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悦 《天津经济》2009,(7):41-43
一、导言 国债是以国家财政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国家信用行为,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自1979年重新举借国债以来,国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自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更是以年增近500亿的速度上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债市场: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债市场发展的简要回顾及前瞻新中国发行国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折合人民币3亿元,1954—1958年中央政府又连续5年累计发行了33-54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这一时期所发国债均未上市流通,1968年初全部偿清。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从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到1998年底,累计发行国债12312-74亿元,国债余额约8000亿元。年度国债发行额从1981年的48-66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3891亿元。同时,国债规模的变化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阶…  相似文献   

3.
马胜  张瑞琰 《特区经济》2004,(10):194-194
一、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问题的涵义 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质上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运用是以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为前提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财政赤字的增长和国债发行量的增加。一般而言,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运用历年结余;二是发行国债;三是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尽管我国财政在改革开放后一直都以实现预算平衡为目标,但实际上,在这20年间,只有1978年(10.17亿元)、1981年(37.38亿元)和1985年(0.57亿元)3年出现了规模不大的财政盈余。由于国家法律规定财政不允许向中央银行借款,这样在无历年结余可以动用的情况下,政府就只能通过向社会借款(即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赤字。所以,目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实际上是针对当前财政政策的实施所可能带来的政府债务风险提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一个财政风险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抛弃了以前用以向世人夸耀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幼稚主张,着手用政府债券这一政策工具筹集资金,发展经济。1979年开始向国外举债,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到1998年底,累计发行国债11542.21亿元。特别是本次经济周期处于下行阶段以来,国债发行规模逐年大增,从1994—1998年,累计发行国债10028亿元,约占全部发行国债的87%。其中,1997和1998两年共发国债5640.8亿元,占近18年发行总额的48.9%。1998年,国债发行规模与当年 GDP 的比例为14.5%,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分别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冲击的特殊情况下,为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今年我国财政预算赤字为9500亿元,将发行7500亿元的国债和2000亿元的地方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赤字和国债增加最多的一年。本文对影响我国国债发行的各种规模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这一特别国债将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来源。无疑,向央行发行特别国债的好处将是明显的。但在笔者看来,直接向央行发行特别国债也将面临着不容回避的问题。首先,它将面临法律障碍。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至今已有15个春秋;国债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顺利发行了巨额国债。 1981—1995年,累计发行国债4920亿元;1995年底,国债余额3300亿元,相当于当年中央财政总收入的85.7%。  相似文献   

8.
《中国招标》2010,(24):33-34
江西省财政日前预拨20.6亿元用于廉租房建设。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1亿元,省财政配套资金5.9亿元,地方国债配套资金3.7亿元。  相似文献   

9.
凭证式国债发行特点 凭证式国债热销趋势逐期减缓 尽管2002年凭证式国债利率作了较大幅度下调,但凭证式(一期)国债在各地依然热销,后三期凭证式国债的发行虽然也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但总体比一期的发行进度明显趋缓。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凭证式国债发行手续费下调,直接影响国债承销机构发行国债的积极性。由于承销机构对国债发行计划申购不足,以至于分配分支机构的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逐期递减。以甘肃省为例,2002年发行计划由一期的8.7亿元减至四期的2.99亿元。二是凭证式国债利率的调整影响了投资者购买的热情。由于2002年凭证式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有一定的差距,致使热销趋势减缓。三是边远落后地区对凭证式国债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影响了基层投资者购买国债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5100亿国债到底干了些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央决定发行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定向用于加快农林水利、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住房六个方面的建设.1999年、2000年、2001年中央又决定分别发行1100亿元、1500亿元、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累计发行51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在继续安排在建国债项目的同时,增加安排了重点行业技术改造、重大项目装备国产化和高技术产业化、环保与生态建设、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截止2000年年底,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国债项目直接带动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配套资金和银行安排贷款约7500亿元,总投资规模24000亿元,1998年国债项目投资带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带动2个百分点,2000年带动1.7个百分点左右,2001年初步预计带动1.8个百分点左右,对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3600亿:三年国债投向大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至2000年三年间,为刺激内需,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共发行了3600亿元特别长期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重大项目装备国产化和高技术产业化、环保与生态建设以及科教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其中,1998年发行1000亿元,1999年发行1100亿元,2000年发行1500亿元,这些资金对于拉动投资的增长,进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乡镇》2012,(7):24-25
中国财政部将在香港发行230亿元人民币国债国家财政部6月14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定于令年6月在香港发行230亿元人民币国债。财政部曾分别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在港发行60亿元、80亿元及200亿元人民币闻债。官方称.财政部2012年继续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吲债并稳步扩大发行规模,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经...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国债发行规模已定:2400亿元,比去年的1952亿元又增加了448亿元,增幅为22.95%。然这仍在人们的预期之中,市场对此反应平静。引人注目的是,在这2400亿国债中,已发行且不能上市的凭证式国债,高达1230亿,占全年发行总量的51%,而去年这一比例为35.86%。凭证式国债的大规模“扩容”,给证券市场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市场化探索倒退一大步’97凭证式国债为三年期国债,年利率9.18%,比同期银行利率8.28%高出0.9个百分点。该券由各大银行发售,发行期长达半  相似文献   

14.
科技商报     
特种债券也称特种国债,是由国库券派生而来的,一共发行过3次,目的是解决政府资金的不平衡,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特种国债的发行对象为经济条件较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金融机构、企业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待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交通部车辆购置附加基金管理机构。券面采取收款单形式,可以记名,可以挂失,但不能流通。1989年特种国债为5年期,利率15%,发行了42.84亿元;1990年特种国债亦为5年期,利率15%,发行了32.68亿元;1991年特种国债仍为5年期,但利率降为9%,发行了17.21亿元。(南证)  相似文献   

15.
今年年初,财政部发布了今年国债的发行规模为3000亿元,至9月底已发行了13期近2600亿元,其中:凭证式3期1600亿元,记账式10期近1000亿元。已发行国债有以下特点: 1.规模适中。虽然今年的国债发行规模较去年有较大增加,但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国债销售的火爆,今年的国债规模仍较为适中。首先,今年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一、内需不足下的财政货币政策评介 1998年以来,受国内自然灾害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需求不足,影响了经济增长。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国执行了扩张性财政政策辅以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其主要措施是:扩大国债发行规模。1998~2001年累计发行了5100亿元长期建设债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国债     
国债是国家以信用方式吸收资金的一种形式。利用国债收入,扩大财政支出,弥补预算赤字,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日本政府自1965年度开始发行长期国债,从总的趋势上看,发行额越来越大。1965年度国债发行额仅1,972亿日元,1982年达到143,450亿日元。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截止1983年6月6日,日本国债累积额已经突破100万亿日元,巨额国债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沉重负担。一、日本国债的概况(一)日本国债的种类和发行过程日本的国债名目繁多,主要有短期国债、政府保证债券和长期国债等。长期国债又分为  相似文献   

18.
今年拟发行建设国债1100亿元,比上年减少300亿元,同时要逐年调减发行国债的规模。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代表性事项,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该如何调减?  相似文献   

19.
该对中国经济乐观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金融时报》12月6日】12月8日-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中国陆续宣布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及货币政策。相关信息显示,2009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将达到6000亿元,而中国将进一步发行7000亿元特别国债。基于上述政策,我们计算得出财政赤字与特别国债的总和将占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将2009年M2增长率目标定在17%,  相似文献   

20.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冷静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国债投资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 1998年下半年,面对社会总需求中消费不旺和出口下滑的现实,国家及时果断地做出了实施以增发国债、扩大财政赤字,用于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和扩大国内需求的积极财政政策.三年间,国家共发行长期投资国债3600亿元,具体实施在农林水利和生态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等九个方面,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形成24000亿元的投资规模,到200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5100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这种以国债投资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突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