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世纪之交的中国亚太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亚太地区拥有重大利益,中国的对外战略在相当程度上集中在亚太地区。从国力上说,中国的责任和贡献主要表现在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方面。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战略的根本立足点,中国的亚太战略从宏观上集中体现在经济、经济、安全发展战略,从微观上表现为亚太地缘政治战略。  相似文献   

2.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利益分配动态发展格局表明,中国制造业相对获利水平显著提升,但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其获利能力受到削弱;中国在服务贸易利益分配中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制造工序是中国最重要的获利来源,管理工序相对获利能力持续偏低,研发与营销工序相对获利能力缓慢增长。全球价值链贸易利益分配重构对中国产生深刻影响,外循环贸易获利能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减弱;跨国公司战略调整下,中国依靠国内大市场主动进行价值链重构的战略空间相对更广;数字技术竞争加剧对中国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形成严峻挑战。为此,中国可推动价值创造内生动力由国际市场向国内大市场转化,促进价值链分工优势从制造领域向服务领域延伸,以制度型开放主动融入全球创新链,依托RCEP与“一带一路”重构区域价值链,实现在全球价值链贸易利益分配中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3.
周永根 《魅力中国》2010,(19):178-179
江泽民国际战略利益思想是江泽民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对江泽民国际战略利益思想从国家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李洁 《亚太经济》2004,(3):69-71
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拉开了新一轮世界能源争夺战的序幕,作为东亚领头羊的中国应该如何谋求自身利益?文章在分析近年来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能源战略走向后,着重对当前中国能源战略的发展与制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可靠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盟友的基础是共同的战略安全利益,因此盟友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共同安全利益的大小:大则可靠性强,小则可靠性差。俄罗斯是否可靠主要取决于中俄同盟对俄有多大的战略利益。无论俄罗斯对中国友好与否,俄都没有比与中国结盟更好的战略选择。美国不接纳中、俄为盟友的国际环境,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以及中国的战略合作诚意,三者能使其很容易看到俄罗斯履行盟友责任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6.
《环球财经》2012,(9):44-45
4G实现了中国企业的协同作战,占领了行业制高点; 国企更能从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和企业利益三者合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可以很好地支持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崛起使得中国的海外利益从深度和广度上日益加速扩展,这要求中国必须关注自己崛起的地缘战略环境,尤其是与海外利益密切相关的海洋战略环境。由近及远,中国的海洋战略环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边缘海环境、岛链的封锁与突破、对中国国家利益具有重大影响的海军强国的态度。总的来说,中国崛起所面临的海洋战略环境是非常严峻的:边缘海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岛链的封锁依然没有发生变化,美国等海军强国对中国的崛起怀有很深的戒备心理。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迫切地需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这也是中国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根据时代的变化,在对历史进行全面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应以国家利益作为处理国家问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而不应以意识形态的差异定亲疏。“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的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学说的继承,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它成为我国对外战略的出发点和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贸易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在分析一国利益偏好对贸易条件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2~2011年中国各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家战略主义"即对生产者利益的偏好大于对消费者利益的偏好是我国工业行业贸易条件恶化的重要原因。代表国家战略利益的利税贡献、影响力系数以及代表生产者利益的国企利润、关税税率成为解释中国工业贸易条件普遍恶化的显著变量。  相似文献   

10.
观点荟萃     
《中国城市经济》2007,(5):92-93
中国为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现代化的挑战,中国应避免“增长性贫困”,选择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战略,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利益关系的和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挑战,能源供给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型,  相似文献   

11.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随后发生对峙,至今已经一月有余。如何从战略上、从根本上系统认识事件的本质,采取正确而有效的战略应对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洪华 《开放导报》2008,43(3):17-23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核心战略路径,它实质性地促成了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为此,要坚持对外开放的主体战略地位;致力于对外开放的观念创新,强调主权、安全与利益三位一体,坚持和丰富互利共赢的战略思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创建利益共同体;同时要建构科学完备的国家战略体系,其核心内容包括,优化国家战略、完善国内开放布局,深化全球战略、拓展国家战略利益,强化地区战略、主导地区一体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13.
黄良 《环球财经》2008,(12):6-6
《环球财经》上期封面文章在标题上就明确提出《救美——中国找不到理由》,文章认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需要一个符合自身最大利益的战略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博弈出自于各自国家的战略利益。在美国重返亚太战背景下,日本就其海洋战略扩张、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牵制中国方面的需要,不断加强与南太平洋岛国的联系。中国则更加注重与南太平洋岛国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在和平发展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战略更能有利于南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中少数几个最大的赢家之一。加入WTO是中国为争取更多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而主动实施的重大战略。这表明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即由通过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竞争对手拒之于国门之外,立足国内积累、扶持本国企业,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转向开放市场,减少壁垒,引入竞争,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以本国企业为支撑,同时争取更多利用国际资源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薛薇 《魅力中国》2010,(26):111-111
越南战争带来了亚太地区战略格局的变化。这场战争既是越南人民为争取自由民主的战争,同时也是中、美、苏三国关系变化的角逐。在这场战争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战略由同时对抗苏美两国转变为“联美抗苏”,而美国也给予自身的战略利益考虑调整了对中的外交政策,最终实现了中关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快讯》2009,(25):29-29
欧盟6月23日与美国联手,以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相逼,要求中国解除对多种稀缺原材料的出口限制。而欧盟拿中国原材料出口说事绝非无的放矢,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企业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其加强海外资源争夺战略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欧盟6月23日与美国联手,以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相逼,要求中国解除对多种稀缺原材料的出口限制。而欧盟拿中国原材料出口说事绝非无的放矢,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企业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其加强海外资源争夺战略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参与双边FTAs进程及其与APEC的政策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积极参与双边FTAs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利益。在亚太区域,中国应该加强双边FTAs和APEC的政策协调,使它们共同服务于我国的整体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20.
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的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必然要求战略指导的重心适时相应地做出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指导重心由维护生存利益向维护发展利益转变。要有效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需要我们从国家利益日益拓展的新现实出发,从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新现实出发,精心筹划。与此相适应,把对外战略的基点由以往基于应付“共同威胁”转向基于寻求“共同发展”,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选择。近年来中国所主张与实践的“新安全观”正是这种对外战略新思维、新基点的生动体现。此外,作者还讨论了建构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