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咨询服务台     
《税收征纳》2012,(7):30-31
●纳税人因预缴税款小于实际申报应纳税额的补税,是否应当加收滞纳金?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期申报预缴税款滞纳金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753号)中的下列规定,一、《税收征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纳税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但要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预缴税款之后,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税款结算的,  相似文献   

2.
顾文 《税收征纳》2010,(3):40-40,43
一、纳税人确有困难可申请办理延期纳税申报手续,但要预缴税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准,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税务》2010,(11):32-32
钟税官:我公司地处南方某地级市,今年来因暴雨频发,厂房遭到破坏,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影响,不能按期申报纳税。2010年4月份公司增值税应纳税额为18000元,我公司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了税款延期申报,经批准后当期预缴税款为5000元,剩余税款需在三个月之内缴清。请问在缴纳剩余税款时是否需要缴纳滞纳金?  相似文献   

4.
蔺红 《税收征纳》2008,(12):40-40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对经认定已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企业.及时按15%的税率办理税款预缴。  相似文献   

5.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有关处理事项的通知一、关于税务文书的填开当纳税人既有增值税留抵税额,又欠缴增值税而需要抵减的,应由县(含)以上税务机关填开《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式样见附件)一式两份,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各一份。二、关于抵减金额的确定抵减欠缴税款时,应按欠税发生时间逐笔抵扣,先发生的先抵。抵缴的欠税包含呆账税金及欠税滞纳金。确定实际抵减金额时,按填开《通知书》的日期作为截止期,计算欠缴税款的应缴未缴滞纳金金额,应缴未缴滞纳金余额加欠税余…  相似文献   

6.
孟凡惠 《税收征纳》2004,(12):17-17
《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明确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开始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指由纳税人自行计算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额.根据预缴税款情况.计算全年应缴应退税额.并填写纳税申报表,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内向税务机关进行年度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办理税款结清手续,按照总局提出“转移主体,  相似文献   

8.
声明     
问1:纳税人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提供那些证件?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十二条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出示以下证件和资料:(1)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2)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3)银行账号证明;(4)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5)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问2: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前置条件是什么?答:按照《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或其他税…  相似文献   

9.
企业税务注销登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邴兴东  李军 《税务纵横》2003,(12):148-149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或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或注销税务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无论盈利、亏损、或处于减免税期,都应于年度终了后四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实际上就是企业进行所得税自行汇算清缴阶段,也就是纳税人自行计算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额,根据预缴税款的情况,计算全年应缴应退税额。其调整的主要方面有: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税款滞纳金?怎样正确计算税款滞纳金?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1998]291号文件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滞纳金不是处罚,而是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因占用国家税金而应缴纳的一种朴偿。只要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法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均应当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章第二十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期限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遇到这样情况,企业虽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  相似文献   

13.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指纳税人自纳税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或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60日内,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自行计算本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月度或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数额,确定该纳税年度应补或者应退税额,并填写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提供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结清全年企业所得税税款的行为。凡在纳税年度内从事生产、经营(包括试  相似文献   

14.
某市一家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实际库存煤炭只有二三吨.却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价值485.19万元.直接导致少缴税款82.48万元。日前,该公司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调整了相关账目,并补缴了税款。  相似文献   

15.
陈岚 《湖南地税》2005,(4):46-46
对于各类税款的滞纳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但对于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如果发生滞纳行为,是否应当加收滞纳金,我省则缺少明确的规定。从现在的基层操作来看。  相似文献   

16.
一、强化两项基础工作: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开业登记这是首先的一条。税务机关应把税务登记作为税务管理的前提来抓,加强与工商、国税等部门的信息沟通。个体私营税收专管员应经常下到所辖区域一线,详细掌握业户有关情况,责成其及时办理登记,照章缴纳税款,对经多次敦促而置之不理的,可采取相关措施实施处罚,从而尽量减少漏征漏管户数。同时,要强化申报纳税,对所有的个体私营纳税户都严格要求按时到税务机关申报交税,逾期不申报者,照章征收滞纳金,情况严重的加征罚金,在广大个体户中形成申报交税的良好风气,改变以往依赖专管员“上门收税”“一切包办”保姆式的收税方法,减少税收管理的工作量,对上户检查查出来的税款的从严处理。多次责令申报不改,列入重点管理对象,不让其得到任何好处,避免让大多数申报纳税户产生申报纳税吃亏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在税务检查中,只要发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或者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就必然要对少缴纳的税款加收滞纳金,因此,滞纳金在税务检查中成为经常要遇到的问题,也是一个争议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税款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加收滞纳金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更好地规范税收征管。目前,各地对税款征收都非常重视,但对加收滞纳金方面却不是怎么到位,甚至有所松驰,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对税款滞纳金的认知,指出了当前我国税款滞纳金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而对完善我国税款滞纳金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并为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条提出了具体的立法方案。  相似文献   

20.
税款滞纳金,是指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税金的一种税务行政处罚。对滞纳税款行为征收滞纳金,是为了保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时履行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