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金融》1990,(1):17-18
逐步增加中长期贷款积极支持农业开发开发农业资源,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在我国没有专门从事农业开发信贷业务金融组织的情况下,近几年来,中国农业银行根据发展方向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力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
周林海  祝麟 《浙江金融》2002,(12):25-25
自1998年5月农业信贷业务实行严格的资金封闭管理以来,农发行在有效遏制粮棉购销企业发生新的挤占挪用政策性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农民售粮款,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直接或间接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粮食生产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全国五省市粮棉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推进,农业信贷业务却开始萎缩,贷款规模、利息收入出现"双降",更突出的是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的有效性也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3.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帮民致富的必由之路,但以下因素严重阻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常乃勤 《中国金融》1989,(11):36-37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工业过热,农业偏冷,农业投入逐年减少的状况。这对治理经济环境、稳定物价是不利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紧缩财政、金融的情况下,农业投入非但不应减少,还应逐步缓解农业资金供需矛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确保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国家对农业资金投入的现状一、国家财政对农业资金投入处于不断递减的态势。请看以下数据: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79年为13.7%;1980年12.4%;1981年10.5%;1982年11.1%;1983年10.9%;1984年9.1%;1985年8.3%;1987年5.7%。国家对农业的基建投资占国民经济总投资的比重:1980年为  相似文献   

5.
农业信贷制度是农业金融支持经济制度的核心.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信贷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典型国家农业信贷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农业信贷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上饶市农村资金投入总量虽有适量增加,但增长趋势趋缓,特别是财政部门和农户投入农村生产资金已出现萎缩.农村金融部门的农业信贷投入的资金额占农业资金总投入比重由2001年的32%上升到34%,扩大了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1992,(12):29-31
九十年代江苏农业发展的趋势可从七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农产品生产由以国家计划为导向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化。二是几十年来以粮棉油为主的农业格局被打破,各种经济作物以及多种经营将迅猛发展。三是农业生产以一业为主,前后延伸,多环节、多层次的结合将更加紧密,规模效益将更加提高。四是农业突破围绕农产品作文章的格局,农业中的非农企业将成为继乡镇企业之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  相似文献   

8.
当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支持与金融服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也会促进自身效益水平的提高。近日,《济南金融》编辑部约请部分中心支行,就辖区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文章,为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力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发亮 《中国金融》1991,(11):52-54
向农业倾斜的信贷政策与增加农业有效投入的关系为了支持农业跃上新台阶,农业银行提出了向农业倾斜的信贷政策,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并且给农业一个合理的支持比例。但是,我认为,贷款达到了比例要求,并不就等于增加了农业的有效投入。从我们的调查了解看,目前对农业贷款普遍存在着零星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项目贷款多,落实难,发放慢,用途不当等问题。这就说明信贷规模占满了,比例达到了;而由于贷款在发放、使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经济效益不佳,仍然不能达到增加信贷有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制约结构调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农村资金需求规模和结构已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金融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海南金融》2006,(8):58-60
本文借鉴了发达国家订单农业的经验,认为我国目前订单农业的发展处于初步阶段,在订单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信用问题。而且,信用问题也是信贷支持订单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本文提出了以订单为依据来发放贷款支持订单农业的信贷创新模式,认为在创新信贷模式中要以信用生态系统建设为核心,重点是加大订单违约方的损失,使订单违约者无利可图,从而提高订单履约率,在确保信贷创新模式具有可行性的同时,促进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WTO以后,它将带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但是,从近期看,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发展则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是我国农业自然条件差、生产规模小、发展基础比较脆弱,我国现行的农业政策和制度将受WTO农业协议的限制和影响,政府面临着遵循"绿箱"和"黄箱"政策,调整支持农业的领域和方式,最大限度地进行保护我国农业.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履行好阶段性任务后,如何顺应人世要求、定位好职责,及早进入角色,发挥好作用,减少入世给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或"阵痛",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13.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业大县的榆中县,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就没有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围绕榆中县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及农民增收等问题进行了调查,总的评价是: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化经营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农业政策性信贷投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运作与农业的发展显得不相适应,其对策是加大信贷杠杆的调控力度,优化农发行信贷资金结构,调整信贷资金投向,拓宽信贷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15.
政策贷款与小额信贷: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农业包括大田农业和精细农业,农村金融的活力来自于现代农业对融资的需求.与大田农业和精细农业不同,传统农业对融资的需求是非生产性的,农村金融不可能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和壮大起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踌躇不前,虽然与中国农业以传统农业为主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不明.大田农业和精细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它决定了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以政策贷款和小额信贷为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研究农业信贷资金与我国农业GDP、农民收入等农村经济发展指标关系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研究没有将农业信贷资金投入和农村资金外流两个相互影响的资金因素系统地进行考量,而是将二者之间进行了人为割裂,同时农村经济发展指标上也存在着选取不全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农业信贷净投入"的理论观点,将农业信贷投入与农业储蓄存款之间的差额作为分析变量,对我国在1993-2007年的农业经济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要求全党全国动员起来,集中力量办好农业,对农业实行倾斜政策,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农业银行、信用社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增加农业信贷资金,促进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荆  相似文献   

18.
武鸣县是广西首府南宁市辖县,农业人口占84%,是农业大县,全县有16个乡(镇),总人口65万人,1998年县政府提出,到2003年建成农业强县.武鸣县农村信用社把准以农业、农民、农村经济为主的经营基调,结合本地农业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探索支农新路子.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实施了"五个转变",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培养了一批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业龙头骨干企业,培植了一批农村信用社的优良客户群体.自1997年以来,全县16个信用社累放各项贷款3.9亿元,占全县金融系统总投放量的70%,其中累放支农贷款2.7亿元,占金融系统对农业投放的80%,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强县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1991,(4):19-20
大力加强和发展农业,农村信贷部门肩负重任。如何确保农业信贷有效投入不断增加,支持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支持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本期《农村金融》专栏发表了中国农业银行农业信贷部《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文章,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农业的各项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当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支持与金融服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也会促进自身效益水平的提高。近日,《济南金融》编辑部约请部分中心支行,就辖区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文章,为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力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