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政策背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活动日渐增多,外商在华并购交易额从1990年的0.08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0年的22.47亿美元。发达的股票市场和完善的股票交易机制,使西方国家跨国并购主要通过证券市场完成;而在中国,大部分外资并购发生在非上市公司之间。1995年,发生了首例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日本五十铃  相似文献   

2.
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在危机时刻的避风良港,在全球衰退的洪浪滔天中,中国是诺亚方舟吗 中国真是全球经济衰退的洪浪中的诺亚方舟吗?这是一个让全世界都兴趣盎然的话题.某些西方政商人士有期望:中国应该扮演全世界的救世主.不过温家宝总理给出了明确回答,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理由 《企业文明》2007,(7):21-22
身为美国老牌大学经济学博士、兼职数家公司独立董事、时常以副总裁、董事长、会长、独立董事不同角色往返于NGO组织与企业、甚至政府之间,为实现一个伟大梦想"竭力促成中国在5年内成为全球最大并购市场的目标"努力求索的王巍,当他幸福地将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最具影响力独立董事"荣誉收进囊中之时,由此触发了他这些年"闯荡经济界"的千言万语。  相似文献   

4.
跨国并购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跨国公司的成长发展史也可以说是跨国并购的历史,跨国并购是国际企业资产重组最重要的方式。跨国并购的直接收益在于扩大规模,占领市场,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优势互补。然而,并购充满了风险,这在科尔尼顾问公司最近的一项调研中得到了证实。该公司筛选出1998年和1999年全球范围内115个巨型并购案例,其中58%没有达到事先设定的价值创造目标。  相似文献   

5.
1.有没有具备国际化的理念和视野.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大国中对外开放和全球融合度最高的国家.即使在本土化市场,民族企业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新的竞争格局下,如果企业的视野太过本土化,我们的企业可能有一天会被跨国公司所掌控.纵观那些优秀的跨国公司,无论是"可口可乐"还是"IBM",他们从不把自己定位于美国企业,相反,他们在战略上早已把自己视同一家全球公司.中国企业要成为世界级公司,要在主流产业上掌控话语权,必须将战略思维扩展到全球.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战略性资源的贫乏,跨国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就为中国企业执行"走出去"战略创造了良好契机,在这样的时机之下,中海油完成了对尼克森石油公司的并购。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阐述了中海油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同时,也为中海油更好的完成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当世界跨国公司吸纳和整合包括中国企业资源在内的全球资源,与中国企业竞争时,许多企业缺乏全球视野和全球思维,仅仅考虑利用本土资源应对全球公司的挑战,或者把全球公司的冲击意识形态化,寻求行政保护,其思路还停留在"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上。  相似文献   

8.
陈思 《中外企业家》2009,(4X):77-78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不少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一种典型的进入方式就是在华并购。介绍并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客观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对并购行为应采取的思路和措施。通过这些简要分析,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我们的实际经济活动,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企业闯出去和全球公司走进来的跨国并购对决中,我们体会到了全然不同的并购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李斌 《英才》2004,(1):86-87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全球企业购并呈直线上升趋势。2000年,全球企业并购活动随着全球股市一道进入高潮;然而进入2001年,全球并购热潮急剧降温;到了2002年,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主要股市下跌、美国经济的衰退,乃至“9·11”事件、安然事件的影响,全球并购活动无论其总规模还是交易次数,都日渐萎缩。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的全面国际化推动本土企业的外向联合,这恰恰与跨国公司的海  相似文献   

11.
近日有消息称:继"中铝""五矿"之后,有国内镍业第一股之称的吉恩镍业也开始迈开其海外扩张的步伐,并已通过其子公司斥资2 704.93万元人民币,成功并购澳大利亚一家矿业企业.有人预测:国内企业的这一系列海外并购举措有可能是中国企业引领全球并购市场走出低谷的信号.  相似文献   

12.
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企业界风云变幻,掀起的新一轮企业并购浪潮首先出现在美国,接着波及到欧洲乃至整个世界.1991年全球跨国并购销售值为862亿美元,1992年增加到1221亿美元,1995年已达2294亿美元,1996年全球跨国并购案件共达5540亿美元,交易总值高达2750亿美元,1997年交易总值突破3400亿美元,占据了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地位.呈现出与从前不同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走出去”战略是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引进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受益者。但20多年来,我们主要是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重组中国的生产要素,使中国进入跨国公司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并通过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采购、定牌生产、来料加  相似文献   

14.
外资并购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际跨国并购迅猛增长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一个突出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以30.2%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5.1%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直接投资当中有80%以上是通过并购的方式进行的.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兼并与收购之发展》中指出,并购重组是融合全球经济的重要桥梁.在全球市场谋求生存和发展成为跨国并购高潮中的首要动力,跨国收购特别是涉及到大型跨国公司巨额投资和重大改组的兼并和收购是全球化最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们再度跨入一个并购和整合的时代。以全球管理咨询业为例,排名前十大的公司之间发生了三次并购;IT业里,甲骨文对仁科的"敌意收购"终于得逞;消费品行业,宝洁刚刚把吉列纳入囊中……尤其重要的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大规模地出现在世界并购舞台上,联想并购IBM PC部门、TCL与Thomson共建电视机业务、与阿尔卡特共建手机业务、上汽收购韩国双龙、京东方并购韩国液晶企业、盛大入主Actoz……眼下,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一次并购,正在新浪和盛大间展开。  相似文献   

16.
张小明 《人力资源》2005,(11):14-17
2004年秋末冬初,一股覆盖电信、科技、医疗等诸多行业的并购热潮席卷全球,一直延续至今.与之相伴的是,一个个大规模裁员计划陆续公之于众.在华尔街银行家为并购交易击掌庆贺之时,很多员工已经暗自做好准备,等着人力资源部发来辞退信,然后拿着遣散费回家了.对于参与并购的公司来说,这只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平常一招;对于被裁掉的员工而言,也不过是职场生涯的又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17.
周力军 《经营者》2005,(8):103-104
<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趋势在2004年已初现端倪,如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中海油在海外并购油气资源等。2005年,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资产的趋势加剧:大的有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大宇,小的也有奇瑞在马来西亚、伊朗设厂生产。一向吸引外资的中国汽车行业突然大幅迈出海外并购的步伐,跻身到世界汽车的大潮之中。TCL先后收购施耐德、汤姆逊的彩电部门和阿尔卡特的手机部门,则是中国企业向世界级企业进军过程中通过跨国并购、迅速扩大规模的典范,开创了海外大规模并购的先河。海尔收购美国家电巨头模式美泰克更成为近期传媒关注的焦点。去年中国公司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330亿美元,中国将在今后四年成为全球第五大外国直接投资供应国。市场需求是中国公司全球并购行动的根本动因。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收购技术先进的欧美企业是迅速拉近中国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有效办法,快速做大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并购迅速扩大规模。海外并购,其战略意义显而易见, 被收购的跨国公司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广大的海外渠道和知名的品牌,这些都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加上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国际竞争力似乎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8.
2008,恰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七个年头;七年来,在与海外跨国公司短兵相接的竞争中,历练和拼杀出了一批诸如格兰仕、联想等具备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巨擎;这些企业,被誉为"中国血统"的跨国公司;七年来,与改革开放同龄的世界微波炉龙头格兰仕,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筚路蓝缕,从输出产能到输出技术,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品牌,成为"中国血统"跨国公司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发生在2001年至2008年期间全球内第二产业的58个跨国并购和54个新建投资样本数据,考察跨国公司因素对FDI进入方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跨国经营经验、战略资产、管理水平较高的跨国公司倾向于跨国并购投资,如果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与母国不同的产业,也倾向于并购投资;反之,倾向于新建投资.那么,随着我国市场规模、人力资本程度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跨国经营经验丰富、战略资产和管理水平较高的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进入我国.  相似文献   

20.
读者信箱     
《英才》2004,(10):8-8
中国盛行并购快餐朋友的公司又融来几千万的资金,于是朋友的老板迅速并购了两家公司。这两年老板通过融资不断并购一点点把盘子做大,他要的是规模,期望借此在市场中取得优势,并打造一个足够上市的公司。正如《英才》2004年9月号“首要故事”的主角——林凤集团董事长张涌的看法一样,很多企业家把并购看作是财富扩张的利器。中国的企业平均每年以70%的并购速度成长。单是去年涉及的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