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如何实现“网购”“快递”双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晨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6):275-276
在网购活动中,除了少数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进行配送以外,大多数商品和服务还必须借助于物理方式进行配送,即物流。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确实带动了快递市场规模的扩大,但另一方面,为了吸引客户和降低购物成本,卖家和消费者又对快递行业价格层层打压,影响了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我国电子商务越来越普及,且推动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快递物流业服务水平提升。 近年来,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对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两业协同发展的政策。促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 因此,两业协同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将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联合发展以减少快递物流整理难度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与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快递物流研究已逐渐成为物流经济学中较为活跃的一个领域。末端配送,作为快递物流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与消费者关联,是货物交付给最终客户的物流活动,是快递物流最复杂的环节。通过对广西南宁市西乡塘片区的社区快递的配送模式进行摸底调查,梳理现有的社区快递末端配送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分析影响末端配送模式选择的因素,提出了智能地图与快递末端配送模式结合的系统构建,并指出该模型对快递末端派送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财政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天津、石家庄、杭州、福州、贵阳5个城市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财政部将划拨专项资金,帮助5个试点城市推进电商快递协同发展工作。通知明确了5个试点城市的重点任务,即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推行运营车辆规范化,解决末端配送  相似文献   

5.
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 成快递增长点 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邵钟林近日表示,电子商务物流已成为快递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据邵钟林介绍,2008年中国个人网上购物销售额达到1320亿元,约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仅淘宝网的日交易规模就达到300万笔,其中75%的交易商品需要通过实物递送。据估算,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带动的包裹量约占快递服务1/3的业务量。  相似文献   

6.
电子物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商业销售活动,最后消费者购买的物流商品都是商家通过物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这也带动了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导致人们对将电子商务从虚拟引入到现实的研究很少,使我国的电子发展不是很快.本文分析了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现状,以贵州省为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生活中,快递产业是维持市场稳定运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媒介与基础。通过物流运输的形式将货物进行跨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从而将企业与消费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起有机的产业链模式。在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壮大的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参与快递产业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与优势。本文拟通过简要介绍电子商务快递产业链模式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对其关联性进行一定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爆仓折射快递电子商务供应链一体化暗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对快递爆仓现象的剖析,探讨发展快递与电子商务协同关系的意义及二者当前协同状况,最后,提出关于如何实现快递与电子商务供应链一体化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焦霖  刘阳 《现代商业》2013,(12):150
长株潭城市群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南地区中心城市群。做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商品、劳务集散中心,长株潭城市群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是城市群健康基本保障,本文主要从长株潭城市群电子商务、物流协同发展现状入手,根据其特点,借用生物学上的Logistic方程模型来描述长株潭城市群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的模型,以期对该城市群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杰 《中国市场》2008,(28):18-19
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的一次革命,是运用电子通信作为手段的经济活动,它的迅速发展引发了物流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没有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阻碍。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企业紧跟步伐获得了更快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催生了物流快递企业的成长。物流快递企业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互为促进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文章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快递企业如何提高顾客忠诚展开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是网络购物的爆发式增长,大大促进了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尤其是快递服务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社会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
  电子商务作为数字化生存方式,代表着未来的贸易方式、消费方式和服务方式。因此要求打破原有物流行业的传统格局,建设和发展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特征,物流、商流、信息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3.
第三次工业革命,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因特网技术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直接推动商务活动走向信息化、数字化,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商品的流通成本,让终端消费者更加容易买到优质便宜的商品。然而电子商务是依托高效地物流系统发展起来的,物流配送被认为是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物流发展和承载能力直接导致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消费黏性,因此现在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一部分是物流环节的竞争。本文介绍四种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互相跨界的模式,以具体的事例来分析几种模式,以此来研究出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跨界经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C2C网购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绝对优势明显,但物流配送却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之一,制约了C2C电子商务的发展.C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指物流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对商品进行分类、编码、整理和配货,做到商品数量确定、规格合乎要求,并在约定时间和地点将商品送至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与活动.本文分析了我国C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包括物流管理不规范、配送体系滞后和配送成本较高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子商务进行购物,从而推动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行业的发展。协同电子商务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模式发展迅速。本文阐述了协同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涵义,分析了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的特点和逆向物流的功能系统,总结了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秋杰 《中国流通经济》2016,(11):F0003-F0003
2016年10月28日,由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京津冀三地贸促会等联合主办的京津冀物流文化协同发展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商务部以及京津冀三地物流主管部门和贸促会的领导,三地物流研究领域知名专求学者,三地物流协会负责人以及物流、快递、电子商务、传统商业等相关行业代表参加会议,围绕京津冀物流协同发展与区域物流创新提升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刚兴起不久的商业运作模式,对人们社会生活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同时电子商务中进行的多数销售活动,最终都是要通过物流实现商品从商家到消费者的传递,电子商务物流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不仅能为现代物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技术和市场),而且还能为现代物流业创造了功能的集成,促使物流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物流业的不断与时俱进的发展,那么前端电子商务的各环节巨大价值自然也就难以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也带动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1世纪初期,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无疑是更好的改变人类生活的方式,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购物。我国网上购物的人群分布十分广泛,其中大学生购物占主导地位。为了更好地保证大学物流的服务质量,校园也越来越注重校园快递业务。本文将针对校园快递末端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协同管理的仙缘快递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滇中城市经济圈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互联网+"的兴起为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纽带和动力,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业的社会效益也日趋凸显。通过对滇中城市经济圈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业协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协同度模型对滇中城市经济圈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业协同水平进行评价,对其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0月28日,由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京津冀三地贸促会等联合主办的京津冀物流文化协同发展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商务部以及京津冀三地物流主管部门和贸促会的领导,三地物流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三地物流协会负责人以及物流、快递、电子商务、传统商业等相关行业代表参加了会议,围绕京津冀物流协同发展与区域物流创新提升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