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陕西金融·钱币研究>2000年第6期刊发张凤坤先生<也说大观通宝平钱版别>一文,……是据一般的"广穿"大观通宝平钱穿径最大不超过6.6CM…….笔者再翻旧藏,找出一枚大观通宝平钱,该钱径2.45,面穿0.68,背穿0.58,厚0.17CM,重4克(见图).该钱钱文俊秀纤细,铸造规整,特别是"通"字犹狭短.所袁林先生等著<大观通宝平钱刍议>一文(见<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3年第12期)9,小通版类:<大全>中的"小字广穿"版(图38)……钱文"通"字、"观"字犹显狭小,故名.这类钱边缘一般较宽,制作虽多有不精整,但钱肉较厚,重量合乎常制,出于官炉所铸无疑.  相似文献   

2.
近期拜读<钱币研究>2002年第10期林染先生大作<唐钱重大发现:乾元通宝>一文(下称林文),林文将乾元通宝说成"孤品",并定为唐铸.此论似有证据不足,难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3.
<钱币研究>2000年11期关于"祖钱特征浅议"一文我认为拓(图一)之钱不是"祖钱",只是一枚普通钱.现略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杭州钱币>刊有笔者<"开元通宝"背涡纹钱>一文,文中介绍说: "1994年我县高阳桥出土一罐古钱,以开元钱为多,下限为会昌开元,其中有枚开元钱背有'涡'纹,该钱直径2.44、穿6.5、厚0.17(厘米)、重3.8克.  相似文献   

5.
乾封泉宝铁钱为五代十国时楚马殷铸币.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马殷采纳谋臣高郁的建议,就地取材,仿唐高宗乾封年号钱,铸乾封泉宝大铁钱.<古泉汇考>引<楚史·湖南故事>:"马殷置铁冶,铸大钱,可六寸围,重非铢两,用九文为贯,文日乾封泉宝."又据<十国纪年·楚史>:"马殷铸铅铁钱行于城中,城外特用铜钱.高郁请铸钱,文日乾封泉宝,以一当十."现存世的乾封铁钱有大小版式多种,背字文有"天"、"策"、"无策"、"天府"等.  相似文献   

6.
高汉铭编著的<简明古钱辞典>载:宣和通宝,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铸……"铜、铁小平背'陕'者为徽宗御书钱,精美难求."昔年笔者有幸收藏了一枚铜质是钱,爱不释手,把玩不已.是钱径24毫米,穿边长7毫米,厚约1毫米,黑漆古兼绿锈.在<简明古钱辞典>中只有一宣和通宝小平背"陕"拓片,且与拙藏不符.是钱后来在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中才对号入了座,应是枚稀罕的徽宗御书背"陕"异书钱,评定为二级,足见其珍.  相似文献   

7.
大观通宝"大"字分一书中(原文如此)说,首见于1993年12月钱币研究袁林等同志的<大观通宝平版钱刍议>一文.但经同刊1994年5月林子同志写文更正后,原刊所说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8.
(一)"万历·通宝"异面钱 "万历·通宝"异面钱是指:一面上下"万历"另一面左右"通宝"之钱,其图见<历代古钱图说>一百六十二页,标价大洋"五元"(图一).此钱可疑,值得研究. 戴葆庭遗著<(历代古钱图说)校正>一文,对此钱未作校正;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对此钱未作批注,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钱币研究>2000年第2期刊王军、喻战勇先生<浅议"宣统通宝"大样钱>一文(以下简称"一文").文中关于宣统大样钱"……双点通版式单一",和"……双点通满文‘宝'字出头等"的论述,笔者对宣统钱并无专题研究,见"文中"详细介绍宣统大样钱各版式的区分,给我很大启发.我也将收集的四枚宣统大样钱逐一与"文中(图一)"进行对照,发现我的四枚钱全是双点通,其中,三枚版式与"文中(图一)"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钱币研究>第二期刊载邬纪宝同志的大作<两枚开元通宝"开裆元"版别钱>,将元字的第二笔定为"开裆元",并且定为一种新版式.  相似文献   

11.
<钱币研究>2002年第9期刊发林染同志<新发现的开元奇钱>一文,笔者基于林文所说"很有探讨研究的必要"的意见,与林染同志探讨对此钱的看法.首先林文认定此钱:"明显属于初唐铸币."我们看法是相同的.然有以下几点持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2.
<钱币研究>2000年的第八期和第十期,分别刊登了徐州王成荣先生的<关于"异品钱刍议">、福州周开骏先生的<读文有感>,两文均指出我们的拙文"异品钱刍议"中,对图2会昌开元背"永"的误认问题.我们读后茅塞顿开,再按指点,倒看钱文,仔细辨识,确如二位高见.  相似文献   

13.
再谈王茂阴     
读了<资本论·王茂荫·咸丰大钱>这篇文章后,感概颇深.假如当时朝廷采纳了王茂荫关于钞法和钱法的主要意见,则我国货币史上混乱的咸丰钱制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14.
<钱币研究>2003年第1期刊登王景祥孟振举二位先生<越南晚期钱币版式初探>文章(下称王孟文),读后使我耳日一新.该文对越南钱介绍的比较全面,是<钱币研究>近年来刊登有关越南钱币较系统的论文.美中不足是该文有这样一段:"只有明命、成泰、绍治、维新等通宝(图32--35),能与中国钱相颉顽".这一论断,似有不妥,在此愿与二位先生商讨.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一月,我急需一本近代气息浓厚的钱币学较为广深的工具书.幸隅见<中国钱币>去年终期,有北京出版社出售唐石父著<中国钱币学辞典>,当日邮购,书到便拆读.始知此书原稿,在1978年陕<钱币研究>12期已发表过此书<库车钱条>,此时书已成正待出版,而出书已是2000年8月,屈指已历时15年矣.  相似文献   

16.
唐朝建国后,社会趋于稳定,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一定发展,才开始铸造本朝钱币. <归唐书·高祖纪>载:"武德四(公元621)年秋7月丁卯,废五铢,行开元通宝."<归唐书·食货志上>载:"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珠四系积十文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元月读<钱币研究>刊发的<越南晚期钱币版式初探>一文,九月又读<也谈越南钱版式>一文,使我对越南钱币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获益匪浅,增长了泉识.  相似文献   

18.
西魏大统6年(公元540年)铸"五铢"钱"五"字交叉为直划,铜色微红,铸工尚佳(图一)为大统五铢钱. 隋自开皇元年(公元581年)9月废北周、北齐旧钱,采用西魏的型制铸行"五铢"新钱.世称"开皇五铢".又因后来为取缔私钱,曾在京兆各关隘置百钱为样,不合格的一律销毁重铸,故又名为"置样五铢"(图二).台湾著名钱币学家蔡养吾先生在他的<中国古钱讲话>中写道"惟大统及置样两种五铢之混淆,仍有未明之处,故隋钱之证明,至今仍在争议中."笔者正好也有两枚不同大小、不同重量的"五铢"钱为佐证作一区分,测的数据列表如下:供泉界同好教正.所测数据也基本与2002年11月<陕西钱币研究文集>79页"试论隋置样五铢的重量形制与分期"文章中测得大统、置样五铢的数据相近.  相似文献   

19.
西夏钱币是我国钱币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安康地区时有发现,多出自南宋窖藏或墓葬中,也有民间私人收藏,其中以汉字天盛,乾祐为多,西夏文仅见一枚.关于西夏钱币,安康历代都有出土,据清乾隆安康拔贡生李鸣冈<卷石集>载:"癸末(1763)二月,汉滨之北土人掘地得古钱一罐,青绿可观,其中徽宗崇宁、大观、宣和钱较多,高宗绍兴亦复不少,另有西夏梵字钱和仁宗天盛钱数品,"道光年问,石泉知县马国翰<越漫堂日记>云:"道光四年正月,汉阴厅抚民通判赵公廷俊出二钱赠予,云:'厅月河淘金者所得.'此二枚乃天庆,皇建元宝铜钱,皆世罕见之品."从以上记载中可知,西夏钱币在安康出土很早就见诸记载.  相似文献   

20.
<西安金融·钱币研究>2002年第二期刊登一篇<天津出土大量咸丰铁钱>,文中介绍,2001年11月28日,天津市红桥区复兴路某工地出土四至五十万枚左右的宝福局铁钱,同时还伴有直径4厘米的圆形铁球(据称为清代炮弹)出土.对于此批铁钱,有种种推测.实际上,据史料记载,咸丰九年,因福建宝福局铁钱大量积压(十二万串),清政府"恐日久锈烂",紧急将宝福局铁钱"解赴天津行使"之用,因天津不行用铁钱而存积下来.天津出土的这批宝福局咸丰铁钱,很可能就是这一历史记载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