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根据《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将中国和新加坡双边贸易的4332类商品划分为173个产业,对中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做出实证分析:中国和新加坡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且保持着产业内垂直贸易的特征;影响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对促进两国以及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刁莉  汪杨 《中国市场》2011,(42):34-40
中国和俄罗斯是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大国,在两国深厚的政治合作背景下应加强经济层面的合作与交流来巩固双方合作的基础。目前,两国经济合作最为成熟的是贸易领域,无论是从资源禀赋还是经济结构来说,贸易对双方都是有利的。2008年金融危机并未改变中俄贸易的结构和长期走势,双方贸易额将随两国GDP的复苏逐渐恢复,俄罗斯则会加强和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西兰FTA的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一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FTA)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本文通过对中新经贸关系发展现状的分析,过渡到对两国双边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分析,最后对两国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发现,中新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很强,双边FTA的签订将会通过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扩大效应使双边的贸易规模扩大,其符合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4.
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和俄罗斯关系密切,唇齿相依。有着悠久的经济贸易往来的历史事实。两国紧密相邻,双方领导人对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关系十分看重,并且已经建立了十分牢固的贸易合作关系。作为中俄贸易往来的重要城市,连接中国东北和东北亚的桥头堡,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在中俄贸易投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中俄日益密切的贸易关系,如何发展对俄贸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在进行了多方面调研基础之上,从目前佳木斯市对俄贸易发展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给出了加快佳木斯市对俄贸易投资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促进中俄全方位的贸易投资合作,提升贸易质量,扩大贸易规模,促进投资领域多元化发展,提升两国在经济现代化领域的合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和日本双边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利用200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一系列指标,对中国和日本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结论: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无论在出口上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深化两国发展双边贸易,可以促进两国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6.
中俄贸易关系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贸易额不断上升,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资企业在两国兼容并蓄的发展中也呈现良好的态势。当前,两国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贸易框架、贸易规则、贸易服务系统、人才交流、携手意识等方面。两国的地缘优势、稳定友好的政治关系、互补的经济结构,使中俄经贸关系的前景十分乐观。两国如果能在贸易体制、贸易商品结构、金融合作领域方面达成共识,再加之完善的贸易服务体系,两国的贸易发展空间一定会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7.
高越英  ;高世英  ;阮进操 《商》2014,(47):86-86
1991年起,中越两国政治外交关系逐渐恢复,这给了中越两国巨大的合作空间与发展,在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各个方面的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本文对中越贸易历程的分析让学者进一步了解中越两国贸易的历史、规模等个因素对中越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俄两国十分重视发展服务贸易,两国服务贸易均取得较快发展,但是与中国相比俄罗斯服务贸易规模较小、发展相对缓慢.中俄双边服务贸易合作在旅游业、运输业、劳务和工程承包、教育、通信业等领域均取得了很大进展.双边服务贸易合作基础坚实,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巨大.两国应进一步深入挖掘传统服务贸易合作潜力;优化双边贸易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教育合作,培养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加强政府间交流合作,提高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科特迪瓦是西非地区的最大进出口贸易国,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探究中国与科特迪瓦贸易发展现状。通过介绍两国贸易概况,对两国贸易层次及商品结构进行分析,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来测算两国贸易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中科贸易层次总体较低,商品结构单一,但通过提升贸易层次,优化商品结构,以及加强互补性,促进互惠共赢。两国贸易规模将不断扩大,贸易联系会日益紧密,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自中国和新加坡建交以来,伴随着两国经济增长,双边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中新双边贸易强度不断增强,但指数并不高,贸易合作前景广阔。相对而言,中国的比较优势指数不如新加坡,新加坡在双边贸易中略占优势。中新双边贸易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些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几个少数的产品;中新的产业内贸易并不是基于水平分工的产业内贸易,而是基于垂直分工的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和第一大顺差来源国,韩国则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两国贸易结构和竞争力以及国际市场地位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并带来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中韩两国之间贸易结构的变化及竞争力状况,对两国贸易关系予以展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单位货物周转费用代表单位物流成本,考察物流对贸易的影响,引入贸易引力模型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改进。并提出模型的理论假设。通过回归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单位货物周转费降低对国际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证明了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双边货物贸易额与双方的人均收入成正比,与单位货物周转费用成反比。既验证了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正确性。也肯定了对贸易引力模型说进行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生产分割的背景下,海关统计数据由于包含大量重复计算的成分,并不能真实反映一国某部门的贸易收益情况。文章通过构建跨国投入产出模型,定义增加值出口为衡量双边贸易收益的指标,从增加值出口变化趋势、行业分布情况及贸易收益的实现方式,分别剖析2000~2014年中美两国农产品各部门的增加值出口情况。发现中美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盈余方实为中国,农产品行业的大量增加值隐藏在本国的其他部门中出口。中国市场对美国农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在提升,两国农产品行业实现收益的方式不同,中国越来越趋向于附加值含量低的粗加工中间品出口。两国农产品贸易关系紧密,对第三国市场的依赖不断下降,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农产品行业的收益都将造成较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中俄双边贸易的国际贸易理论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落后于政治合作,中俄贸易严重滞后于中美、中日贸易的现实,本文运用国际贸易理论,结合实际数据,对两国之间的贸易模式、贸易基础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国贸易前景良好。文章还提出了谋求双赢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领 《商业研究》2008,(6):169-175
中美经贸关系高度互补,但中国外贸对美国的依赖性明显大于美国外贸对中国的依赖性。进口需求强劲增长直接导致美国贸易逆差愈来愈大,中国外贸条件的改善和外国对华投资的增加以及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对华贸易转移等因素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相比于美国,中国外贸结构具有"一强多弱"的特点,其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虽能吸收大量劳动力,但容易招致美国反倾销或"保障措施"的制裁。  相似文献   

16.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贸易额迅速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中方对韩方的贸易逆差也呈逐年扩大之势。中方巨额的贸易逆差不利于中韩贸易的长期和平衡发展,应认真分析中韩贸易失衡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中韩贸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方凯 《中国市场》2008,(15):136-139
通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双边贸易的因素,特别是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治利益与决策如何影响经济成为近年来学者关注与争议的焦点。文章基于中国视角,选取96个国家1992~2015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双边政治距离、经贸往来与文化差异之间的互动关系,结论如下:首先,政治距离显著降低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间双边贸易往来,双边文化的差异则加深了彼此的政治风险,显著提高了双边贸易对政治距离的敏感性(偏效应)。其次,上述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在危机后的经济复苏阶段,中国与伙伴国的贸易往来却独立于双边的政治距离。最后,当对所涉及的贸易产品进行细分研究时,发现主要是在食品和活动物、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这四类产品的贸易中显著存在上述贸易损害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中韩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的同时,中国对韩贸易逆差现象值得深思,如何解决中韩贸易摩擦问题也突出起来,并且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例偏高,如何优化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例偏高,如何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也有待解决。因此,应针对近年来中国对韩贸易逆差问题、商品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调整后的G-H-M方法,对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贸易国的15类主要贸易产业类别的垂直性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类产业上,且主要是以低质量产品市场的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