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建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近年来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引入该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形象性,也为理论、实践教学等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对BIM技术基本内涵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当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BIM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创新应用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BIM技术积极引导到建筑行业,有效地利用BIM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BIM技术,其应用价值体现在建立三维模型后形成的庞大数据库中,贯穿整个建筑生命的整个过程,尤其是该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介绍了BIM技术在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价值和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自诞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及商业建筑.随着BIM技术的持续推广应用,建筑遗产中逐渐引入BIM技术,但在建筑遗产领域应用研究尚未成熟.对国外BIM技术在建筑遗产中的应用案例、有关的技术开发和创新点,以及国内BIM技术在古建筑和少数民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回顾.研究发现BIM技术在建筑遗产应用中具有方向及创新应用点,可持续地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BIM系统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正越来越多应用于建筑行业。近年来建筑行业中超高层建筑的兴起对项目信息化、精细化要求日益增高,传统建筑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其需要,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成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心。分析BIM系统的概念和特点,针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BIM系统在超高层建筑建设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建筑产业的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各种先进的技术应用效果越来越好,BIM技术作为建筑工程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类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效果非常明显。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BIM装配式建筑构件库的创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效地提出了正确的应用方法,对提高装配式建筑建设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保障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为了缓解土地紧张局面,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在城市建设中出现,并且对于建筑地下空间的利用逐渐向着深层发展。但是随着高层建筑地下深度越来越深,其施工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并且能够节约大量的建筑耗材。本文就对逆作法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几年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逐渐成熟,BIM技术带来了传统工程施工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为充分利用BIM技术优势,提高轨道交通工程效率,文章以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为切入点,分析了BIM技术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BIM技术在轨道交通系统工程应用中的优势及其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文章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可视化、共享性、动态化等重要特征,进行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主要价值体现在:BIM规划施工场地,减少安全隐患;动态集成信息,便于危险识别;基于可视化碰撞检查,减小安全风险;流程化BIM实施,实行动态安全管理。BIM安全管理典型措施主要包括:基于BIM-3D漫游的安全防护检查、施工场地安全管理模拟分析、专项方案优化、临时设施搭设、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云平台动态安全管理。研究成果适用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多层高层建筑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陈爱珠  陈帆 《科技和产业》2015,15(2):117-123
将运用BIM技术的建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江浙沪及北京地区运用BIM技术的55个项目,其中涉及的92个建筑企业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建筑企业间的运用BIM技术合作网络结构进行整体网络凝聚性分析、中心性分析和小团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筑企业间的技术合作网络中的大多数企业可以通过中介成员与其他企业产生联系;BIM技术服务公司、建筑设计院的中心性相对较强;规模大的小团体较少,建筑企业的技术合作信息传递慢;建筑企业间的技术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阶段,隧道交通工程的设计工作逐渐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对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将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可推广应用途径展开论述。结合工程实践,对BIM建筑信息建模技术进行了实际工作的回顾,对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的应用情况、产生的问题等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也为未来的轨道交通工程领域中的BIM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逐渐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住房压力很大,使得高层建筑物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建筑中的核心与主体。本文就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措施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工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内的知名设计院也大多建立了BIM的团队。这种技术正引发了建筑行业的一次变革,BIM技术对我国造价咨询行业的影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不仅仅局限在工程的设计阶段,而是参与项目的全寿命阶段:比如设计阶段、预算、施工以及后期运营等,文章主要对BIM工程造价应用的分析以及对我们工程造价管理带来怎样的革新,以及探讨工程造价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卫平 《魅力中国》2014,(25):357-35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些年来随着城市里面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对给排水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应地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佟曾  王代兵 《辽宁经济》2013,(11):86-87
在改变传统的高消耗型发展方式过程中,绿色节能发展模式成为了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BIM的应用技术,对绿色建筑在设计阶段做了探讨.提出绿色建筑的发展应从设计源头开始抓起,借助BIM的高科技平台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分析,对建筑物的各种节能指标进行模拟,并且介绍了BIM软件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融入社会各行各业中。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型技术,对我国建筑工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项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工程项目在全过程各个阶段的不同信息之间的自动交换和共享,对于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也有重要影响。文章主要从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对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控制的价值及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建筑行业中BIM技术与预制装配式建筑得到广泛应用,为建筑业提供更多可行性方案。但这项技术的推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本文就BIM技术与预制装配式建筑如何发展和应用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张泳  付君  陈伟 《特区经济》2013,(2):61-64
为了解决在BIM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美国建筑学会(AIA)和ConsensusDOC Consortium分别提出了自己的BIM合同文件。这两个合同文件对美国BIM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介绍了这两个合同条款的基本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两者在形式、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上存在相同之处,但在多个具体问题的具体处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后,对制定符合我国特色的BIM应用合同条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明 《中国招标》2017,(23):38-39
BIM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近年来在建筑领域推广较快。BIM技术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从而使设计、施工、造价控制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协同工作。BIM技术的优势由于BIM技术的本质就是模型加信息,故其优势在于:(1)可视性:所见即所得;(2)协调性:避免或减少冲突;(3)模拟性:事前把控现场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呈现任务重、项目分散、类型多、监管多等特点。如何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更好地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监管工作,以适应行业发展,提高监督管理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依托武汉市城建委科技计划项目,提出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化技术(BIM)、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基于BIM的工程技术项目质量监管系统"。以期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BIM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下对建筑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部分领域内BIM技术都有所涉及。当前,在旧建筑改造中的应用能满足绿色建设发展的要求。虽然BIM技术在旧建筑改造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但也要从改造主体出发,细致介绍改造中的细节。基于此,文章概述了BIM技术对建筑物改造的具体实施流程以及分析了其应用的要点,目的是推进国内建筑业的节能发展,提升其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进而为旧建筑物改造中BIM技术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