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燕 《天津经济》2006,(9):60-62
公司制企业资本结构多元化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分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公司治理问题。公司治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护企业的所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监控,使其既守法经营,同时又激励其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尽最大努力,这就需要建立企业内部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黄跃群 《北方经济》2007,(2):125-127
财务监控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结果的监测和控制,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过程,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必要手段,严格的监控才能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保护各方面的利益。本文主要由现实的案例引出公司财务监控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而讨论了公司内部和外部财务监控机制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3.
尹德先 《特区经济》2009,242(3):303-304
公司治理是公司生命机体的核心和灵魂,有效的公司治理取决于公司治理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以经济和法律的视角来看,股东利益最大化、关注利益相关者等价值取向都有各自的矛盾,公司治理应坚持以公司利益为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作为一种防范财务舞弊的机制而存在,其概念一直在资本主义框架下稳定运行。然而,不同的国家条件下公司治理机制的运作有所不同。公司治理包含两大理论,即利益相关者理论与股东利益至上理论。近些年的实践表明,采用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的英美公司的治理模式,其与欧洲大陆的治理模式的差别逐渐减小,更加倾向于关系投资模式。因此,以股东利益为主导,同时适当兼顾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治理模式符合未来的公司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包括资本提供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委托,必须在经济社会的协调中最大效率地与各种生产要素结合,不能片面地追求一己利益,而要为整个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该文认为: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而现代的公司治理中心不仅仅局限于股东,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拥有明确的公司控制权和收益权。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是公司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引入利益相关者、考虑社会责任是公司治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财务治理是指在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前提下,通过对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理配置,规范财务信息的生成、呈报和披露机制,形成有效的财务决策、激励、约束和评价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达到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均衡,进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最终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财务治理是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机制的统一,可分为内部财务治理和外部财务治理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德国的公司治理与英美模式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本文从公司治理的内涵出发,在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视野下,将德国及英美的公司治理模式纳入公司治理的一般框架之下。将德国的公司治理视作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机制设计的一个尝试,主要从制度视角考察德国公司治理的特质,关注于控制权的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理论:反思与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文锋 《改革》2004,(4):89-95
企业内各要素专有性的大小是其参与公司治理的基础,也是分享剩余索取权的依据。公司治理机制并不是由所谓的“股东至上”发展到利益相关者,从“股东至上”到利益相关者之间没有什么逻辑关系。公司治理的模式也不存在从单边治理向多边治理的转换过程。公司治理的关键是寻找长期利益共同体以及使关键性要素进入长期利益共同体。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决定性力量,但只有在物质资本有效监督和充分激励的前提下,这种决定性作用才由可能变为现实。我国国有企业由于不存在长期利益共同体,关键性要素也不在长期利益共同体内,或者说,没有资本监督和激励劳动,这是公司治理低效的原因所在。国有企业目前进行的激励制度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的低效率,但不可能解决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水平对公司经营业绩有着重大影响,研究公司治理对发展我国经济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当前我国公司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公司治理中存在问题,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现代公司产权理论提出构建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陆一 《开放导报》2004,(5):87-91
OECD于1999年出台了《O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年初又公布了新版的公司治理准则。对照前后两个版本,就会发现公司治理在0ECD眼中尽管仍旧“关注因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引起的治理问题”,但已经开始从更倾向公司内部的权利关系的授予、监控、制约安排,而向注重内外部的各种利益相关因素的协调转变;从更倾向于公司高层的权术安排游戏,而开始向企业员工和债权等原来忽略的因素倾斜。这是值得国内许多研究和政府决策重视的变化。这对于我国业内把公司治理仅仅理解为在股东、董事会和经营层之间的权术游戏,对于仅仅关注于企业高管、董事会的利益以及他们的积极性的倾向;对于只在形式上应付性地进行了治理的结构安排、而实质上与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很大变化的现实来说,确实值得反省。我们的企业制度改革、我们的公司治理目标,到底是让一部分人“侵害别人的利益”先富起来,还是在企业中倡导一种让“利益相关”共同富裕的、符合公平公正的企业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1.
张长江  温作民 《特区经济》2005,(12):174-175
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是财权配置。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逻辑下,公司财权配置机制不再是“资本雇佣劳动”和“劳动雇佣资本”的单边治理,公司应构建动态的“机会体系”或“激励体系”以及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财务治理的再谈判机制,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配置。因此,除股东和经理层外,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公司员工、债权人、政府、公众投资者、消费者、供应商、销售商、社区等,都有按其所提供的专用性资源贡献参与公司财权博弈的机会和权力。本文试从生态学角度,结合运用不完全合同理论、企业合作博弈理论,探讨公司财务和谐治理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思维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思维即运用系统论思想准确描述与深刻认识复杂系统的方法。系统思维的思想对于正确处理公司治理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股东至上”逻辑的理论依据在于新古典产权学派的所有权结构理论,其最大优点是在实务操作中的可行性,但它既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也不符合所有权结构变化的实际和社会伦理,又给我国国企改革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董事会治理机制、监事会治理机制和利益相关者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但该逻辑既违背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原则,又遇于简化,开始受到人们的诘责,“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开始为人们所青昧,该理论是公司治理机制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非营利组织在其存在与发展过程中存在所有者缺位.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地为社会服务、缺乏公共责任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非营利组织的现状,把公司治理的治理模式引入到非营利组织领域,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视角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构建了非营利组织治理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4.
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财务信息的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是corporate governance的直译,其本质是配置责、权、利合同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是各国企业制度的微观安排,狭义指的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建立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其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的背离。广义则包括内外部监控系统,不仅仅涉及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还涉及到企业与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债权人等)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学术界有关公司创业网络问题的认识仍存在分歧的现实,本文对公司创业网络的本质进行了解构,发现公司创业是基于利益相关者之间互动的价值创造过程,公司创业网络的本质是基于价值创造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契约,其形成的逻辑起点是网络合作剩余分配。在此之上,文章进一步建立了公司创业网络影响公司创业的内在机制和公司创业网络内部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过程两个理论模型来阐释公司创业网络对公司创业的作用机理,揭示了增进关系、加强互动、形成共生的公司创业网络治理要义,并且指出创业主体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关键在于秉承资本承诺、组织整合与内部人控制的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观,公司创业网络治理应该把重点放在信任、沟通与联合制裁三方面的机制建设上。  相似文献   

16.
谢舟 《特区经济》2010,(10):287-289
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构建我国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的主要思路。本研究以可转债运作为例,阐述了这一治理机制中机构投资者和公司双方的角色定位、利益需求和相互作用方式并就相互过程举例,说明了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的相互影响过程,并分析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规风险,及提出改进这种治理结构的想法。以期更有利于我国公司治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监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监控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结果的监测和控制,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过程,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必要手段,严格的监控才能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保护各方面的利益.本文主要由现实的案例引出公司财务监控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而讨论了公司内部和外部财务监控机制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司财务治理过程各利益主体的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财务治理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财务目标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各利益主体在公司财务治理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不同,必然导致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不合作博弈,而不合作博弈的结果是公司总体经济利益受损,各利益主体就无法实现其财务目标。文章旨在利用博弈论理论,探索各利益主体之间合作博弈的途径,最终实现公司总体经济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王菁 《北方经济》2006,(9):59-61
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其战略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深刻理解公司治理结构,进而科学确定财务管理战略,对于优化公司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探讨着手.具体分析利益相关者治理下影响财务管理战略的利益集团,从而阐述了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财务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20.
自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日起,如何协调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解决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抑制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包括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外部公司治理或称外部监控机制,是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