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如果说西双版纳的神秘、美丽,是大自然对这块北回归线上最后一片绿洲的莫大恩赐,那么西双版纳傣族园内的大片自然生态村寨能够得以完整地保护下来,则得益于这里的村民对本民族文化的无比眷恋与执着,得益于他们深植于血液与灵魂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2.
麦宇旻 《商周刊》2014,(4):70-71
西双版纳,在笔者小时候,亦即上世纪90年代初可谓风靡一时,知名度极高。当时人们还不知丽江为何物:后来,不知为何,西双版纳的知名度逐渐下滑甚至消失,丽江、大理等地成为远赴云南的首选胜地。2014年的春节.笔者因着对丽江高原反应的畏惧,选择了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3.
重建西双版纳旅游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导致的原因,提出西双版纳旅游形象重建的必要性,以及重建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东盟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2000年,东盟占中国对外商品贸易的8.3%,中国占东盟外贸份额的3.9%;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将促进西双版纳与东盟国家的技术、金融、经济和贸易、农业、信息、湄公河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教育、非传统安全、旅游等领域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助于西双版纳招商引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中,西双版纳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在东盟国家开展跨国经营,参与区域农业合作,参与区域金融、经济和贸易、信息、湄公河开发、人力资源开发、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合作。在产业和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热带雨林保护、招商引资、产业群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贸易自由化协调、对外投资、绿色替代禁毒、吸引外资等领域,与东盟国家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贝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叶文化是典型的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贝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受到西双版纳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以及历史上的傣族原始宗教文化、南传佛教上座部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西双版纳地区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多种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贝味文化以贝味经为核心,记载了许多佛教经典、社会历史、生产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并从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精神信仰、生产生活方式和风谷习惯的各个方面,造就了民族的个性和心理责质,促成了特有的思维方式、人生哲理、宗教信仰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决定了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两个彝族村寨利用土地及其它自然资源的方式和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协调保护与发展的角度讨论了相关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傣族干栏式建筑的保护对弘扬傣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指出西双版纳傣族干栏式建筑保护的难点,并从各个不同方面对传统竹楼与新式现代“洋房”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和分析,最后提出其保护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象冲突的频繁发生,给西双版纳政府和村民带来极大不便。文章在西双版纳人象冲突风险区域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RStudio软件中fitdistrplus程序包对2011—2016年西双版纳人象冲突补偿数据的分布进行拟合,从而厘定出不同风险区域的纯保费。结果表明:无风险区域、低风险区域、中风险区域和高风险区域的单位纯保费合计分别为:1 718.33元、4 667.14元、7 578.624 5元、9 862.595元。文章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缓解人象冲突的可行性措施,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西双版纳人象冲突肇事保费厘定上提供了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文有,1971年生,云南人,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普教育主管,从事平面艺术设计和科普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种植橡胶林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影响及影响的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双版纳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各种原因的作用下,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正逐渐丧失.本文主要探讨了橡胶林对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的影响,同时对如何减少或消除这种影响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跳坝河地区刀耕火种替代农业的发展,讨论了农民寻找持续发展路子,自觉进行自然保护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生长着千奇百怪的植物;吉祥威武的大象,翩翩起舞的孔雀,凶猛无比的巨蟒等珍稀动物在那里栖息;傣族等少数民族在那里安居乐业,处处是绿色的海洋,使人充满活力和童话般的遐想。如今,历来有“孔雀之乡”、“我国惟一的亚洲象故乡”、“动植物王国”等美称的西双版纳正以其神奇的热带风光与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闻名遐尔,已经成为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西双版纳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之形成了长夏无冬的热带气候,终年湿润的生态环境及充足的阳光赋予其生命源泉。据调查,在…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改革开放之后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特殊的区位优势,旅游业曾得到迅速发展;但从1990年代末以后,其旅游业发展趋缓,有几年甚至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以SWOT分析之,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优势与劣势同样明显。在当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以及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背景下,旅游发展中的国际区域合作意义重大,西双版纳应采取相应的产品营销、线路优化与通关战略,充分利用和发挥优势、改造不利因素,促进自身旅游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纬21°10′~22°40′,东经99°55′~   101°50′,一个被遥远的孟加拉湾热带季风青睐的绿色世界,一个被动人传说和独特民俗所笼罩的神秘地域。今天,人们称它为“勐巴拉娜西—神奇美丽的生态家园”。  西双版纳的生态地位,源自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条件。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轮廓的日趋明朗,该地区正逐渐被推向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澜沧江—湄公河”正在以一条亚洲不可或缺的国际河流的面目为古老的“勐巴拉娜西”赋予新的希望。与此同时,西双版纳的生态建设也引起极大关注和重视,当地政府深知这块“绿宝石”的分量,旅游之州、生态之州、民族文化之州、文明之州正在加紧建设步伐。新的西双版纳,无疑将与“勐巴拉娜西”的内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河口县热带生态旅游景观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河口县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热带生态旅游景观,其热带性比西双版纳更为原始和典型。本文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其景观形成、分类、特点,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和河口县的经济状况,提出了在河口建立三大生态旅游区和一个旅游中心城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景洪市勐罕镇曼么哈尼族村寨的庭园改造为例,初探乡村庭园改造的技术线路和改造方法,通过四年的改造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结果,以供西双版纳乡村庭园改造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 磨憨边境贸易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公众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旅游开始追求多样化,一体化和专业化,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项目应运而生,西双版纳的观光农业正蓬勃发展.在观光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经验,把西双版纳观光农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情况科学系统的研究,发现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SWOT分析的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典型的消费经济,旅游业的发展丝毫回避不了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掌握和作用.在激烈的旅游竞争态势下,西双版纳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而应对的事实是西双版纳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致有失去原有竞争优势的危险.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模式和对策,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斑羚飞渡》是著名作家沈石溪先生创作的文学作品,描述的是他在1969年到西双版纳插队时,与当地农民狩猎时目睹到的情景。文中用惊心动魄的语言,描述“近百只斑羚面对狩猎队枪口的威逼下,宁死不屈,以牺牲半数老年斑羚为代价,越崖而逃。每一次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