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文艺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中国最负盛名的国家级艺术团体——中国歌舞团以她敏锐的直觉感悟到了改革的必然性与迫切性,她也是文艺体制改革中最具代表性的。组建于1996年2月的中国歌舞团,是由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个国家级歌舞团——中央歌舞团和1984年成立的中国轻音乐团合并而成的。这一改革举措引起了文艺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引起全团上下的震动一一H意味着艺术团体即将扔掉多年的“铁饭碗”,步入市场经济的行列中来。在以团长兼团委书记张业生为首的中国歌舞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2.
彭宝攀 《魅力中国》2014,(4):113-113
本鲁道夫·阿恩海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心理学家之一。受梅洛庞蒂“眼与心”关于身体与感知关系的启发,阿恩海姆在《艺术视知觉》一书中从视知觉的角度来论述了艺术作品本身所拥有的品质。张力原是自然科学物理学说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事物与事物内部存在的力的运动造成的一种紧张状态。在艺术领域里,张力存在于任何一个艺术流派和任何的艺术作品中。知觉活动所涉及的,是一种外部的作用力对有机体的入侵,从而打乱了神经系统之平衡的总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亚辉 《魅力中国》2013,(28):321-321
电视传播作为大众传媒家族中的成员,后来居上,发展迅速,影响巨大,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电视传播也成为人们信息接触量最大,面积最广的一种媒介方式。电视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来源,以传递信息。提供知识和娱乐为宗旨,而电视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不加选择的随意发放信息。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和标准。其中主持人的“把关”行为是电视传播中一种重要的把关方式。研究电视传播中主持人的“把关”行为,对电视传播的发展及知识的普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广电总局祭出史上"最强监管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将何去何从所谓"盒子",是对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的一种俗称。该设备可将电视机接入互联网,从而观看互联网上更为丰富的影视节目,同时享受其他上网功能,如听音乐、玩游戏、视频通话等。但是,已经疯狂生长了数年的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市场却在近期接连遭遇了来自监管部门的当头棒喝。近一个月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称"广电总局")密集发布了一系列针对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的监管要求,"盒子"进入了史上最严格的监管期。  相似文献   

5.
王淑娟 《魅力中国》2013,(25):44-44
艺术因理解而存在,艺术的意义总是建立在艺术作品与艺术公众的“前理解”发生理解上的关系的结果。因而艺术环境、语境以及艺术传统等因素,在艺术理解中显示出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共同决定了艺术理解与对话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蔡春丽 《今日重庆》2013,(10):26-28
重庆文化的海外之旅中,最让外国观众感觉“奇妙”的表演是“变脸”。“变脸”,是川剧中最具艺术感染力的绝技。在中国艺术家一摆头,一变幻的脸谱转变之中,颇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川剧、杂技“变脸”,中国功夫、中国民乐等,俘获了大批外国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7.
早在72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2014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总书记的讲话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调艺术创作要反映人民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总书记的讲话是  相似文献   

8.
刘悠  刘丹 《走向世界》2014,(34):84-86
策划“艺术市南”工程,整体提升市南文化影响力。青岛市市南区举办的“天赐湾城”青岛知名艺术家提名展,邀请了晏文正、刘世骏等25位知名艺术家,创作了80余幅“最青岛”的原创艺术作品,在青岛世园会VIP展厅进行展览并集结出版专题画册,彰显文化青岛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5月的到来也意味着又一次的“艺术北京”如期而至。4月30日-5月3日,2014年“艺术北京”博览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博览会,今年已经是“艺术北京”的第九个年头.这场艺术盛宴共吸引了5万观众到场。  相似文献   

10.
宋会良 《宁波通讯》2011,(11):58-58
人力资源是最具活力、最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能量,都希望能遇"伯乐"而后成"千里马"。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因为自身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抱怨生不逢时,自暴自弃,整日一副落魄的样子,而一旦被委以重任,就会变了个人似的马上精神抖擞起来。  相似文献   

11.
浮学杰 《魅力中国》2011,(10):303-303
电视台制作播出的节目从大项上分可归为三类:新闻、文艺、广告(专题可附属于新闻、文艺、广告,不单独划分),而栏目是指将主题相似、形式相关、时间相对精炼的内容划入同一板块,再串联组合形成一个整体以系列的形式播出。“栏目化”的电视节目,因其时间固定形成周期,既整合了台里的资源又能够吸引受众收看,使电视媒体的影响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2.
马万军  张国荣 《发展》2008,(6):148-149
“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理论家贝尔的一个理论假设,但就“意味”的来源问题贝尔并没有解释清楚。针对此问题,李泽厚先生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分析,从而对“有意味的形式”作了合理的解释。那么,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有没有哪种艺术形式或者艺术作品能够体现此论点呢?本文将以此理论解释为基础,以顾恺之的具体画品为模板体味“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曲帅 《魅力中国》2010,(15):32-32
几乎一切艺术作品都承载着娱乐、教育、审美的社会功能。相对于电影电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表现得更为含蓄,但一旦能够被解读就会发现这种功能也更为深刻,这也是文学作品能够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不朽的原因所在。特有的表达方式赋予了其特有的解读方式自然也就是释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试图分析《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主要从人物形象设计等方面探讨其文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上海经济》2010,(6):34-35
浦东的陆家嘴,是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中央批准开发浦东,浦东成为中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发展至今,这里孕育了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摩天大厦,成为上海最具发展潜力的地段和最具地标性的景观。  相似文献   

15.
评书艺术源远流长,雅俗共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特色.电视评书是传统评书艺术与电视传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电视评书的出现,使评书这一古老的艺术样态在新时代焕发出了生机.电视评书精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对于人物的刻画和描摹全面深刻,体现出风格独具的方法论价值.“开脸”,是评书艺术值得传承和借鉴的艺术方法和手段.在电视评书的平台上,“开脸”技法得到了全方位的绽放并凭借现代传媒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具体而言,“开脸”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包括面貌、穿着打扮和外在特征.“开脸”主要运用于人物出场或特定情景和场合之中,通过相关人物相貌或简或繁的描写,提供人物外在模样的基础形象,以收先声夺人之势.某种程度上,电视评书的人物描摹可以说是一种“以貌取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语言是写作的艺术,电视语言配合画面和其它电视元素形成的电视新闻受众的感官。电视新闻必然要以一定的新闻观念、新闻理论为指导进行采访报道,这就决定了电视新闻语言的写作应当具不同于与广播、报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美主义代表作家,在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倡导下,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生活模仿艺术“说是他最独特也是最具反叛性的观点之一,他认为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  相似文献   

18.
林岩 《发展》2010,(1):124-124
在艺术领域的众多形式中,没有一项是不用思考和系统练习就能形成的技能,声乐学习更是如此。和其他音乐形式相比较,其迷人之处就在于它是与人的整体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斟而在情感表达上最直接、最真实,也最容易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5年时间里,从零开始的香港国际艺术展(ArtHK)已经逐渐成长为亚洲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展会。作为过去五届展会的展览总监,马格纳斯·伦弗鲁(Magnus Renfrew)至今仍对当初的种种艰难和签下第一家画廊时的兴奋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0.
于佳佳 《理论观察》2009,(2):172-173
电视媒体是青少年所接触的主要媒体,收看电视节目在青少年课余生活中占据了较高比例。青少年是社会运行系统中发展可塑性最强而辨别能力最弱、感受力最敏锐而自控力最缺乏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接收电视传送的信息过程中,并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和批判能力,处于弱势地位。当前,在众多大众媒体中,电视传媒对青少年受众的影响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