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关村》2005,(7):81-81
6月16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三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组委会会议在翠宫饭店召开,这标志着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三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为促进社会各界关注中关村,倡导尊重知识和人才,鼓励创业与竞争,记载中关村发展的历史轨迹,挖掘中关村特有  相似文献   

2.
应当说不是因为获奖而受到关注,而是因为受到关注才会获奖。在崇尚科技创业与知识经济的时代,10月18日的“中关村之夜”中入选的第二届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们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显然,颁奖晚会文化与欢乐的气氛十分浓郁,但企业家与创业者们十分明白,这台晚会是为谁准备的。就像吃生日蛋糕一样,组织者柳传志与段永基切开了蛋糕,而企业家和创业者则拿起了吃蛋糕的塑料又——这是中关村给中关村人的荣誉,是中关村对自己进行的历史总结和评价,并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人物生动鲜活地表现出来。中关村已经进入  相似文献   

3.
戴卫 《中关村》2007,(5):94-94
六年前,中关村科技园区举办了第一届“中关村科技园区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评选出了柳传志、段永基、陆致成、张兆东、王文京、杨元庆、刘迎建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创业  相似文献   

4.
日前,本刊就中关村科技园区“双优评选”活动采访了中关村早期创业者之一、首届“中关村优秀企业家”获奖者、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中关村》:柳先生,作为中关村的早期创业者之一,作为中关村企业家的代表之一,您觉得“中关村双优评选”这一活动的意义何在?柳传志:1984年,联想创立的时候,中关村也是刚刚起步。转眼间过了十几年,中关村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科技产业区了。我认为这里面的成功经验应该好好地总结和宣传,在这里创业的企业家的成功经验也应该好好的总结。在我看来,中关村应该说是最早经历新旧体制交锋的阵地,也是中国计划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3,(5)
为彰显中关村科技园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鼓励创业,依靠科技、知识,通过公平竞争走强国富民之路的文化理念;记载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创立发展的历史轨迹;挖掘科技企业家、创业者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关村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之后,中关村园区各协会组织联合社会各界举办第二届“双优”评选活动正式启动。评优活动为社会公益性评选活动,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联合园区各社会团体以及相关机构等社会各界共同发  相似文献   

6.
本期《中关村》杂志,主打内容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以及39位候选人群英谱。尽管他们只能有20人当选,但作为中关村上万家高科技企业、40万创业者的代表,他们无疑是中关村乃至中国的知识英雄!因为他们代表了拼搏,代表了效率,代表了创新,不然中关村何以在短短20年就能从一片荒芜的土地发展为“世界八大文化圣地”之一,每年以接近翻番的速度扶摇直上!?两年前,中关村科技园区举办了第一届“双优”评选活动,评选出了柳传志、段永基、陆致成、张兆东、王文京、杨元庆、刘迎建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他们的名字,已被永远铭刻在中关村科技园内一面黑色大理石砌成的文化碑墙上!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08,(7)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创业者在最困难的时刻,忽如一夜春风来,接到一笔可助推事业前进的资金,尽管有风险,但可解燃眉之急,人们称之为天使投资。6月12日,由50位著名企业家联合发起的中关村企业家天使投资联盟在北京创业大厦宣告成立,中关村从此有了一个汇聚企业家智慧、资源和人气的平台。天使投资人时代总裁王小兰指出,联盟将寻找、筛选优秀的种子项目,  相似文献   

8.
我与许多中关村的创业者们一样,从小生于斯长于斯,对这个地区充满了深厚感情。后来办企业又摸爬滚打二十来年,见证了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开始的电子一条街,到成为海淀区的开发区,再上升到国务院批复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重视。应该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关村的创业环境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从这两届“双优”评选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身上我们就可以切身感受到这一点。作为本届“双优”评选活动的策划人之一,我衷心地祝贺他们。提起中关村,大家很自然地就会把它同硅谷对比。的确,我认为中国除了中关村,没有一个地方有潜质能与硅谷相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08,(10)
从电子城的兴起到中关村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从若干中关村第一到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中关村的20年,也是这些创新英雄拼搏的20年,更是中关村品牌的20年!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2008,(10):44-47
从电子城的兴起到中关村企业雨后春笋般崛起,从若干“中关村第一”到“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中关村的20年,也是这些“创新英雄”拼搏的20年,更是中关村品牌的20年!  相似文献   

11.
我们怀念昨天,珍重今天,更寄望于明天,期盼着明天更美好。10月18日揭晓的中关村“双优”评选,评出了王文京、才让、魏新、彭伟民、雷军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他们的成功之道其实也是中关村的成功之道:就是尊重知识、依靠科技、鼓励创新、提倡竞争,只要不是法律禁止的,什么都可以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关村拥抱未来”、“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的说法,绝非虚妄浮夸。“封面人物”选定中关村第二届优秀企业家、安泰科技公司总裁才让,因为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位藏族留美硕士。这只“藏族之鹰”与其它中关村知识英雄的“雁阵”究竟能飞多高?多远?多久?我们有理由期待。  相似文献   

12.
《中关村》2003,(7)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十五年之际,“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次活动的意义重大,它所打造的“中关村企业家”的品牌,对于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中关村迈向国际,带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2003年9月26日,本次评选活动的组委会举办了精彩的“双优候选人演讲”活动,面对社会各界来宾,39候选者发表了他们各自精彩的演讲。演讲之后,他们还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大厦 C 座22层的一间简朴大方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此次中关村科技园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的总策划,北京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袁方。此前就听说过袁方是去年北京轰动一时的“中关村十大 IT 企业海外招聘活动”的组织者,一直无缘见识。因为事先知道一小时后袁方还有一个会,所以不待寒喧,采访很快就进入主题。从北京市委机关出来创办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差不多4年的时间,袁方最大的感受是:中关村是北京乃至全国的人才高地,可谓是人才济济。挂牌于2000年1月10日的北京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是北京市唯一一家有  相似文献   

14.
海岳 《中关村》2004,(6):78-79
是什么让中关村成为中国的IT圣地, 是什么让人们提出“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 也许有人说,是政策,或者说是北大、清华、中科院。其实,所有的回答都有道理, 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以及政策、机构、人才、产业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关村所有的成就,都是由一个个不同面孔的三代中关村从业者们合力完成的。这些英才的内涵是:不怕失败,意志坚定,追求卓越。自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的中关村优秀创业者与优秀企业家评选,已成为中关村自觉的“英才行动”,用这种方式,用标志性的人物来“书写”中关村的史志。而且,2003年11月底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参与园区的决策,更用一种“政治”的方式表达了中关村英才们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表达中,也为政府自身的改革进行一种尝试。这对于中国未来的意  相似文献   

15.
夏颖奇 《中关村》2005,(1):34-35
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子一条街,中关村一直是创业先驱者的战场和舞台。大批科技人员冲破旧体制,走出教学楼,下海到中关村。以柳传志、王选等民营企业家为领军人物的创业者们,一时被誉为知识英雄。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大批怀揣创业梦想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不断向中关村聚集,中关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海外留学人员的群体回归成为这一历史进程的显著特征。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使用知识始终是中关村创业的主流模式,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群体的出现正是中关村精神的演绎。中关村具…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1月20日,经过整整一年的筹备和组织,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三十余名企业老总受邀进入中关村最高决策管理层。有着中关村 IT“教父”之称的柳传志当选为咨询委员会的主任,他和执行副主任、年轻的“海归派”邓中翰进入北京市政府建设中关村领导小组,参与园区重大事项决策。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认为,企业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推进政治文明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的例证。专家表示,随着中关村的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纷纷涌现,中关村管理机构导向市场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企业家出身的委员更了解高科枝企业的特点和管理运作方式,更能代表企业的声音,这将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不利影响。许多中关村的从业者则表示,企业家参与发展决策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企业的认同感。我们分别采访了其中的几名委员,以此来“解析”中关村的“内心世界”,反馈本月中关村管委会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15,(3):16-17
万众创新潮涌中关村助其向全球创新中心目标更上一层楼据经济日报报道,随着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联合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启动"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和"国家高新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中关村示范工程",科技部的"创业中国行动"也正式拉开大幕。在这一行动中,中关村"新四军"将成扶持重点。所谓的创业"新四军"指的是"创业系"(从知名企业走出的创业者)、连续创业者、"90后"创业者、海外创业者四支力量。《经济日报》记者从科技部火炬  相似文献   

18.
黄威 《中关村》2003,(1):12-14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中关村作为中国综合改革试验区,每天都在孕育着、诞生着、成长着新的东西。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希望能从中关村看到新的东西,听到新的声音。 2003年春天,中关村在“制度建设”和“政治文明”方面迈出了非同寻常的一步。日前,北京市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公布了《企业家委员产生暂行办法》(草案)。“办法”指出,将在管理委员会中增设15名企业家兼职委员,其中2名还将进入园区建设的高层领导小组。《办法》规定,企业家委员一届任职两年,企业家委员可以连续任职两届。企业家委员数量约占管委会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定于2003年3月开始根据章程对企业家委员进行推选,6月正式确定企业家委员人选,并向社会公示。  相似文献   

19.
张越 《中关村》2014,(9):77-79
在创业之前,田卉莘就已实现了资本积累的愿望,作为天津银行的发起人之一,他斥资1.2亿建设津猫集团竟没有向银行借一分钱,他用自己的传奇经历诠释了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在中关村的IT圈儿中行走多年之后,联想、百度、小米、京东等明星企业的发迹史已经不再神秘,这些企业背后的创始人,诸如柳传志、李彦宏、雷军、刘强东等也逐渐成为新一代创业者心中的偶像。我们知道,在中关村,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一个普通的创业者,也许一夜之间就能成为传奇英雄。这时候我们很庆幸自己就在中关村,我们正亲眼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商界领军人物的诞生,并跟随他们的脚步奋斗向前。  相似文献   

20.
9月25日上午,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内,《中关村创新之路——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候选人演讲会》上,一位英俊儒雅的青年创业者吸引着与会者的眼球,他那言简意赅,极富激情的三分钟讲演,博得了人们尊敬的目光和热情的掌声。他是谁?他就是1998年从加拿大归来的优秀创业者,北京万全药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夏先生。郭夏,祖籍上海,加籍华人,万全药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办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药学博士,英国哈瑞-瓦特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