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性目标。当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小康,但是部分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限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其中农业经济管理成为主要问题。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有关部门管理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三明市地处福建西北部,是个山区地市。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增粮增收保供给.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农村工作主线,用小康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从山区的具体情况出发,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农村小康建没形势越来越好,小康进程越来越快。据统计,1996年,全市32.62万个农户达到小康户标准,占总农户的76%;达到小康村和小康乡镇也分别占73%和52%。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狠抓农民和集体两增收,夯实小康物质基础。在农民增收方面,紧紧围绕"种养起步,加工上路,向贸工农一体化过渡"的发展思路,加大农科教结合力度,走农业产业化路子,把烤烟、食用菌、果茶、林竹、种子、畜禽、水产等农业"七大工程"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天丽 《农村经济》2001,(11):10-12
四川省是内陆大省 ,又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 ,农村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 70 %以上 ,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量的 1 1 5% ,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1 3 0 0多万。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量大 ,给四川省实现经济起飞、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优势条件 ;另一方面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长久滞留在农业和农村 ,就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因而 ,如何建设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省现今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一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障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有 3种选择 :一是离土不离乡 ,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农村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社会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全社会的全面小康。农村建成小康社会仅仅通过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改革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其关键在于通过相关宏观政策的调整,改变国民经济的分配格局,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社会经济环境。本文围绕河北省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个重点工作,提出应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5.
《江苏农村经济》1999,(10):14-15
江苏乡镇企业萌发于50年代,如今已成长为"经济巨人",并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8年,在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产值为9510.2亿元,占80%,即"五分天下有其四";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乡镇工业产值为8449.5亿兀,占64.1%,近"三分天下有其二"。一、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之路1978年以前,全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格局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生产为主。大量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耕地上搞强化开发,不仅经济运行的数量和质量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1978年以后,在乡镇企业的带动下,全省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下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农村的概念 本文提出的新农村,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经过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可实现的目标。中国的新农村应当是丰衣足食、精神健康向上、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具有良好发展机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村社会。 1.新农村是小康村,但又高于小康村。小康主要涉及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状况,人类生活环境和人口素质等方面,较少涉及到农村生态环境,对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农村长期发展的制度与机制也反映不够,因而不能作为中国新农村的唯一目标。新农村是小康村,是生态村,还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发展与安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是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人口占绝大比重的农业大省,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对全省全面小康而言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道路。随着各级政府对全省全面建设小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安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有所加快,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安徽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则是重要原因之一。按照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设计的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测算,安徽农村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2003年为10.6%,低于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居于全国第十八位,其中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为…  相似文献   

8.
湖南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是个农业大省。新中国建立以来 ,湖南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其成绩斐然。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为湖南经济腾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展望 2 1世纪 ,湖南要完成从温饱到小康、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使命 ,继续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仍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省6 4 6 5万人 ,农业人口 52 4 9 94万人 ,占总人口的81 2 1 %,这意味着全省的发展、全省人民的小康乃至全省的现代化建设的实质是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在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比重…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现阶段二元经济的特点仍十分明显: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几乎占世界农村人口和农业总量的1/3。1982年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9.1%,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量的74.4%。农业使用的生产资料仅占全国固定资产的21.7%。现代工业部门可以使卫星上天,而在农村部门中却“始终没有摆脱手工工具占优势,传统经验和古老成规起主导作用,‘老天爷’左右收成丰歉的落后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小康,也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湖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农民富,则全省富;农业兴,则百业兴.  相似文献   

11.
解决农民增收困难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农村的任务尤其艰巨。应当看到,虽然长期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缓解了,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教育、医疗等基本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我国的现代化不能只建立在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上,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不能脱离农村,没有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亿万农民富裕起来,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全面实现农村小康,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我国进入 2 1世纪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一目标任务能否实现 ,取决于广大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取决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广大农村将是新世纪我国发展建设的主战场。可以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 ,只有农村农民的真正小康 ,才会有全社会的小康 ,然而来自“三农”方面的现实问题 ,对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四川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省,农业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多。全省各地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据35个县的3.6万个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测算,今年全省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已达到1230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77%,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1.我省农村劳动力自然概况。据我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材料表明,到1990年未全省现有农村劳动力人数为869.4万人,女劳动力为362.8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1.7%。小学文化程度占48.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41.5%,每个农业劳动力供养的人数为3人,目前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约占10%左右。2.我省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很大提高。根据国家调查方案,辽宁从1986年起在24个县(市区),123个乡镇369个村民组进行农村劳  相似文献   

15.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是短板。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发展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鲜明主题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一、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6.
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建设工程,需要广大农民的自强不息,也需要理论上的探讨和引导.9月15日~16日在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举行的"中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研讨会,有关农口部门的领导、农民致富带头人、农业经济问题专家汇聚一堂,就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论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研讨.这次会议的成果之一,便是大家在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即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鸣  魏一 《农村经济》2003,(5):63-6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 ,并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 ,农民增收缓慢是制约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因素。而且 ,农民劳动力也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 ,对城市发展已经做出并正在做出重大贡献。但由于一些不完善的制度安排的原因 ,使得农村想进城务工的劳动力并不能走得出去、工作得好、生活得安心 ,成为了游离于城市的边缘人。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非农产业与农业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现代化走什么道路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中国是一个以小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农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别突出,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耕地和水资源短缺,农民组织化程度很低。目前,中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全国70%的人口住在农村,城市化程度仅为30%左右;农村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约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47.4%,而农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9.9%和社会劳动力总数的24.4%。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农村全部从业人员的14.0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2.15%。20年前的农业体制改革伴随了农民非组…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东港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下降到2009年的42.34%,成为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消费由温饱区间迈入全面小康门槛的重要标志.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程度、小城镇建设、农村劳动力素质等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建议当地政府和部门采取调整优化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87%,农业、农村、农民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全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多年来,河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结合全省农村的实际,紧紧围绕小康村建设的进行和富民工程的实施,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不断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创造良好的环境。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共识,各级党政部门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多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它和经济发展一起纳入工作大局,实行党政合抓,部门联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