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瑾  江山 《商业研究》2005,(6):156-160
东盟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双方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而采取的必要的保护手段。尽管自由贸易区会对双方的经济带来冲击 ,但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 ,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 ,提高整体竞争能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和东盟将更好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 ,共同迎接挑战 ,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中国与东盟10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该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迈出了中国和东盟合作进程中历史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产品相似性指数及CAC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双方相似性较高、竞争也较激烈,但对日本与东盟双(多)边EPA中农业条款的分析结果表明,日本对东盟的农产品开放程度并不高。文章认为日本与东盟成立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柴晔 《国际市场》2006,(3):64-65
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该协议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10+1)的进程.将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一个广阔的区域性市场。东盟国家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开拓东盟市场铺平了道路。比较东盟和世界其他地区,该地区具有其特有的投资优势环境,  相似文献   

5.
二、中国与东盟10国将建成自由贸易区,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按照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的协议,将在2010年基本建成“10 1”自由贸易区(其中“10 1”一揽子协议框架下,中国已自2005年开始,与东盟部分国家启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东盟将于今年8月签署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双方的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年全面建成。 中国与东盟2002年11月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有关谈判委员会已举行30次会议,并已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盟就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这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是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里程碑,未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将呈现新格局。本文结合东亚的现状,从新地区主义理论视角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原因、意义,并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面对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区域一体化浪潮,东亚各国开始急起直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举动,就是2001年末东盟-中国峰会期间各方首脑宣布将在10内年建成“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CAFTA)。随后,中国与东盟方面就自由贸易区达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直接投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相互直接投资的效应及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CAFTA的制度约束与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制度约束。近期内东盟内部成员国与中国外贸具有趋同性。东盟成员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于中国在执行CAFTA的同时积极关注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合作路径提供了可能。借鉴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机制,加快与韩国、日本及印度等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贸易磋商与谈判,建立CAFTA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将是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辰 《致富时代》2011,(6):183-183
该文分析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并就双边农产品经贸合作,农业技术合作以及开发新品种合作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规定,中国与东盟10个国家之间的560多种进出口产品互相降低关税,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双方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就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后给中国带来的利益、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贺莹 《商场现代化》2010,(23):10-11
2010年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新纪元,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对中国东盟的贸易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研究将是研究双边贸易合作的基础,而贸易结构的研究则是重中之重。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利用最新的数据对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内在结构以及作用机制的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提出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竞争互补的双重格局,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贺莹 《商业科技》2010,(23):10-11
2010年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新纪元,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对中国东盟的贸易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研究将是研究双边贸易合作的基础,而贸易结构的研究则是重中之重。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利用最新的数据对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内在结构以及作用机制的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提出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竞争互补的双重格局,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于2010年1月1日正式运行,该自贸区将成为患及19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这6万亿美元,贸易额4.5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闻最大的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给中国-东盟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于2010年1月1日正式运行,该自贸区将成为惠及19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贸易额4.5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给中国-东盟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中国和东盟如期完成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正式步入零关税时代.贸易自由化和产品内分工程度的深化,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而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由污染密集型产品贸易引发的资源消耗和污染转移问题将会给双边贸易带来更大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4年10月18日至20日,中国与东盟贸易谈判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就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最重要的内容—货物贸易协议达成一致,并于11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及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为如期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铺平了道路,使研究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问题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可预期的贸易效益、投资效益及规模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种新型贸易壁垒层出不穷。笔者通过日常签证工作中积累的案例,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对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隐性壁垒作用,说明即使一国答应给予另一国优惠待遇,仍可通过原产地规则筑起新的市场准入壁垒。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其原产地规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同其他国家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目前建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东盟有10个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其中,前6个国家是东盟的老成员,经济相对发达;后4个国家是东盟新成员。目前,东盟是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是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02年11月4日,我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  相似文献   

20.
胡超  王新哲 《中国市场》2012,(24):86-91
本文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1991-2007年间中国-东盟等主要国家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构成进行了研究。总体上,17年间中国-东盟等主要国家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获得了一定的增长,但其增长源泉主要来自农业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具体看,各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增长率最大的是中国。估算结果还显示,2002年前后中国-东盟等主要国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显著,说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提高各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