未来金融市场的投资货币;三是与相关国家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将走一条以贸易为突破口、以金融市场为依托、以国际储备货币为目标的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碳交易作为环境保护概念下崛起的新兴能源贸易,其计价结算货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拥有巨大的碳排放资源,具备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的前提和基础。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蓬勃发展则为人民币履行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职能,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减排计划,加快建设国内碳交易市场,积极稳妥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是碳交易背景下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一、引论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顾名思义,就是以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的结算货币。这是我国国际业务中一项全新的事物。自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7月正式颁布新政策开始实施试点至今,该结算业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中国及全世界来说,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之一有着非凡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详细的介绍来阐述其出台的背景,发展历程;并试图分析其对相关各方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框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是人民币先成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再成为投资和交易货币,最后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以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作为结算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储藏手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出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双重利好。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重要的动力源,而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未来人民币结算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将有利于推动上海成为人民币结算和清算中心,不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可以从货币职能上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从地域上上也逐步从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三层面逐步推进。国务院决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使人民币国际化向前迈进了实质眭的一步,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已经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为视角,基于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对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现实必然性和历史可考性,且须在遵循国际货币职能递进的假设下分阶段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现实考察亦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动了人民币的跨境和国际使用,拓展了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渠道,促进了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实证分析进一步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显著的影响,人民币互换和离岸人民币存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宏观政策、金融环境和企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引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顾名思义,就是以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的结算货币。这是我国国际业务中一项全新的事物。自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7月正式颁布新政策开始实施试点至今,该结算业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中国及全世界来说,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之一有着非凡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详细的介绍来阐述其出台的背景,发展历程;并试图分析其对相关各方的深远影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研究——基于货币国际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界定货币国际化概念的基础上,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和国际货币合作三个角度分析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探讨了推行跨境人民币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拓宽境外企业人民币来源渠道、增加境外人民币资金保值渠道、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跨境结算对我国涉外企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2009年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将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不仅是我国政府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而且必将会对我国的外贸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9年7月6日,我国正式启动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将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标志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入实质运作阶段和新的发展时期。然而,对于我国第八大贸易伙伴的俄罗斯,我国虽然自2002年便与之发展了本币结算,但目前人民币计价结算比重仍然偏低。本文针对中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对未来的中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出一些前景的预测和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国际化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国际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仍然较低,从货币国际化的一般标准来看,人民币想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还需要把握好方向,在计价和交易功能上做出新的拓展。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演变路径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以来,人民币的国际化一直遵循着两条路径发展:一条路径是跨境的相关安排,其中包括跨境贸易结算、跨境的直接投资和金融投资,以及政府间的合作;另外一条是海外市场的建设,也就是所谓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的筹建。其目的似乎也有两个:  相似文献   

14.
《金融纵横》2009,(7):I0018-I0020
7月6日,我国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中国银行顺利完成。这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已经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标志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自去年12月由国务院正式提出以来,历时半年的讨论研究,最终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相似文献   

15.
黎科  金超 《中国外资》2010,(24):30-30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于理办法出台后,在先遭受冷遇的情况下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结算重要货币之一,标志看人民币已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本文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琏来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于理办法出台后,在先遭受冷遇的情况下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结算重要货币之一,标志看人民币已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本文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带来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计价结算货币、储备货币以及境外流通等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人民币使用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区和周边国家,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量和存量都较为有限,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尚不高。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应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加快推进跨境人民币投资、建立健全人民币回流机制、加快建设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循序渐进推动金融开放。  相似文献   

18.
王敏  黄涛 《银行家》2012,(5):33-35,6
2009年4月,我国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幕正式开启。两年多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势头,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巨大。本文对跨境贸易结算进程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行推测和判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清算结算机制也在不断发展。顺应人民币国际化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于2015年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 P S)。从全球范围看,在一种货币开始成为国际性货币的过程中,相应的跨境清算结算机制必不可少。文章对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跨境清算结算机制的特点进行梳理,并就此提出对我国发展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孙佳圣 《中国外资》2012,(20):63-64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4月8日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意味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开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从此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被学者们不断深入。本文在引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必要性与现状,通过分析现状进而找出当前业务开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一系列政策建议。本文旨在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引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