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典型相关的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单位根、协整和格兰杰分别检验数据的平稳性、长期均衡关系和格兰杰原因,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影响因素与农民收入构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此研究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为制定提高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提供思路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农业用电量、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有效灌溉面积与农民收入关系密切,其中农业用电量是影响农民收入的第一相关关系变量;农业从业人员是影响农民收入的抑制变量。为此,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有利于加快农民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现状、作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景章 《农村经济》2005,(11):65-67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改革开放初期有很大增长,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初始环节之一,它是农业经济增长、-农村社会进步、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试图从多层面对我国近年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作出量化分析,并提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投资对安徽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投资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安徽农民收入变化的基础上,对影响农民收入的若干农业投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选出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的四个指标,再与农民收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最后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念 《南方农村》2014,(11):48-52
农业产后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后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既反映着整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状况,又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长。本文基于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C-D生产函数模型,将产后服务对农民增收的贡献量化分析,以分析农业产后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现代农业产后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比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人数所做的贡献更突出。  相似文献   

6.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绩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绩效作出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在1981—2002年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对效率呈递增趋势,但在1999—2002年间,农村固定资产投向农业的相对效率呈递减趋势。本文利用资本配置效率模型,基于面板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的配置效率也作了计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农民收入与农业投资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投资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农民收入应对农业投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新疆为例,对农业投资因素与农民收入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利用联立方程计量模型分析了农民投资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提出了关于新疆农民收入和农业投资的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主要问题 (一)近几年来,国家、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投资比重下降。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投资比重由1981年的5.2%,下降到1989年的2.5%,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  相似文献   

9.
改革后我国农民收入和农业投资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问题作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而且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探讨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拟对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收入和农业投资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如何通过增加农业投资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出对策建议。一、我国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总的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除个别年份外,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偏慢,收入比例偏低。特别是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基本上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986~1996年GDP年均增长7.9%…  相似文献   

10.
为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国家近年加大了农业投资力度,尤其是对农田水利的投资。1996~1998年,我国每年农林牧渔水利投资额从336亿元增加到684亿元,年平均增幅达42-47%,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也由2%上升到3-2%。大规模农田水利投资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但农田水利投资中的政策缺陷使其对农村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无法扩大农村市场。政策缺陷之一是用工制度不合理,许多工程建设采取农民无偿投劳制度。农村劳动力非商品化是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在农…  相似文献   

11.
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影响因素及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从经济地理学角度研究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方法:空间密度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根据自然禀赋、集聚经济和政策制度三个维度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分析,自然资源禀赋总体上呈正向效应,但中西部城市与东部相比更偏向于依赖初始禀赋;在当前的产业集聚初步阶段,产业多样性比专业化更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城市交通成本降低、消费多样性和高人力资源素质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对于东部城市的影响效应要高于中西部城市;经济开放政策呈明显的正向效应;目前土地市场化政策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因素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效应,但不同因素的影响对不同地域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差异性很大;以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合理配置城市土地开发的功能结构、完善区域内外部交通系统、引导人口与人才集聚、深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等方面 为引导方向的城市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制度和战略创新,将有利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The exchange between Brenner and Wood on the Low Countries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raises a number of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issues relating to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capitalist social-property relations and their unique historical laws of motion. This contribution focuses on three issues raised in the Brenner-Wood exchang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rural house-hold producers become subject to 'market coercion', the potential for ecological crisis to restructur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relative role of foreign trad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domestic, rural class relations to capitalist industrialization.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媒体的农民技能培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及面对面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基于网络媒体的农民技能培训效果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无组织的上网农户接受不同种类信息的效果总体不理想;农民收入的高低与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效果;偶尔上网看各种信息的农民数远远高于常常看网络信息的人数;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学习上网技术必要程度呈正相关趋势;有组织地开展远程技能培训的方式深受农民欢迎;农村远程技能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大多为"基本掌握";有些课程的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农民实际生产所需;影响农户接受农村远程技能培训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效益和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如不适应、不匹配、不积极、缺经费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要在深刻认识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新定位的基础上,加强体系建设、实行分类管理、强化资质认证、建立激励机制、实施开放战略,以改革创新开创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提高认识,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应用广义数据包络分析(G-DEA)方法,对内蒙古12个盟市2000~2012年的林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和评价。经测算,中西部盟市的林业生产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比东部区盟市的要高;从2000年开始,林业生产的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经历了一个逐步降低到平稳发展的过程。最后,在从林业生产的区域特点、林分构成、林业政策等方面分析测算结果基础上,提出建议:在制定林业生产政策时,要考虑各盟市的区域生态特点及林业生产状况。东部地区应该以森林抚育、树种更新为基本目标,发展珍贵苗木及林下经济;中西部地区,应以荒漠化治理和生态建设为主。  相似文献   

16.
从遗产经济学的角度切入,探讨苏州园林作为文化遗产的经济学特性;介绍其发展现状,揭示它现存的问题,如园林周边旅游业乱象、门票价格偏高、大园林容量与游客流量矛盾、小园林客流量较少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成基于O2O (线上到线下)的周边旅游OTA (在线旅游)转型、实行限流措施、门票价格分季而定、加大对小园林的宣传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比较了2001~2009年生态足迹变化,并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了江苏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生态足迹测度方法的理论再思考,评价江苏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发展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问题,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针对江苏省严重的生态问题,建议江苏需要进行经济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SWOT-CLPV分析的中日珍珠产业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莉 《农业经济问题》2008,(10):101-106
SWOT作为重要的战略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利用改进后的SWOT-CLPV矩阵模型比较研究了中日两国珍珠产业的发展优劣势和挑战,并探讨了中国珍珠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森林碳汇交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把森林碳汇项目交易成本分为事前交易及事后交易成本,并细分为8项成本费用。通过分析各项交易成本的影响因子,建立了森林碳汇交易成本的函数关系式,并在交易成本框架下指出了森林碳汇服务项目交易过程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降低交易成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我国目前林业企业绩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KPI理论,按照SMART原则,设置了林业企业绩效评价合理的、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某林业局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管理者进行绩效评价,建立评价模型.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提升管理者绩效水平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