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牛凯  曹艳  胡亮 《科学决策》2015,(1):62-80
根据我国1978-2011年的样本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设定相关变量,据此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并基于该模型,对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表明: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均是城市化的Granger原因,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城市化进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短期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明显要大于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从长期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城市化进程具有明显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发展是以产业结构演进为依托,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城市化的发展。基于商洛市1979—2015年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发展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方法,对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发展与互动进行相关研究,得出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商洛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协调。在此基础上针对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使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进行了因素关联分析研究,并以浙江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为样本,提出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长治市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使得产业结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并促进经济的向前发展,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转换器,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要求旅游产业与关联产业以及旅游产业的各部门之间保持较为协调的比例关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山西省长治市旅游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及旅游产业各部门收入与旅游总收入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得到长治市旅游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孙锦  李荣华 《特区经济》2010,(11):56-57
本文利用河北省近十几年的相关数据,探究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为促进河北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从贵州省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动态关系视角出发,选用ADF单位根检验法、Johansen协整检验法,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EngleGranger误差修正模型,定量探究了岩溶地区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的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但区别于其短期的负向关系;在滞后1期时,人口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之间具有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在滞后2~4期时,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密切相关关系以及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特点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运用城市化与三次产业的互动关系,对城市化水平和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②加快工业产业结构优化;③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婷 《发展》2009,(8):130-130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时期,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重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国民产出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本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新疆1985--2007年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得到结论:滞后期不同两者之间作用程度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计算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各产业比重等指标,分析了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并利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实证分析结论为提高京津冀产业结构水平,进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密切相关关系以及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特点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运用城市化与三次产业的互动关系,对城市化水平和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②加快工业产业结构优化;③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疆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同时,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层次明显偏低,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匹配,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新疆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均呈正相关,尤其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强劲,但新疆越来越"重"的工业结构极大地降低了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新疆城镇化进程缺乏现代服务产业的支撑。因此,实施以就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路线,促进新疆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新疆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既有利于我国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又可以为城镇化发展构筑产业支撑。文章通过梳理产业与城镇化的关系,构建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的"推力—引力—扩散力"模型,并通过对"十一五"以来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计量检验分析了区域产业转移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产业转移对提高我国城镇化率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明显,但是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却未带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要通过积极推进产城融合、理性承接产业转移、构筑互动平台、提高城镇化质量等途径实现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株洲市1993—2016 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偏离度指数及响应强度指数,分析株洲市以及所辖4个市区与4个市县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发展的响应程度。采用钱纳里修正模式分析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协调程度,借助SPSS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城镇化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洲市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三次产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间有较强的关联性,但二者并不完全一致,二、三产业对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带动作用不足,且城乡间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重要的相互推动作用。本文采用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定量测度了安徽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协调发展状况,结论认为,城镇化是促进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因,但城镇化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最后提出了实现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芙蓉 《特区经济》2014,(11):133-134
城镇化和工业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实证分析湖南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互动发展和关联效应,得到了以下结论:湖南城镇化与工业发展的相关性较低,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于工业化发展进程;在湖南省工业化的进程中,就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强于产出结构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第二产业和非农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快速上升对湖南省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6.
工业园区是政府合理布局工业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工业企业的集聚。工业园区建设是各国政府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早已存在于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但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浪潮则与20世纪80年代硅谷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最初称科学工业园区)的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今的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各国(或地区)政府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热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成为各地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协调之际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比较优势发挥的角度,就工业园区建设提出若干想法,为工业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萌霞 《科技和产业》2022,22(5):132-139
以中原经济区涉及到的5省28个细分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熵、产业竞合指数以及产业联动程度模型等多种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测度,对5省28个细分制造业的产业联动程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5省内部,不同区域及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差异先扩大后缩小,而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则持续缩小;产业同构现象在5省之间较为突出,从整体上看,中原经济区内产业联动多集中在低附加值产业,新兴产业领域互动较少。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一种最优匹配关系。本文从理论上界定了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三级响应模式,中国目前正处于中级响应模式,且即将进入到高级响应模式。统计分析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协调导致城市化响应与理论模式不一致。进一步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研究表明:中国第二、第三产业均能给城市化带来持续的正的作用,但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能对二三产业的发展起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集聚经济作用来增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