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预计弃置费用金额与其现值相比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  相似文献   

2.
浅析会计准则及税收政策对固定资产的不同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娟 《大众商务》2011,(11):87-88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主要劳动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基于不同的目的,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初始确认,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固定资产预计弃置义务方面分别作了规范。本文试就税法中对固定资产规范的具体情况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蔡闽 《新智慧》2008,(7):12-13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规定: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比较全面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正式确定了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然而,现值能否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呢?它具备计量属性的特质吗?如果不具备,那么现值的性质是什么,在会计准则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秦琰旻 《新智慧》2006,(5):56-56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的规定,无形资产的减值核算方面发生了如下变化:1.无形资产减值与可收回金额的确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同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对于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可收回金额应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孰高来确定。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后,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扩大,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内容和纳税人的遵从成本。企业所得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有企业所得税法的确定性原则与企业会计准则谨慎性原则的差异;有企业所得税法按历史成本确定计税基础与企业会计准则按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熟低计量的差异;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处理的差异等。这些方面的差异,相应的纳税调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二是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准备金的支出不予扣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当于每个会计期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其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的折旧额与税法规定的扣除额不同。笔者认为,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引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中指出,如果已经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应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通过比较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与其纳税基础,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1998年生效的经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由原来要求企业采用递延法或债务法(亦称损益表债务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同时禁止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债...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制度》相对于以往行业会计制度有很多改革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统一了过去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多种《企业会计制度》;限制公允价值的引入,避免公允价值计价给企业转移利润、操纵利润创造条件;在资产期末计价、计提减值准备、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帐价值确定中引入现值概念;广泛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项目中货币资金外均规定了减值准备的计提,全面贯彻谨慎性稳健原则;引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使收入、资产定义,借款费用、租赁业务核算更加科学、合理;严格区分利得与收入,尽量避免对利得的确认,减少企业操作利润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新智慧》2007,(1):56-57
一、首次执行日采用追溯调攘法有关项目的处理 (一)预计的资产弃置费用 根据本准则第七条规定,企业在预计首次执行日前尚未计入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时,应当满足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选择该项资产初始确认时适用的折现率,以该项预计负债折现后的金额增加资产成本,据此计算确认应补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油气资产折耗),同时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八项计提”对于减少我国目前企业资产中存在的水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巳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企业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存货期末可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计价。  相似文献   

10.
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如果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以恢复,则减值准备应该如何冲减?是否要补提折旧?补提的折旧应如何计算?固定资产价值的恢复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应该如何计量?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并没有对此做出具体的规定。笔将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点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胡少明 《新智慧》2004,(10A):58-58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式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一可收回金额。其中,账面价值数据容易获取,可收回金额应取销售净价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之中的较高。因此,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的方法主要依赖销售净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于立金  于桐 《新智慧》2006,(3):54-54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转回。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应计提的累计折旧与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额的差额.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2月29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本文拟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会计的影响发表一些看法。减值准备是针对企业资产减值而提取的准备金,是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对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在建工程等各项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由于减值准备是企业财务中的一项费用或损失,必将对企业的利润、成本、费用的计算产生影响。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具体包括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这两种差异在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目前,多数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在应付税款法下,不管税前会计利润是多少,均需按税法规定,将本期税前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应交的所得税。所以,在应付税款法下,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交所得税,对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无需严加鉴定。但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和...  相似文献   

14.
安慧 《新智慧》2006,(9):22-23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第六条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之间较高确定。第九条规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适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用折现现金流量法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制定目标与原则的不同导致固定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存在诸多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处置等方面,并影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增加企业的财务工作量和税务部门的税务监管难度。建议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加强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提高会计处理与税收征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4万元;贷:营业外支出—计提固定资——当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得以恢复时,应按照固产减值准备16万元,累计折旧8万元。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三、累计折旧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核算的分析及建议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在第一种情况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固定资产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进行调整。但在实减值准备-(不计提减值准备时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可际计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必须补提累计折旧。补提收回金额);冲销的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计提的累计折旧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与冲销的营业外支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补提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出两者的倒挤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由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转回数-冲销的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确定,它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本文借助例题不计提减值准备时固定资产净值 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进行分析。账面价值。在第二种情况下,补提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一、可收回金额大于账面价值小于不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7.
冯晨光 《新智慧》2005,(11):28-28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当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得以恢复时。应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进行调整。但在实际计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必须补提累计折旧。补提的累计折旧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与冲销的营业外支出两的倒挤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由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确定,它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本借助例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主要是属性作出了全面的规定,除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已有的计量属性,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学习贯彻新会计准则,准确理解公允价值计量的新理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李秀枝  朱学义 《新智慧》2008,(12):35-36
现行会计准则首次提出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同时,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而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减值时,减值损失的确定是采用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孰低法,还是采用内在摊余成本和可收回金额孰低法,目前会计实务界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20.
侯迎新 《新智慧》2006,(10):72-72
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计提减值准备,当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得以恢复时,应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并补提折旧。按此规定,补提折旧是建立在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基础上的,只要固定资产的价值恢复,就应冲减减值准备并补提折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