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一恒 《财会通讯》2021,(19):62-65
本文选取2009—2018年上司公司及其对应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对贸易摩擦和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的企业,融资约束水平会明显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外商投资水平会一定程度降低贸易摩擦造成企业的融资约束,但是市场的垄断程度会对加强贸易摩擦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电力行业行政性垄断的存在进行了判定,并对其在三个层面上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具体包括:电力行业行政性垄断所造成的微观效率损失,行政性垄断的宏观经济影响,以及地区电力市场分割对经济运行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2008年~2009年工业企业数据,文章试图揭示中国企业出口与要素禀赋和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即形成中国企业出口竞争优势来源和快速的贸易规模的扩张的原因。文章的研究结果发现出口企业的出口深度越高,则企业的生产率越低且劳动力投入越密集,体现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中要素禀赋优势的重要性,但是也出现了生产率悖论;文章还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发现高生产率不是推动中国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禀赋优势才是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啄序理论”的资本成本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财务理论认为,由于风险和税收的原因,债权资本成本远远低于股权资本。因此,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筹资应优先考虑债权资本。但实践中却存在着“悖论”现象:基于实证研究的“啄序理论”,留存收益排在债权筹资顺序之前。而这种“悖论”现象完全可以从资本成本的角度得到合理的阐释,是企业理财实践中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地区间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基于中国各产业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各产业的省际间劳动生产率差异与收敛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产业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存在明显的差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间生产率差异随时间呈现出扩大趋势.各产业不存在地区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收敛,却存在条件收敛,而且收敛的速度较快.实证也发现,各产业地区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地区间人均收入差异的直接原因,各产业地区间生产率差异和经济增长的快慢统计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10--2013年中国深沪主板上市企业的经验数据,探讨了不同竞争市场企业成本粘性行为的强弱,并进一步考察了成本粘性行为对于管理层经济决策实施的延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寡头市场的企业成本粘性显著强于垄断竞争市场的企业,同时成本粘性的存在影响上市企业管理层经济决策的快慢,且寡头市场企业的管理层其经济决策时滞显著长于垄断竞争市场企业.文章从经济决策角度拓展了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肯定了区分不同竞争市场对成本粘性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行政垄断电价对地区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行政垄断电价对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在分析其传导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6年的中国各省截面数据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区间行政垄断电价的巨大差异是影响各地区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行政垄断电价越高的地区能源效率越高;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行政垄断电价每升高1元/每千千瓦时,可以提高地区能源效率3.3元/吨标准煤;行政垄断电价和电力市场省间壁垒人为的设置了阻碍电力资源的跨地区流动的壁垒,使得能源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并且难以依靠市场的力量纠正配置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模型基础上进行拓展,研究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是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且对企业转移中出现的双向转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首先,无论同质性企业假定,还是异质性企业假定,本地市场效应,即较大的市场会吸引超过其比例的企业,都会对产业转移产生影响;其次,成本差异越大,会导致更多的低成本企业迁至较大市场规模地区,同时更多的高成本企业迁至较小市场规模地区;最后,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程度是一个关于低成本企业数量的非单调函数:它先减少,再增长,最后再减少.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不同地区(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既可能源于出口学习效应,也可能源于自我选择效应。本文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对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及其来源进行了定量识别。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总体上来源于出口学习效应和自我选择效应,但是出口学习效应的贡献要明显高于自我选择效应;此外,生产率较高的出口企业从出口学习效应中获益相对更大。除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外,这一结论对于不同行业、不同技术水平、不同规模的企业均是稳健的。大量存在的加工贸易企业是导致外资及港澳台企业产生“出口-生产率悖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孙敬水 《企业经济》2002,(9):16-17,39
当前我国存在的垄断现象,绝大多数属行政性垄断,它既包括纵向的行业垄断,也包括横向的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滥用垄断地位的行为贻害无穷:妨碍市场竞争,降低生产效率,侵害国民福利.服务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价格垄断拉高整个社会成本,行政垄断滋生腐败毒瘤.因此,打破垄断(特别是行政性垄断)势在必行.反垄断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已成为中国目前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市场垄断竞争特性也称“市场结构”特性,是指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的竞争、垄断程度。关于市场的竞争和垄断问题,西方经济学和西方管理经济学作了比较多的理论研究,西方产业组织学也将其作为为产业组织政策研究服务的应用研究重点内容之一。笔者在企业管理咨询中,结合中国的实际,将市场垄断竞争特性的理论方法应用到企业经营战略分析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市场垄断竞争特性的原理 任何市场都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状态,即存在连续函数:  相似文献   

12.
研究着眼于中国现实情况,根据企业家政治关系的来源将其区分为从政经历和政治身份两种类型,分别研究它们对企业进入行政垄断行业的影响.以第八次全国民(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为例,通过建立逻辑函数,实证研究发现:私营企业家从政经历和政治身份对企业进入行政垄断行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对私营企业家进入行政垄断行业的可能性却存在明显的负向调节作用,即市场化指数越高的地区,私营企业家从政经历、政治身份对该企业进入行政垄断行业的正向促进作用却越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7—2013年中国A股公司中发行了企业债券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破产而形成的社会成本对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承担的破产社会成本越大,所发行的公司债券信用风险会越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和地区失业率的减少,破产社会成本对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会变弱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异质性企业的内生技术选择视角和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大样本数据,考察了国际服务贸易成本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更低的贸易成本与更高的生产率及更快的生产率增长相联系,且该效应主要体现在生产性服务部门,但服务贸易成本下降的效应系数远远低于商品部门;对中国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不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其双边贸易成本下降并未带来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增长的提升,而商品部门的表现与跨国经验结果一致,我们将该现象称为“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成本的生产率效应悖论”,对此提出了3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物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构建1999~200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物流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应用Malmquist-DEA方法,对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的恶化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各地区存在严重的投入拥挤和资源浪费现象;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差异,原因各不相同;东部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最快,西部技术进步增长明显,相对而言,低水平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使得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最慢.σ检验表明,技术效率在三大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有发散的趋势.目前应注重物流业的规划、管理及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分析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生产悖论"现象的影响,最后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利用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通过计算企业生产率均值,以及计量检验生产率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结果发现:“走出去”投资于服务业的企业生产率均值低于没有“走出去”的企业,而“走出去”投资于制造业的企业生产率均值则高于没有“走出去”的企业;生产率对企业“走出去”投资于制造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符合经典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预期;但对“走出去”投资于服务业并不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呈现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18.
惠献波 《企业经济》2023,(2):118-128
在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城市为实体经济赋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微观企业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运用多期DID方法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降低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量”上缓解样本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在“质”上提高企业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此外,智慧城市建设对规模较大企业、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基于此,中国应从加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相关配套政策三个方面提升智慧城市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生产率悖论的研究中以省为研究对象的比较少。文章选取湖北省1998-2007年共60 659个样本为研究对象,运用LP方法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验证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湖北省出口企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明显较高;非国有企业的生产率高于国有企业的生产率;外资企业的生产率高于非外资企业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本文重点考察人力资本和贸易开放度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全国范围看,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弱的即期效应,而贸易开放度则表现为滞后效应;[2]这两个因素在各分位点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只有在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才具有较强的即期效应,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且滞后期相对较长,而中部地区与全国整体表现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