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源的开发,资源开发又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生态环境属于纯公共物品,从理论上讲应该而且只能由政府提供。各级政府用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并且效益低下。该文认为应该通过生态恢复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建义 《宁波通讯》2013,(14):30-30
目前,象山港区域不但经济鱼类资源量在减少,而且海洋环境问题没有根本好转,沿港各地开发利用热情高涨,重开发轻保护、重规划轻整治的情况使这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面临压力,建议在象山港海洋环境与资源管理中首先引入生态损害和资源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凡是对象山港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的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滨海电厂),均应实行生态补偿收费制度,并视污染程度不同进行分类,对不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重污染项目征  相似文献   

3.
张平 《新西部(上)》2007,(1X):22-22,24
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源的开发,资源开发又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生态环境属于纯公共物品,从理论上讲应该而且只能由政府提供。各级政府用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并且效益低下。该文认为应该通过生态恢复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论资源型城市生态重建中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由于在发展中对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弱化了对该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和环境承载能力。实施生态重建战略是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选择。在资源型城市生态重建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重点从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两个方面给予支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资源型城市真正走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曲玮 《开发研究》2001,(4):38-39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部内陆 ,干旱少雨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在经济发展中已呈现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为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必须抛弃现今以过度消耗资源 ,破坏环境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生态———生态经济”生态农业战略。  相似文献   

6.
碧空原野,青山绿水,花香鸟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是每个人的梦想,在此基础上的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琼  王坤岩 《天津经济》2014,(11):13-16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三地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先行,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推动三地深度融合.本文首先从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系统状况进行了总体分析,接着采用指数法对京津冀地区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最后提出了提升京津冀生态环境承栽力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青海是一个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非常特殊的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后对全国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障产生巨大影响的地区,而青海又肩负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旅游业是一个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产业,发展旅游业是减轻对自然环境压力、克服生态脆弱劣势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必然选择。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支持,完善的融资机制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陶表红 《老区建设》2010,(22):12-13
江西省是一个生态资源相对丰盈的中部省份,发展生态经济是将这种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是江西经济在中部崛起的有效发展模式。本文对江西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及发展思路进行了一些思考,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0.
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珠三角在21世纪的必然选择。本文对珠三角生态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资源问题及产业结构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性提出了实行生态功能区划、构建区域生态结构体系,优化城市规模扩张模式、实现城乡融合,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探索生态经济在珠三角的发展模式,创新政府对生态经济的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改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理论联系实际,选取典型的生态资源富集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穷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的民族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探索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能保护生态资源,改善当地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甘孜州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设计及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黔西南生态文化旅游的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也会对其造成破坏,旅游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新型的平衡两者之间矛盾的有效工具,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黔西南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又是一个生态系统较脆弱的区域,文章通过对黔西南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建立生态文化旅游的生态补偿机制,并对其生态补偿核心因素,即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及补偿方式也进行了探索,以期为黔西南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公共管理中政府生态责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 《北方经济》2007,(19):92-93
一、政府生态责任概念界定 政府生态责任是指政府在对生态环境的开发、保护以及对损害生态环境行为约束等责任.由于人对自然关系的依赖性以及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生态环境及其所有资源都是作为人的生产条件或劳动对象存在着.在工业化社会里,企业的第一要务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且在攫取资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而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部门,不可能放弃经济发展一味地追求环境效果,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平衡点.政府生态责任要解决的问题是生态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4.
《青海经济研究》2009,(2):40-46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三江之源”位居我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又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如何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实现草与畜、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通过深刻领悟马克思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其生态思想,并将其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是促进中国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绿色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系统分析,结合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如何处理新农村建设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应突破生产发展的资源瓶颈,减少农业资源浪费,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减缓农村生态恶化趋势,走生态文明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7.
张天 《改革与开放》2014,(23):40-41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长期以来,在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中,一些地区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利在通过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科学规划防治污染等,弊在引发生态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这就要求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协调好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生态本位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及立法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 ,指出只有在生态本位的立法理念下对西部生态环境立法进行重构 ,才能在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市建设:基于杭州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平 《浙江经济》2010,(11):57-58
建设生态城市是加快城市发展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新型模式。其实质是充分发挥城市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优势,以生态环保型经济这一全新的模式来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城市环境,从而创建城市的生态文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而推进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小源 《特区经济》2013,(1):108-110
生态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全球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现实下人类必须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选择。本文通过描述目前西藏环保工作取得的成效,论述资源产业在当地的发展态势,进而论证西藏选择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