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税收分成、 转移支付和预算外收入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机制,并基于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分税制改革后政府间财政分配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转移支付不利于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努力水平.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激励作用为负,专项转移支付同样会抑制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努力积极性.(2)税收分成比例和地方财政努力正相关,且不同税种的分成比例对财政努力影响具有差异性.(3)预算外收入的大量存在抑制了地方政府筹集预算内收入的积极性.(4)财政净流出地区少量的转移支付能够提高地方财政努力程度,财政净流入地区转移支付对财政努力具有负向影响;税收分成对财政努力正向影响,且相比财政净流出地区,净流入地区更小.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8—2007年安徽省61个县(市)财政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解法对安徽省县级财政差距进行地区和收入来源分解,结果发现:安徽省县域财政差距呈现扩大趋势,皖南、皖中、皖北的地区分解结果显示区域内部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呈现缩小趋势,区间差距对总体不平等差距贡献率呈扩大趋势;县级财力差距的结构分解显示,本级财政收入中的营业税和增值税是县际间财力差距贡献的主要因素,转移支付项目中的专项转移支付、原体制补助税收返还是造成县级财力差异的主要原因,一般性转移支付没有起到均衡县际间财力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推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事权、财权划分不清,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要建立科学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应减少政府层级,明确划分事权,合理早定共享税种及比例,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政府间税收收入划分模式制度的繁简程度、实施成本以及对分级财政特征的体现是各不相同的。并不存在某一种政府间税收收入划分模式绝对优于另一种的情况,有的只是某种模式更适合某个国家特定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情况。以共享税为主体的税收收入划分模式,是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区间财力差距不断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横向财政平衡目标的实现和减少体制运行中的摩擦,都要求改变目前政府间税收收入划分过分依赖税收共享的格局,转为实行以划分税种为主体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会影响到各地区财政能力均等化水平,进而影响到地方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研究表明,从总体效应看,转移支付起到一定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果,但各地区财力差异仍然很大;从分项转移支付效果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最强,专项转移支付次之,税收返还效果最差。应通过调节转移支付的地区分配结构与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来提升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水平,以促进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以省级政府内各级政府间财政分权为研究对象,利用省、地市、县级连续财政数据,结合转移支付制度影响省内财政分权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一般性转移支付、县级财政收入占比、地区GDP、预算内教育和卫生支出为代表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都促进了省内财力下移,形成有利于财力下移的财政分权;而专项转移支付由于其特定的目的性和配资要求不利于省内财力下移.为促进包括全国县级政府财力为核心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需要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并匹配相应的转移支付,而且需要省级政府内部进行合理有效分权和匹配相应的转移支付,着重发挥省级政府利用转移支付在"承上启下"过程中促进合理的财政分权和财力下移的主导作用,以此发挥转移支付在省级政府内部向下的财政分权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分税制改革的不完善和不规范,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比例,导致税种划分不规范,地方税缺乏主体税种,使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税收权限,对地方财政体制尤其是地方税收收入产生不利影响。改善地方财政税收体系的政策建议是:优化税收结构,构建地方税体系;积极推进"费改税",合理增加地方税收入规模;明确中央地方政府事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8.
《商》2015,(47)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我国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过程中,其建设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离规范性的制度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缓解地区间财力差异方面的功能有待增强,制度刚性,转移支付制度零散,比重不协调的问题突出,方法有待于改进,法律制度的建设比较落后,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等。本文试图从转移支付制度设计目标、形式、比例和效应等多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教育公共投入差异与地方财政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虹  蒋承 《中国市场》2011,(20):78-85
本文利用我国县级财政统计数据,对教育公共投入差异以与地方财政能力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统计性描述发现我国生均教育公共投入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和省际差异;泰尔指数分解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体不平等主要由区域内以及省内差距引起。回归方法在控制地方财政能力总量、财力结构、政府间转移支付等因素对公共教育投入的影响后,发现政府可用财力和财力结构是引起财政教育支出差异的重要因素,而目前转移支付体制还没有充分发挥减小财政教育投入差距的作用,部分转移支付甚至有减少财政教育投入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财政能力和财政需求两方面考察影响小学教育投入的诸多因素,通过建立小学教育投入模型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各种形式对小学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财力性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最强,但由于地方政府缺乏将财力性转移支付用于小学教育的动力,通过法律约束是促使地方政府加大对小学教育投入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