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文章对CPI"篮子商品"中非食品类和食品类商品的价格传导机制进行考察,采用2005-2010年月度价格指数数据实证分析了两个产业链渠道的上中下游价格传导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两个渠道内的价格指数之间都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食品渠道内的价格传导比非食品渠道顺畅,而非食品渠道内存在显著的价格倒逼机制。当两个产业链上的价格各自受到外部冲击时,在食品渠道中能显著传递至下游的CPI,但在非食品渠道中传递至CPI的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中国CPI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一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决定具有重要作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具有传递效应.从长期而言,名义有效汇率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协整的,且汇率的上升会导致CPI的下降;短期而言,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CPI的冲击具有滞后效应.通过调节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解决中国的外部失衡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货币政策制定者应当积极关注汇率变动等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3.
2007-2008年我国股市发生剧烈波动,CPI持续走高,对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很有必要研究CPI和股市的关系.本文使用1997年1月-2008年3月的数据分析了CPI和股市指数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CPI与上证综合指数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而CPI与深证综合指数之间不存在的协整关系.然后分析了CPI对上证指数的脉冲响应函数,表明CPI对上证指数的冲击在短期内较大,长期内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2007—2008年我国股市发生剧烈波动,CPI持续走高,对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很有必要研究CPI和股市的关系。本文使用1997年1月-2008年3月的数据分析了CPI和股市指数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CPI与上证综合指数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而CPI与深证综合指数之间不存在的协整关系。然后分析了CPI对上证指数的脉冲响应函数,表明CPI对上证指数的冲击在短期内较大,长期内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2010年CPI走势展望——基于猪肉、蔬菜价格和基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价格是CPI里面最为重要的分项价格;而猪肉和蔬菜价格又是食品价格波动中主要的来源。因此,本文以猪肉和蔬菜价格为切入点,对CPI在中期的走势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有:在6—7月,CPI同比上升幅度仍将保持温和态势。至8—10月,CPI同比上升压力将显现:在3月份的基础上,蔬菜价格和猪肉价格将推动CPI环比走高1%至1.5%;其他因素也将对CPI具有一定的支撑和推升作用;再考虑到基期效应,则在8—10月期间通胀率将达到甚至超过4%。而之后物价水平的同比变化预计在12月较快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框架考察三种外生冲击对CPI和PPI的影响,并尝试对CPI与PPI"背离"进行解释。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冲击对CPI、PPI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央行货币调控时应更加关注利率调整对PPI的影响;(2)短期内需求冲击更易引致价格波动,且对CPI影响大于PPI;长期内供给冲击对价格波动影响强于需求冲击,且对PPI影响大于CPI。同时,本文发现财政因素也是导致CPI与PPI"背离"的原因。本文认为当前政府短期可通过完善需求管理抑制CPI与PPI"背离"程度扩大,长期应坚持供给侧改革以扭转二者"背离"趋势,以此健全新常态下价格调控体系并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我国农村CPI整体指数及其8项分类指数的月度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CPI波动的特征,并运用Gonzalo和Granger(1995)以及Darrat和Zhong(2002)提出的检验协整系统中的长期驱动力和短期驱动力的方法,从CPI分类指数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CPI的长期驱动力和短期驱动力。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CPI波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农村CPI的8项分类指数中,食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和居住3项分类指数既是我国农村CPI波动的短期驱动力,也是长期驱动力。因此,稳定食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以及居住类商品的价格是控制农村CPI波动的重中之中。  相似文献   

8.
姚寿福 《财经科学》2011,(8):118-124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到2011年1月间我国与美国CPI传导机制与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CPI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美国CPI对我国CPI的长期弹性为0.5116;美国CPI对我国CPI的影响较大,并存在3个月的滞后期,但6个月后,中美CPI之间将产生明显的相互影响。因此,我国在进行CPI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与我国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或地区的CPI的监控,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避免我国物价受境外物价波动的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价格与CPI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1998年1月-2010年10月的月度CPI数据和粮食批发价格指数对粮食价格和CPI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关系,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每上涨1%会使CPI上涨0.336%;从短期来看,粮价对CPI有滞后1期的影响,CPI对粮价有滞后3期的影响。综合考虑影响粮食价格的国际效应、供给效应、市场预期效应和政策效应,未来几个月我国粮价将有所上涨,但涨幅不会很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结构突变的视角对金融危机前后我国CPI涨跌(耵)序列进行了内生结构变动的单位根检验,证明了其数据生成过程(DGP)为两次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而非单位根过程。并运用考虑结构突变的时序模型对盯序列进行了拟合,拟合优度达到了97.28%,克服了简单地用差分序列进行建模而造成数据信息大量损失的缺陷,同时,对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ARCH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前后我国CPI涨跌的波动并不存在ARCH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CPI之“猪价周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猪肉价格是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的两个方面,为了进一步研究二者的关系,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猪肉价格与CPI保持明显协同,二者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但猪价对于CPI的影响要大于CPI对于猪价的影响.从长期看,猪肉价格与CPI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猪肉价格每波动1%,CPI将同向波动0.0292%,稳定猪价的异常波动对于稳定CPI具有重要作用.从短期来看,CPI的波动,受猪价的影响要大于受自身的影响;而猪价的波动,受自身的影响要大于来自CPI的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荣岩 《生产力研究》2012,(8):66-69,89
文章构建了VAR模型,利用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的月度数据估计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价格指数和国内一般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发现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较大,对国内价格的影响较小。另外,文章还针对城市和农村CPI以及7类主要的CPI行业分类指数进行了汇率传递系数的检验。  相似文献   

13.
文章建立结构VAR模型考察了1997年1月至2008年8月期间外部冲击(国际石油价格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国内物价水平及其分类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价格和汇率传递都是不完全的、滞后的和沿价格链递减的,且对分类价格指数的传递差异较大;相比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我国进口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传递率更高,影响更大;我国近期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上扬较多地是受到上游价格链冲击、需求冲击、货币政策冲击和供给冲击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抑制通胀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国內价格的传递程度和速度,是决定国內物价水平走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利用带有结构突变的结构向量自回归分析法,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美元货币供给量、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沿价格链纵向传递率呈现递减的差异化特征,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国內物价形成"反了曲线"冲击效应,反之亦然。(2)由于"货币漏出效应"的存在,人民币汇率和美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发生结构突变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物价的短期上推效应变大,而对物价的长期抑制效应变小,反之亦然。(3)人民币汇率波动在不同行业的横截面上的传递率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对食品和居住类消费价格的传递率较高,而对其他类消费价格的传递率较低。(4)可以根据CPI上行和PPI下行因素主导通胀剪刀差走势,来调高人民币升值或贬值预期,适时抑制通胀和通缩。此外,还应加强中美货币政策沟通,弱化美元货币供应投放量的"漏出效应",理顺流通环节,防范热钱流动放大通胀与通缩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2005-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显著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具有由短期波动到长期均衡的自我修正的动态机制;给定一单位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冲击,该冲击对农产品价格呈现平稳的正向响应趋势。因此,为稳定农产品价格,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得人民币维持在基本均衡、合理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2016,(10):54-68
本文在PPI和CPI产业链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价格预期传导机制。产业链是物价传导的经济基础,价格预期是物价传导的实现基础。本文同时构建包含货币因素的非线性MG系统模型(MNMG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PPI对CPI存在向下推动传导,平均时滞1至4个月,CPI对PPI存在反向反馈传导,平均时滞1至2个月;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在我国物价形成机制中均起显著作用,但需求因素更快地形成通胀(或通缩)的压力。(2)产业链和价格预期两种机制均发挥显著作用,两者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物价传导的线性和非线性特征。产业链机制在CPI对PPI的反馈传导中作用更明显,而价格预期机制在PPI对CPI的推动传导中作用更明显。(3)我国PPI和CPI均存在显著的惯性持续效应,且通胀惯性作用强于物价之间的传导,一定程度上削弱物价之间的传导。(4)从政策上来看,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出现价格上涨或者紧缩时,尤其是面对当前严峻的PPI长期持续下降,预期管理是重要且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5.4%,肉禽等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是CPI上行的主要拉动力,居住价格居高不下对CPI上涨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下半年特别是三季度CPI上涨压力依然较大,预计CPI涨幅将呈前高后低态势,全年约为5.0%~5.4%。宏观经济政策应保持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采取有效措施综合疏解物价上涨压力,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18.
郝其荣 《时代经贸》2020,(11):74-76
2019年4月,国务院实施大幅度增值税减税政策,降低16%、10%两档税率。由于增值税属于流转税,增值税税率变化可以通过税负转嫁的 方式传导至销售价格,必将直接影响总体物价水平,从而对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构成挑战。本文在分析增值税税率变化对价格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 分解CPI篮子构成,测算税率下调对CPI的短期冲击,同时构建VAR模型探讨CPI对于增值税减税冲击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9.
孙红英 《时代经贸》2009,(9):54-55,59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支撑广州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所增加,准确预见价格运行对经济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好地模拟非线性系统的优点,本文在对BP神经网络模型改进的基础上,运用谈模型对广州2001-2008年前5个月月度CPI同比和环比指数进行了训练,对2009年广州后7个月月度和全年CPI同比和环比指数进行了预测,预洲显示月度CPI同比指数均呈稳步下降态势;CPI环比指数在8月份由负转正,11月、12月又开始进入负区间。分析显示除非国家和广州进一步加大扩大内需等措施力度,否则2009年全年CPI同比指数将处于负区间运行,预计徘徊在95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改进Quah和Vahey[1]方法,构建包含产出、货币供应量、CPI与食品CPI的四元SVAR模型,然后施加六个长期约束测算我国1998—2013年的月度核心通货膨胀,并与剔除法核心通货膨胀做了效果比较。结果发现,剔除法核心CPI的消减波动性能力稍好,而SVAR方法核心CPI的趋势追踪能力和预测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