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国务院、住建部、财政部已发布一系列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政策,而陕西省目前并无出台强制性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这种情况下,综合考虑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功能性、经济性以及景观效果,本文建议我省海绵型小区建设可首先从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罐、具有调蓄功能的景观水体、植草沟及植被缓冲带入手,在工程造价涨幅可控范围内,做到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并提高小区的舒适度及观赏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城市化建设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如何将绿色环保的概念融合到城市化建设过程之中,加强绿色环保概念的植入保障城市化建设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文章研究表明,海绵城市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好城市化中水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问题,还能让城市具备"海绵"功能,带动城市内的资源利用与可持续性价值,并带动"海绵"产业的发展,让城市建设的整体环保感提升,一方面促进城市治理的科学型发展,一方面改善海绵城市源头治理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又至台风活跃期,回想起近几年的那些暴雨,低洼小区进水,马路积水严重,让人不禁感叹"要是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吸水就好了"。这一梦想,有望变成现实——今年4月22日,宁波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将连续三年每年安排4亿元资金支持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宁波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20)》,至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如何能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实现后,我们的城市又将呈现怎样的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对雨水的蓄存,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湿地等相结合。滨江滩涂作为常见的水岸型湿地,可以成为城市雨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建设方案可以减少城市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其经济效益不容小觑。在城市滨江滩涂地的规划建设中,如何引用海绵城市理论,从低影响开发的角度综合考虑城市雨水系统与湿地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成为文章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有关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的问题,针对海绵城市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同时创新性的提出绿化景观的策略,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在建设原则以及应用措施,并根据对全文的总结,针对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2016年5月,辽宁省庄河市代表大连市成功入围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四年来,在这场城市建设理念的变革中,庄河市积极破解民生难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大力推动一以贯之的"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走向纵深。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方城市建设与气候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海绵城市工程建设需因地制宜。以广东省深圳市碧岭湿地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建设在海绵城市的应用。该湿地工程通过构建海绵和安全体系工程措施,能实现年径流量总量控制、年径流污染控制及雨水资源利用目标。希望本工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可以对南方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微风拂过,中心湖泛起粼粼波光,倒映着蓝天白云、碧草绿树,显得潋滟怡人。但这个位于慈城新城中央的人工湖可不仅仅是个供人游玩的"花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它还承担着新城排涝的功能,是个名副其实的"实力派"工程。"慈城新城以中心湖为核心有一片2.84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引进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相似文献   

9.
9月9日上午,2018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开幕.本次国际研讨会由国家住建部、财政部及水利部三部委共同支持,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海绵城市专业委员会、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会、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共同承办.据悉,此次峰会是业内学术水准最高、组织规模最大、参会国家最多的全球性海绵城市建设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30个国家级试点城市现身说法,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步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宜明,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西安市政协主席、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岳华峰等领导到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10.
雨水灾害和水污染是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就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仅重视看得见的高楼大厦,不重视城市地面以及地下设施的跟进。相比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系统管理工作,我国海绵城市的理论和实践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国情、气候以及地理等因素,我国海绵城市理论就具有了现实意义。本文除了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理论,还探讨了构建海绵城市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依据低影响开发原则设计多种功能的工程设施,不仅可以减少径流量,也能有效的缓解径流污染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由暴雨径流的突发性、冲击性和随机性导致的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受纳水体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以截污净化功能为主的海绵设施在减少内涝的同时,其水质净化及水源涵养的作用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平衡充分与绿色生态的发展。鹤壁市推广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市经验,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对城市雨水径流的排放控制与管理,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开展淇河、卫河、汤河、共产主义渠等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高效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鹤壁市“海绵城市”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简述了Z市海绵城市PPP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将PPP模式风险特点总结为三个方面——复杂性,阶段性,偶然性。然后根据Z市海绵城市PPP项目实际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对主要的风险进行分析,将Z市海绵城市PPP项目的风险分为六种,分别是技术风险、政治风险、信用和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合约风险、不可抗力风险。最后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导致的后果进行风险分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进一步认识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大  相似文献   

15.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10月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为城市节约水资源、进一步保护建设优美的环境指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途径.本文在明确“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其特征基础上,从城市规划角度对其实施策略、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解读,并结合哈尔滨市群力雨洪公园规划设计建造实例进行了实证规划设计实施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是人类要寻找的"诺亚方舟",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是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依据,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三赢",其中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是前提,发展生态经济是核心,培育生态文化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处理面积与地表径流有关,而地表径流与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地表覆盖情况有着密切联系。文章通过Arc GIS对扬州三个不同功能区的地表进行解析,得出透水与不透水面积及其面积分布。利用经验公式,求出三块功能区的地表径流,最后计算不同功能区分别在25%,50%,75%处理率情况下的LID面积与体积。结果显示,不同功能区的地表覆盖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可能用于建设海绵城市措施的透水区域比重相差很大,处理同等雨洪径流的建设需求也相差很大,因此不同城市功能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潜力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其通过雨水储存的方式实现水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缓解城市洪涝,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本文以SWMM模型为基础,对其展开分析,并阐述了海绵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介绍了基于SWMM模型的海绵城市规划系统,目的在于加快城市排水,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规避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路桥工程量激增,对市政路桥设计理念与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应用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因此,文中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其内涵和优势进行简单的概述,并详细分析了其在市政路桥规划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江苏科技信息》2020,(2):29-31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还处于初步试验阶段。整合目前相关规划经验,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文章提出一套全系统统筹协调的水资源利用方案编制流程,以定量分析的方法落实了雨水资源利用率指标,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