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苏南模式藏隐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上海经济》2005,(1):24-26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政府推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为主要特征的苏南模式曾一度沉寂。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苏南地区外向度直线提高,发展重心也转向城市,地域板块重新整合,出现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新苏南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城市从农村孕育、分离、对立开来的过程,是农村人口及其经济活动非农化及其聚集的过程,是向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演变过程,是传统农村文明向现代化城市文明的一种变迁。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在村城市化不可能象发达国家那样,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集中。因为大城市“病”本身就难以克服,何况我国现有的大中城市普遍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农村城市化的现实道路,只能是自上而下地把城市的产业、生产。生活方式向农村转移,承接这个转移的就是作为在村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小城镇。让农民在小城镇就业和居住,当…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苏南一批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迅速崛起,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今天,苏南的乡镇企业以及小城镇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下,又实现了新的跨越。我们从对江苏吴江震泽镇的考察中,感受到了和谐的城市化给这个苏南小城镇带来的新气象。生活方式告别农村,生产方式告别小农毗邻太湖,有千年历史的江苏吴江震泽镇,居吴头越尾,苏杭之间,有天堂之美,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纺织重镇。柳亚子先生称之为“太湖…  相似文献   

4.
县级城市化及其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县级城市化概念的提出及内涵城市化就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和产业向城市聚集的过程。通常衡量城市化水平是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小来决定。2003年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60座,小城镇2万多个,城镇人口5.10亿,城市化率达到了40.5%,按世界城市化经验和诺瑟姆的城市阶段划分理论,我国城市化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总体策略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在这个总方针下,我们认为应根据我国实际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5.
浙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城乡隔绝造成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也由于经济地理决定的大中型城市历史形成不足,浙江选择了一条较为特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这与工业企业在城市大量兴建,农村人口向城市大举迁移的经典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不同。浙江70年代后主要通过加快农村工业化来促进城市化发展,走以小城镇发展为重心的分散型城市化道路:这条道路又呈现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泉州市建设局发布:今年泉州市将实施77个重点城建项目,总投资47亿多元,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今年,泉州的城市建设,主要以构筑大泉州城市为主线,突出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和小城镇聚集,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中期阶段,在转变发展方式背景下,力求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单体向集群、从生产型向消费型、从东部向中西部、从单元向多元化功能升级转型。但在城市化升级转型的进程中,受到发展理念、经济结构与制度、规划与战略和高房价等因素的约束,因此提出消除制度障碍和体制机制创新、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有机互动、依托大城市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以市场为基础,重建政府治理结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对策措施,实现中国城市化的成功转型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包有或 《改革与战略》2012,28(5):49-52,77
在转变发展方式背景下,中国城市化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单体向集群、从生产型向消费型、从东部向中西部、从单元向多元化功能升级转型,但在升级转型的进程中,受到发展理念、经济结构与制度、规划与战略和高房价等因素的约束。因此,文章提出消除制度障碍和体制创新、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有机互动、依托大城市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重建政府治理结构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对策措施,推动中国城市化的成功转型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加快小城镇建设符合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这样庞大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决定我国的城市化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发展大型城市为主式的转化。这是因为:(1)建设大城市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周期,而我国目前还面临着“吃饭财政”的紧张局面,国家不可能拿出有限的财政资金同时去再造一批城市;(2)国内一批大型城市的人口数量已达相当规模,接纳新增人口的设施和能力严重短缺,难以在短期内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口;(3)…  相似文献   

10.
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西宁市作为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从一个内陆小镇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省会城市。城市基础设施从元到有,从少到多,逐步进入完善阶段。城市的发展在工业化基础上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形成了以西宁市为中心、各小城镇为依托的发展格局,由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与基础设施应紧密结合,加强城市基础的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增强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政府为什么偏爱小城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道路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我国城市化中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政府导向型和干预性,其中,政府又特别偏爱小城镇,大力倡导走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道路,并冠之以中国特色,上升到理论高度给予充分肯定。在改革之前,我国城市对农村是封闭的,只有城市人口的下放,农民是不充许自由进入城市居住生活的。改革中  相似文献   

12.
1978-200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78-2000年间的城市化与过去相比,无论是政策上,还是速度上都有很大变化,城市化表现出加速趋势。但是由于这个时期的城市化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背景下进行的,发展小城镇就成为比较可行的选择,因此也带来了隐性城市化和准城市化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应该实行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共举的发展方针,以适应中国人口太多和资源短缺的国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现代化是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资源环境比较紧张,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现代化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战略工程,中国成功实现现代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发展的格局。现代化的突出表现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的关联发展,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特别是我国城市化相对滞后,必须大大加快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发展小城镇无疑是一个从中国国情出发的重大选择,小城镇将在中国现代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国家战略。未来的中国现代城乡空间布局的基本情况是:1、由国际化大都市、若干发达的城市群、若干大中城市组成的现代城市体系。2、由若干小城市、县城、众多小城镇组成的现代小城市和小城镇体系。3、由经过集中化组合整治的现代化农村体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的城市化必须包含城镇化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为了更贴近农民群众,叫做城镇化也是比较适当的。也就是说城镇化也是指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蕴含了我们对小城镇的高度重视。讨论中国的城市化是无法回避小城镇的,我们在城市化中充分重视小城镇,把它作为城镇化的一项重大战略,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现在国内有一种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观点,我认为这一观点虽然对大城市地位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肯定,有其合理的成份,但这一观点不能用来指导中国城市化。现在全国设市的城市660多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60多个,如果把4亿以上甚至6亿人口转移到大城市,将意味着中国将建设400座至6D0座百万人口级的大城市。我认为这是不可行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既不是一个单一的大城市重点论者,也不是一个小城镇重点论者,而是大中城市与小城镇两方面并重、协调共同发展论者。“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解决农民问题主要在于减少农民,大批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劳动力,小城镇是主要吸纳地,通过小城镇完全可以集中和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在转移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总量中,流入小城镇将占到50%以上。中国通过城镇化减少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转移,是一项巨大的社会人口劳动力转移工程。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不能是为建设而建设小城镇,也不是为了城市化而建设小城镇,更不是为了实现党政领导的政绩而建设小城镇,而是为了转移农村人口,实现小城镇人民的利益而建设小城镇。我们不能在小城镇中迷失了根本目的。特别是要看到,发展小城镇本质是发展经济。从发展经济角度看,发展小城镇有利于资源和原材料节省,有利于城乡区域物流市场形成,有利于工业与环境污染治理,有利于交通通讯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和农民生活质量。对小城镇经济既不能用城市经济学包括,也不能用农村经济学代替,这是一种特殊层次的区域发展经济学。  相似文献   

14.
与全国的水平相比,江苏人口城市化经历了特殊的N型发展轨迹,其内在的原因在于改革前国家战略规划的抑制和改革后苏南模式的兴衰。在中央和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推动下,江苏的空间城市化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经历了以小城镇建设为重心和以地级城市为中心两个不同阶段。在人口城市化方面.90年代中期伊始的城市化机制无益于解决一大批跨区域流动人口的异地城市化;在空间城市化方面.目前的城市化机制造成了“假性城市化”和“南城北乡”空间格局。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于它改变了社会的二元结构问题的表现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智慧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对我国由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工业主导型城市社会的转变进程起着重要的先导与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刚  姚士谋 《乡镇经济》2002,(5):9-10,19
本文在回顾分析宁波市小城镇发展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宁波应该走发展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通过扩大中心城市规模、优化中心城市功能,在大城市边缘建立农民开发区,建设市郊小城镇和构建小城镇产业群等设想。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市化建设不是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各自为战,而是存在一个二者的空间结点,这才是农村城市化的空间定位。根据我国国情,农村城市化的空间应是城镇,包括县城和小城镇。县城是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与农村社会的天然联系,决定其将成为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的空间选择和主要社会载体。小城镇将在现有中心镇的基础上发展为新型农村,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农业,也可成为城里人理想的休闲地和高级居住地。  相似文献   

18.
一、山东半岛农村城市化的目标模式 :半岛城市群本文所说山东半岛 ,指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日照等六城市所覆盖区域。这里所说的城市群 ,是指一种网络式的城市体系 ,是通过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的全面发展 ,使城市布局由点式向具有明显区界的城市化区域过渡 ,从而形成网络型的城乡一体化格局。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以城带乡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小城镇的建设 ,以乡促城 ,通过城乡之间的互相开放 ,互相促进 ,协调发展 ,共同繁荣 ,来逐步实现农村的城市化。之所…  相似文献   

19.
上海具备历史、区位和政策等多方面对外开放的优势条件,外商直接投资在进入长三角的过程中是以上海为中心,逐步向苏南扩散。这种扩散可能导致距离上海越远的苏南城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发生衰减。文章构建2002-2015年苏南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的估计方法,发现苏南城市与上海之间的经济距离变远导致前者全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减少,这种效应在静态面板估计中不显著,但在动态面板估计中显著。由于制造业外资价值链内部环节空间分离所产生的协调成本,制造业外资从上海向苏南的衰减特征更为显著;而服务业外资从上海向苏南扩散特征不明显,与上海的经济距离变远并未减少苏南的服务业外资流入规模。  相似文献   

20.
陶伟 《特区经济》2011,(10):227-228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有关城市化是先走大城市化还是小城镇化的道路一直以来处于争论之中没有达成共识。本文从规模经济理论、人口迁移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等方面,从理论上论证了在没有外力参与的自然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资本等要素的流动轨迹:先向大城市聚集,然后向中小城镇扩散;同时分析了资本、人口在大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内部的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