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配股价格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政策进行了重新规范 ,规范配股行为有利于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后续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使用多元回归的统计方法 ,对影响上市公司配股价格的因素进行分析 ,确定了我国上市公司配股价格最终受哪个因素影响。并对上市公司配股价格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 ,验证了我国股市发展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市场上普遍存在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的现象,而配股行为作为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方式,是业绩下降之谜研究中的重点对象。通过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期间发布配股预案公告的17家公司,以净资产收益率、投资者情绪、现金股利分配率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利用回归分析,实证研究各类因素对配股后短期市场业绩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三种因素均起到显著影响作用,其中现金股利分配率影响最大。因此提出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业财务活动、会计核算的监督,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投资者避免配股后的过度投机行为等建议,以防止配股后市场业绩下滑。  相似文献   

3.
刘斌  翟晓彬 《财贸研究》2008,19(1):103-108
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的政策要求,往往在配股前进行一系列的盈余管理,从而使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满足证监会所要求的配股条件。公司配股的盈余管理往往采用政策诱增式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因而研究政策性诱增式会计变更所引起的信息噪音对公司配股定价的影响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的配股定价受到自愿性政策对当期净利润增减变化调整的影响,从而也验证了配股行为的盈余管理多为政策诱增式会计政策变更。  相似文献   

4.
考察2001年~2005年上市公司针对配股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我们利用财务指标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总体上,配股区间公司盈利能力在稳步提高,配股区间里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数和其盈余管理程度都在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多元化的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对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等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进行控制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和《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中,对配股和增发新股政策进行了重新规范,进一步降低了配股和增发新股的财务指标要求,提高了配股和增  相似文献   

6.
基于保护投资利益的目的,我国证券法规对上市公司申请配股规定了一些条件,其中包括对申请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即:上市公司在其申请配股的前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且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在1998年以前净资产收益率位于10%-11%之间的上市公司几乎没有(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类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只要3年平均不低于9%即可获准配股,因而属例外),这便是“有趣”的股市“10%现象”。现象反映本质,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核算中的种种不正当手段来实现利润虚增,在并不满足配股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舞弊行为实现配股,这就是隐藏在“10%现象”背后的实质性问题。这些上市公司利用舞弊行为制造的虚假会计信息来实现配股,极大地侵害了投资的利益,干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进程,因而我们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证券市场出现了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和配股行为涉嫌内幕交易的现象,内幕人利用内幕信息赚取超额利润不仅破坏了证券市场的秩序,而且给无法获得内幕信息的中小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上市公司高送转信息和高配股信息公布前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企业盈余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我国2006年配股政策的变动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选取2006—2011年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样本,利用频数直方图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6年的配股政策的变动并没有改善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企业仍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为迎合证监会的配股标准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浅谈如何规范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上市公司的配股出现了诸如在配股方式和配股定价上不合理现象,由此造成大部分国有股放弃配股及许多上市公司的配股定价缺乏理论依据,配股价过高,以致许多股票市场价纷纷跌破配股价,从而使一部分上市公司的配股计划不能完成。针对国有股放弃配股的原因,解决配股后应注意的问题,正确选定配股价,从而遏制因配股引起剧烈的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A股上市公司配股经营绩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行为一直为市场所诟病,不少人通过资本结构、资金来源、融资成本、市场效应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试图从另一个方面,即上市公司在融资前后的经营绩效表现,来研究上市公司的融资效果。本文实证研究的主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完成配股后,经营绩效有所下降。完成配股的公司在当年即产生一个比较大的显著下跌。从长期来看,配股没有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起到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公司配股资金使用效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配股是我国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和方式,然而综观我国10年配股历史,直观的感觉是配股资金的使用效率实在难以令人满意.本文选取我国127个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上市公司配股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资金的使用效率确实低下,严重扭曲了配股机制.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根源,指出在配股融资过程中,上市公司存在更改募集资金投向,大股东通过放弃配股权"合法"转移中小股东财富,"重筹资、轻使用"等问题,并指出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环境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公司股票发行与上市制度、证券管理体制及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是造成上市公司年报粉饰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改革上市公司配股政策、修改退市条件、加强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理顺和协调各部门监管职能、降低国有股权集中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是解决上市公司年报粉饰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增发和配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两种主要手段。过去由于受市场和政策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主要是通过向原股东配股实现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中国证监会颁布了新股发行的新办法。在新办法中规定的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条件要比配股条件低,这就决定了增发将取代配股并且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增发和配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两种主要手段。过去由于受市场和政策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主要是通过向原股东配股实现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中国证监会颁布了新股发行的新办法,在新办法中规定的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条件要比配股条件低,这就决定了增发将取代配股并且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以时间为主线综述了关于公开发行、配股和定向增发这三种主要股权融资方式下的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动机进行梳理,为资源配置有效性及相应的市场监管,政府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非经常性损失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重要性,提出了应从修改配股条件、修订《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加强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几方面来抑制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李永俭 《商业研究》2005,(14):66-68
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价值取向不同。在二元化市场结构体系下,按照博弈理论对配股融资的机制进行重新设计,即配股全流通的激励机制和引入分类表决权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8.
何春红 《市场周刊》2004,(12):64-66
利润操纵是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重要现象,严重影响了投资的决策行为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从完善会计准则、外部监督环境(法律、监管机构、外部审计)、公司内部治理和控制结构三个方面来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过程中的利润操纵行为。只有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蔡瑞琪 《市场论坛》2005,(10):99-101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提高国有上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几种方式,提出通过配股筹集资金是补充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一条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实施配股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罗仲伟 《国际贸易》1995,(9):38-39,52
私募配股(Private Placement)即私人股权投资,是指非上市公司将其股权不经证券交易机构配售给其他投资机构。这些投资机构主要是进行金融性投资的综合财团、投资银行和直接投资基金等。通常,进行这种私募配股的公司具有上市潜力,即有可能在数月至数年时间内成为上市公司。一旦上市成功,这种私募股份就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流通、兑现。与上市公开募股相比较,私募配股有其优势之处,故普遍受到国外公司和投资机构的重视。特别是对直接投资基金而言,私募配股是其最重要的投资方式。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