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根据大量最新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资源短缺、能耗严重等问题,指出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符合我国国情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现代化的惟一出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着眼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性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海西要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坚持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战略意义。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协调,资源稀缺、不确定性和福利分配是其三个核心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是可以良性互动的,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分工的合理界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从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方面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范云六:我国农业生物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能源、资源与环境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目前发展过程中亟需做好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国已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将节能降耗作为约束性指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很艰巨,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7.
苏海健 《特区经济》2008,(5):137-138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资源"应界定为物质资源。我国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利用水平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应当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科技进步,理顺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与社会责任三者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源和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解读了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所存任的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等障碍,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源与需求的矛盾、经济建设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大.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文章就构建循环经济型城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有政府方面的、企业方面的和社会方面的,我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依靠资源的高消耗、高废弃带来的,由此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途径,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共同着手,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屠洁 《老区建设》2007,(8):17-18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为此,必须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资源匮乏和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特殊含义。发达国家一般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单一目.标,但我国要以资源利用总量节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面对资源约束不断加剧的趋势及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蒋莉 《发展》2006,(2):61-61
2005年3月12日举行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0月11日,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地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把环境保护摆上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是能源、资源的巨大消耗,高强度、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做法与启示 (一)成功做法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武汉城市圈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三年来,武汉城市圈按照"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形成了规划引导机制、政策促进机制和改革试验推进机制,重点项目建设有新进展,关键领域改革有新突破,"两型"社会建设有新成效,经济社会发展有新业绩.  相似文献   

17.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文章结合绿色消费的特征和长株潭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能源、环境、土地和产业结构四个方面,说明了长株潭在构建"两型社会"过程中绿色消费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消费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认识,明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相似文献   

19.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方针落实.本文结合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发展实际,就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新晃县"两型社会"建设这一课题,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遏制耕地抛荒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与耕地抛荒 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我国经济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我同同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纳入"十一五"规划,并着重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体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所谓"节约型社会",是指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根本卜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