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凭借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金融服务模式上显示出了很强的创新性和竞争性,必将对传统银行业务和管理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比较优势,进而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和资产负债管理的挑战,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面临着很大挑战。互联网金融是近些年金融发展的新形式,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加强传统银行的应对能力,以及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以及发展模式进行了阐述,对互联网金融形成的因素和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中国商业银行需要采取的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探究,以期能够对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理财、P2P、众筹等金融业务模式已经广泛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金融的用户数量不断攀升、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以及交易成本逐渐降低的现在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具体表现在抢夺银行客户、减小银行优势、迫使银行转型。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传统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数据分析与挖掘,培养互联网人才;开展业务创新,简化业务流程,并运用科技手段,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发展商业银行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而有效应对冲击,满足客户的需求,抢占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李雪萍 《现代商业》2014,(18):150-15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应用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结合的一种新形式产物,这对传统的银行业务带来巨大冲击。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和压力,传统银行业应如何应对才能继续占有市场份额,这是目前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一大重点。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以期能够对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的管理和发展方向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2015,(49)
当前,微信支付、手机银行、云金融等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快速发展,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它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领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将会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剧烈的冲击与碰撞,未来甚至可能改变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与运行格局。本文就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特征、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作为21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正逐步改变着传统金融体系中的运行模式和市场结构。而互联网金融对中国的商业银行到底会产生何种影响?传统金融行业该怎么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影响?这都是值得学者广泛研究与讨论的问题。文章基于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研究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传统商业银行提供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杨柳明 《商》2014,(18):105+102-105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不止影响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同时对传统银行业也有着不小的影响。例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功能、与传统银行业务的差别、对传统银行的影响,探究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银行模式融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势头迅猛,互联网金融成为行业最热门话题,P2P、第三方支付、保险、基金理财、电商融资等不同领域的投资和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它的出现给了传统银行发展极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能否颠覆银行业?从银行业研究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依然十分有限,下文将为你分析一下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迅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行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根据当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阿里金融为例,分析互联网金融浪潮给商业银行业务所带来的影响,由此探讨商业银行为最小化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可采取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的不断融合,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行业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务和计算机技术的业务和技术层面的结合,给人们办理传统金融业务带来了许多便捷,但同时也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冲击。面对互联网金融在金融领域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的现象,各商业银行如何应对这种冲击也逐渐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做出分析,同时尝试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均产生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环境下构建的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较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模式拓宽了金融业务渠道,面向更多的中小客户。传统银行要积极面对挑战,调整自身的经营模式与金融战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成熟,其技术与理念逐渐对现代金融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并形成了互联网金融。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并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难以预估的冲击,使得银行市场快速萎缩,给银行发展带来了巨大竞争压力,迫使银行采取合理对策加以应对。本文将简单介绍互联网金融,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并就银行应对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接入包括金融在内的众多领域,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社会资金的融通等活动越来越多地通过银行外体系进行,融资脱媒、资产管理脱媒、支付脱媒正加速形成。互联网金融的加快发展,对传统银行金融业务,尤其对以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为代表的零售银行业务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文章从加快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向智慧银行转型、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等方面提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快转型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均产生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环境下构建的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较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模式拓宽了金融业务渠道,面向更多的中小客户。传统银行要积极面对挑战,调整自身的经营模式与金融战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行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我国的金融发展出现了新业态。传统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不断改变,银行业务范围也因此逐渐拓宽。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体制仍不完善,出现了多种风险及监管问题,影响了银行的运营和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亟须通过一系列监管措施来维护金融秩序。文章研究了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的创新成果及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了管理方法,以帮助银行经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变革,特别是以互联网科技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信息科技提出了更多变革性的需求。在金融领域,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到通过短时间实现迅猛发展,对传统金融领域,特别是商业银行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使其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受到挑战。据此,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加深了解以及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分析怎么应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带来的挑战,实现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带来了机遇,也给传统银行业务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传统银行业务发生改变,在新形势下突破传统银行业务发展瓶颈的有效方法是不断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控。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含义入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影响以及目前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以金融机构线上平台、P2P、第三方支付等服务形式开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涵义的分析与梳理,深入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及原因,并针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商》2015,(22)
金融与互联网技术能深度结合,推动了金融市场环境和金融模式等不断改变,互联网金融模式多样,革命性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深刻的影响着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经营模式等。互联网企业把业务范围拓展到金融领域,对传统的商业银行形成全方位的冲击,商业银行进行深层次变革以顺应时代潮流,并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以阿里推出"余额宝"、P2P借贷规模剧增、"三马"试水互联网金融为典型事件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冲击。本文对比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劣势,指出互联网金融在弱化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影响收入来源等方面对传统商业银行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该挑战,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应从加强创新、多方合作、加强客户体验、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