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飞  刘俊 《经济师》2006,(3):265-266
现代工业发展的“近水趋势”,使沿江和沿海地带成为工业发展的“热点”,其集中表现就是“临江工业”、“临海工业”、“临港工业”的蓬勃发展。以“点轴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莱茵河和日本、韩国的经验,顺应当代“三临工业”走向融合的趋势,在江苏沿江、沿海构建工业一体化发展的局面,是江苏工业发展的理想选择,也是具有江苏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是我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迄今江苏省乡镇企业发展总体水平仍居全国之冠.江苏乡镇工业素有“半壁江山”之称,而今则几近工业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在农村经济中,更是地地道道成了主体,1994年,江苏乡镇工业总产值达566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0.7%,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90%左右,在江苏经济发展中,乡镇企业功不可没.在我们今天集中精力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同时,应当保持乡镇企业有一个适度的发展,那么,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呢?从总体上来说,江苏乡镇企业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有望取得更长足的发展;同时,要继续更快更好地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新的发展态势之主要有三:一、组建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形成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设江苏国际制造业基地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江苏“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和工业制造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分析了建设江苏国际制造业基地的环境条件与机遇,论证了江苏工业制造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建设江苏国际制造业基地的内在和本质要求及其奋斗目标与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九五”以来江苏三资工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省工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对江苏三资工业发展现状、成因及趋势的分析,提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全省三资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苏是全国工业大省。“九五”期间,江苏工业品市场占有率由位居全国第一退至第二。本课题组就此问题,到广东、浙江、山东、上海等省市作专题调查,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苏工业“十五”期间要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发展,首先必须提高江苏工业品市场竞争力,并提出提升江苏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既要发挥重工业优势,又要发展地区工业的特色辽宁是我国“一五”时期建设起来的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等工业部门为主体的重工业基地。“一五”时期的156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有24项在辽宁。经过三十年来的发展,辽宁已经建成以沈阳为中心,以大连为口岸,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丹东、营口、盘锦在内的,对外有窗口,对内有广阔腹地的我国目前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985年,辽宁工业总产值为662.6亿元,位在江苏、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三位;其中重工业产  相似文献   

7.
“苏南模式”的历史功绩及其终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众所周知,江苏特别是苏南的乡镇集体企业创造过辉煌的业绩,江苏乡镇企业的产值最高时占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的“五分天下有其四”,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接近“三分天下有其二”。邓小平把乡镇的发展称之为“异军突起”。江泽民1998年4月18日-2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考察乡镇企业时指出: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增长极理论和中心城市理论为指导,基于详实的统计数据和事实根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将江苏经济区域划分为“长江沿岸经济带”和“江苏北部经济带”,进而提出了实现江苏区域经济区共同发展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江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坎坷曲折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它的发展渗透并影响了全省经济和社会的一切部门,带动了全省产业结构的变动,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引导着全省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同时,工业自身结构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逐步优化。进入世纪之交,江苏已建立了一个以传统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发展并初具规模、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1.工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江苏工业化发展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正从二元结构向“复合结构”过渡。借助于国际上通行、…  相似文献   

10.
<正>位于江苏中部的扬州市,出了工业规模经济的新鲜经验。相对于苏南而言,扬州为江苏的次发达地区,扬州规模经验一传出,不仅对苏北,而且对苏南,包括对苏中,都有良好效应. ——对苏北有来“激励效应”:使苏北欠发达地区看到了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希望,激励他们找准路子,奋发开拓; ——对苏南带来“反思效应”;反思“为什么培植规模经济新鲜经验出在苏中而不出在苏南?”面对这个尖锐问题,将促使苏南开拓新的发展思路,经济更上一层楼; ——对苏中特别是对扬州自己,则又带来“加压效应”:各地纷纷前来“取经”,会促使其从发展完善已有经验出发,肯定成功,分析不足,揭示矛盾.明确进一步前进的方向,从不很自觉走向自觉,变压力为新的动力。 为什么扬州经验反响广、效应大?它对江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何普遍意义?该如何从中接受启示,推进江苏实行新的发展思路?值得一议。 对扬州经验的实质性把握 人们对扬州工业规模经济的崛起以及由此而来的地区经济突飞猛进的成效,简明地称它为“扬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