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外贸新业态已成为我国稳外贸、稳增长的有生力量,而税收支持政策是外贸新业态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现行外贸新业态税收政策在推进外贸新业态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有待提升。未来可从试行跨境电商B2B企业所得税优惠、缩短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的退税实现时间、提升市场采购贸易税收支持力度方面着手,激发外贸新业态发展活力,助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琳 《中国金融》2022,(18):43-44
<正>近年来,国家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贸易数字化不断革新,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凭借“全球性、无接触、电子化”的优势在市场中表现亮眼,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通知》发布后,极大地提高了外贸新业态跨境结算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打开海外市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和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不断涌现。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明确支持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培育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4.
孟夏  赵文兴 《中国外汇》2023,(18):43-45
<正>跨境人民币结算成为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的新需求,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也为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贸易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特别是跨境电商异军突起,交易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蓬勃态势。跨境电商以开放、高效、便捷的特点,对我国贸易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跨境电商领域业务模式多样、结算币种不一,逐渐成为跨境人民币结算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宋潇潇 《银行家》2023,(5):70-73
近年来,国家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贸易数字化不断革新,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市场养成新型交易习惯,新业态、新模式在保订单、保市场、保份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2020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通知》后,新业态的跨境结算便利化水平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得以通过数字化创新在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以下简称"外综服")、市场采购等业态领域提供线上化服务,有效解决了中小外贸企业在传统跨境结算时面临的"收汇难、时效慢、审核难、费率高"等痛点,切实助推了新业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余萍  张海亮  李垚 《税务研究》2023,(3):137-140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海外仓作为跨境电商重要境外节点和新型外贸基础设施,在稳外贸稳外资、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海外仓新业态税收实践为基础,从业态成长、企业经营等多角度分析研究海外仓税收管理服务的情况和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分类辅助、拓展支持、机制创新等税收优化举措,以促进海外仓发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7.
<正>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中国工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金融赋能跨境电商服务路径,通过与支付机构合作及对接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两种模式,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的跨境金融服务,为中国制造、中国外贸“品牌出海”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国内跨境电商企业更好地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8.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模式,正在中国蓬勃兴起。跨境电商的低成本、高利润率和较少的中间环节等优势,给中国的传统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转型机遇。传统贸易企业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也开始形成新业态模式。本文从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及传统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出发,对传统贸易企业转型B2B跨境电商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并针对转型的局限性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中国外贸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崛起,为"中国制造"继续掘金全球注入新动力。通过跨境电商模式,一件商品从中国工厂生产出来后,直接销售给海外的零售商甚至是终端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并提高了效率。近年来,中国政府关于跨境电商的政策陆续出台,包括"国六条"明确通过海关、质检、税收、外汇、支付和信用等六项措施支持跨境电商发展;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发布通知,明确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税收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在全球市场需求驱动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跨境电商业态快速发展,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平安银行深入贯彻国家稳外贸的政策方针,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通过产品创新大力支持跨境电商业务发展,并通过科技赋能助力跨境电商业务合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一年中,跨境电商区别于传统贸易方式的优势凸显,实现了逆势增长,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采用企业对企业出口(下称“跨境电商B2B出口”)方式的跨境电商,更是在2020年迎来了政策利好。对此类企业而言,厘清海关监管政策要义,准确把握潜在合规风险以及合规要点,有助于在新一年的业务拓展中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2.
刘慧 《中国外资》2021,(3):78-79
针对临沂外贸转型升级的短板,提出“市场采购+直播电商+产业集群+海外仓+实训基地+跨境电商”等发展新模式,对提升临沂外贸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受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外贸企业发展亦受到严重冲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许多出口型企业积极谋求转型,通过跨境电商的模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丝路电商”成为出口型企业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挖掘外贸增长潜力,为推动国际贸易增长、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将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外贸实现较快增长.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对外贸...  相似文献   

14.
新春伊始,在国家层面多重部署稳外贸基础上,地方加快出台相关举措.据悉,近期以来,多地都在开列2022年稳外贸的目标、任务和举措清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稳订单、增盈利、谋转型.其中,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推动跨境电商等业态发展成为重要发力点,为全年外贸承压而上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15.
杜静彩 《中国外资》2024,(2):99-101
<正>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跨境物流的支持,跨境物流的时效直接关系跨境电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跨境电商与跨境电商物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跨境电商迅速崛起,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动力。而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显著提升跨境电商交易各个环节效率的同时,也推动了有关环节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为新型数字贸易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王梅婷 《金融博览》2021,(21):58-59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跨境电商业务是中国外贸的强劲增长点.在国际政经关系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发展跨境电商业务既能促进我国外贸提质增效,又能支持扩大外循环和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但是现阶段,跨境电商业务在金融支持方面面临一些堵点和痛点,制约了跨境电商业务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和完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外贸"催生了蓬勃兴起的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已成为推动浙江传统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但具备支付、物流、通关、网络等综合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跨境电商人才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本文分析了浙江传统外贸企业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必要性,通过对70多家浙江省传统大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调研,提炼出了跨境电商人才的岗位标准,最后还提出了政府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两种途径和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催生跨境电商逆势增长,也为河南省跨境电商发展带来了机遇.如何建立面向跨境电商的数字贸易新规则、提升跨境电商物流平台的规模效应、应对疫情对跨境电商的持续影响,成为当前河南省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问题.应高端谋划河南省跨境电商发展大计,进一步出台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多方协作助推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抓住机遇,推进河南省跨境电商更快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张莉  刘文燕 《中国金融》2022,(18):45-47
<正>跨境电商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能,驱动全球贸易进入数字贸易时代,并深度影响全球贸易、流通和消费格局。当前,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水平位居全球前列,这不仅得益于国家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物流体系的逐步成熟和金融服务的赋能。近年来,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企业在金融服务跨境电商方面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0.
政策关键词     
人民银行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2022年1月7日,人民银行就《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知》主要内容包括:将支付机构业务办理范围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拓宽至经常项下;明确银行、支付机构等相关业务主体展业和备案要求;明确业务真实性审核、三反和數据报送等要求,压实银行与支付机构展业责任,防控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