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讲述城市产生和城乡分离时,提出了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社会生产力发展使原始社会的末期出现了社会分工,与此相联系,人类社会最初的城市便产生了。“某一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马恩全集》第3卷24—25页)。“在这里居民第一次划分为两大阶级,这种划分直接以分工和生产工具为基础”(《马恩全集》第3卷,第57页),在这里指的是城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揭示了在同  相似文献   

2.
<正>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都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居民住宅区单位统包式的集体管理也转向了政府主导、居民自助式的社区管理。而伴随着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住房商品化浪潮,物业管理行业也应运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城市的迅速发展、扩大 ,又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城市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 ,发达国家从上世纪 6 0年代末提出建设“森林型生态城市” ,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近年来 ,我国的城市也开始重视城市的生态问题 ,一些大城市也提出要建“森林型生态城市” ,这无疑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但是 ,在这个过程中 ,一个现象却不能不令人担忧。一些大城市开始从农村和山区购买现成的“大树”移植。由于这种方法“见效快” ,所以此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大树”大规模移植 ,其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产生:历史溯源 从起源的角度看,“城市”一词由“城”和“市”两部分构成。“城”是指四面围以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方位意义的军事据点。“市”是指交易场所。而城市是指以城垣围起来进行交易的聚落。中国古代城市都是有城无市的,其原因恐怕在于中国的城市市场形成很晚,以货易货的实物贸易形式长期居于统治地位,而以货币形式为主的贸易方式长期受到压制。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一定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和服务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以城市的基本信息流为基础,依靠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对城市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置、解决,以维护和强化城市功能,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一个城市管理水平体现着一个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进展程度。在城市发展中,城市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各地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然而,很多的城市,特别是欠发达的中小城市管理者们,却把城市发展的希望“押”在了招商引资上,至少也是想以“招商引资”为城市发展的突破口或城市崛起的起点。为此,不惜付出环境、土地和税收的代价;为此,高压实行政府各级层层“招商引资”业绩指标化。在我们接触到的若干个地级市领导人那里,看到和听到的几乎都是“招商”完成的如何?“引资”办的怎样?不仅市、区党政有指标,而且连人大、政协也有指标。招商引资本身当然没错,也是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招商引资不是城市发展的唯一途径,更不能忽略城市创新管理,没有城市管理创新作为基础,招商引资之路是走不远的,“完成指标”也成了各级各部门“闹心”的事。诸多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说明,在立足城市管理的基础上发展,特别是立足于具有城市特色和优势的城市创新管理,是提升城市“招商引资”竟争力的唯一有效途径,也才能把“求助式”的招商引资变为“共赢式”的“吸商投资”。现代城市管理包括了很多方面。在城市化、市场化的持续推动下,我国的城市管理面临着管理的瓶颈,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创新管理的突破口并带动其他管理方面的提升,最终形成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原动力,就成为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发展新型的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合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然而,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历史、人口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实现这一社会变迁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概观各国城市化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大城市为主的模式和以中小城市为主的模式。前者是在城市自然发展的历史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带有“自发性”;后者则是有关国家城市政策的产物,因而带有“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一、城市群体的形成及其功能所谓“城市群体”是由若干个中心城市在各自的基础设施和具有个性的经济结构方面,发挥特有的经济社会职能,而形成一个社会、经济、技术一体化的具有“亲和力”的有机网络。这个“群体”通过若干个经济实体的有机结合,实现集聚效益和扩散效应的统一,从而促成各中心城市功能配套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产业关联性和行业互补性。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城,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在一定地域上用作防卫域的围起来的墙垣;市,则是交易的场所。当一定数量的人  相似文献   

8.
美国历史上的“西部”最初是指从阿巴拉契亚山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地带,习惯上称为“旧西部”;后随着美国领土向西的扩张,又把密西西比河到落基山脉之间的地带称之为“新西部”;把落基山脉到太平洋沿岸之间的地带称之为“远西部”。美国开发西部的过程中,有两个大规模集中开发的时期,一个是1860-1890年之间。这一时期开发西部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皮货贸易、土地投机以及奴隶主庄  相似文献   

9.
摩天大楼,即建筑学上所说的“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它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是与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同时产生的一种城市现象。可以说,摩天大楼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科技高度发展的象征,也是商业社会的产物。 我国在解放前只有上海等个别大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初,我国正式制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适当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建设方针。在执行这个方针时,实际上是限制了大城市的发展,积极的发展了小城市。经济建设方针和发展战略,必须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持续的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和途径在城市学界已争论多年了,其中城市化和大城市的规模是争论的焦点、它不仅使我们真正认识到城市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缩影,国家建设必须依靠大城市作用的发挥,大城市的发展和规模扩大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同时也使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感受到大城市问题的客观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重要性、本文不打算累赘以往争论的观点,只想借“城市现代化问题讨论”之隙,对大城市问题与建设现代化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此抛砖引玉、移樽就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从小城市如江西宜春到大城市如上海,全国有100余城市将其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但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各地却刮起一股“人造生态”建设风潮。许多工程只考虑好不好看.有没有气势,没有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了典型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比如,一些城市通过“筑坝拦河”、“挖地造湖”,圈引流经之水打造城市“水景”,不让或少让“肥水流到外人田”。据统计,在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就有16个大中城市完成或计划了“人造水景”。各地对此的投资金额少则数亿元,多则数十亿元。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形象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文化形象塑造郭廷建城市作为人类相互联系、聚集、聚居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基本上都是由城市创造和发展的。“没有城市,文明就很少有可能兴起”。由于城市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贡献的聚集效益,从而使得它从诞生那天起就成为一定区域的社会权力...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城市化道路几个问题的思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城市建设以“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为指导方针。笔者却认为我国城市化道路应采取“充分发挥大城市优势,有重点的发展大中等城市;因地制宜在东部地区严格控制小城市用地规模,在西部地区有计划地发展中小城市”的发展战略。我们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走与世界相同的城市化道路。  一、不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而是“充分发挥大城市优势,有重点地积极发展大城市”  1土地资源匮乏和“大城市”病不应是限制大城市发展的理由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大城市论”一直在我国城市化指导思…  相似文献   

15.
王秋菊 《中外企业家》2014,(11):230-231
“城中村”是城市化的产物,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事物。“城中村”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阻滞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鉴于此,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特别是政府的高度重视。我所生活的冠县崇文街道办事处徐三里村就是一个“城中村”,文章分析了“城中村”产生的原因、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解决举措。我认为,只有把“城中村”纳入城市的管理范围,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城乡统筹,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现代大城市增长的限制与发展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还是一项迫切的实际任务。在我国,大城市发展战略方针还是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最初时期就形成了。在中心城市中,不允许过分集中生产部门和人口,不宜建立规模特大的城市。限制大城市增长的方针是符合社会主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从外国的城市化看中国的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外国的城市化看中国的城市化简新华刘传江城市化现在成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发达国家以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曾经产生了许多经济、社会问题,后来则发生了“逆城市化”的倾向,现在有些发达国家又出现了“返回城市”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相似文献   

18.
城市     
城市(city)依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在许多地区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导致了原始居民点的形成。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部分原始居民点扩大成为一个地区的各种活动的中心,这便是早期的城市。城市的兴起,是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的《史记》中早有“夏有万国”、“夏有城郭”之说。考古学家已经找到了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的古城堡遗址。两河流域、埃及等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出现了城市。“城”和“市”…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张家港等苏南地区着手进行社区建设,先从市区推广,后向镇村推进。从这些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步伐看.引入社区的概念并着手进行建设这一举措,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苏南地区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农村社会产生了“服务需求”和“解决问题需求”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中叶以来,巴黎、伦敦、纽约、东京等西方大城市纷纷提出了城市副中心(SubCBD,日本称为“副都心”)的建设规划。目前建设比较成功的有法国巴黎拉德芳斯区、日本新宿、涉谷、池袋副都心、纽约巴特利花园城副中心等。副中心建设使得城市从过去的单核心逐渐演变为多核心发展,副中心(SubCBD)与中央商务区(CBD)共同构成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商务中心体系,它们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