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展循环经济是政府的必然选择和迫切任务,探讨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循环经济运行结果的外部性和运行条件的规模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由此分析了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主要承担制度建立和条件保证两大类职能及其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发展必然需要政府的推进。由于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职能也较在传统经济中有所差异。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具有建立法规体系、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实施推进计划、调整经济结构与布局、加快技术开发、完善信息体系、建立核算制度、制定标准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经济形态。近年来,随着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尖锐化,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努力破解环境与发展难题。我国的人口、资源等国情,决定了继续走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一项带有全局性、长期性、紧迫性的战略任务。循环经济在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如何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针对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地位认识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本文联系铜川市的实际,指出政府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责任主体,理应发挥主导、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并提出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9条对策建议,对于指导地方政府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是在环境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追求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目标。传统市场经济中的环境资源配置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制度安排加以矫正。政府是推动循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责任主体,完善的市场机制是推动循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耦合能够产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5.
首先给出了经济系统物质流动的价值增值定律,物流方向选择的价值梯度公理和确定物流最佳数量的价值最大化定理,以此作为循环经济系统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规划的理论依据。然后分析了循环经济系统物质流动价值增值过程,定义了循环物流价值增值倍数,发现循环经济系统的物流价值增值倍数是循环经济的核心所在。接着在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框架下,探讨了企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分配的利润最大化原理和社会循环经济系统物质等价交换原理。最后讨论了政府的行政、政策等职能对循环经济系统的逆向物流市场形成和有效运行的作用。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于推进循环经济物流系统和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的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的有效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和东  杨同宇 《经济师》2005,(12):56-57
循环经济作为新的经济理念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当前我国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没有形成适合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是循环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促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是促进循环经济形成的关键,必须对企业和公众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形成。循环经济的有效激励机制包括市场激励、政府激励、文化激励等。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构建具有内在动力和协调能力的制度化运行机制,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由经济运行主体、运行条件和要素以及运行机理构成,包括动力机制、政策法律机制、社会评价干预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循环经济运行动力来自企业、居民和政府的理性选择,循环经济理性是"经济人"理性和"社会责任"理性的统一,政策导向和法律规范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社会评价干预机制为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条件,社会动员机制提升了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为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模式:国际经验及我国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我国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案例,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从明晰主体地位、制度建设、技术创新和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型工业化战略可以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而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也离不开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从循环经济的技术模式决定产业转型的必要性,以及新型工业化的技术创新需求等现实条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进行分析,湖南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必须是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内循环经济三大热点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波  吕颖  储亚玲 《生产力研究》2006,(11):268-270
文章对中国理论界关于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实施障碍以及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界定循环经济的内涵,寻找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合理、可行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探索规范、深化循环经济研究的方向和路径。针对目前的研究状况,提出今后学术界在这三个方面应该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手段——国际借鉴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构建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除实施必要的行政法律手段、舆论手段和技术手段外,更离不开经济手段的支持。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进行了利用经济手段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长期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在利用经济手段方面的经验,主要有实施鼓励性政策、制约性政策和交易制度。通过借鉴国外的做法,对我国在利用经济手段过程中尚未充分重视的问题提出建议,包括实施押金制、采用“交易权”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与循环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贵友 《技术经济》2006,25(9):48-50,94
发展循环农业是一场技术范式的革命,需要以高新科技作为技术保护.尽管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引入了循环经济的思想,然而,发展循环农业却是近两年的事情。本文认为,循环农业技术创新是其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根据农业技术创新原理,论述了在我国循环农业现有技术和循环农业技术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加快我国循环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全部参与,出台系统性的法律法规约束政府、企业和公众履行循环经济的有关义务,对于加快循环型社会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分析——基于资源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根本共同点在于均需要提高广义资源生产率(生态效率),不同点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突破点等不同。本文基于资源产出率的理论分析、情景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碳减排的途径。本文认为,通过提高资源生产率来提高碳生产率是可行的,其效果是资源效率效应和资源结构效应的叠加,可以此表征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相互关系。最后,我国1990—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韩国因本国资源短缺和市场规模小,经济发展受到约束,且面临国际贸易对产品环境质量要求的制约。因此,韩国政府从产品循环、企业经营、基础支持和计划推进等层面,制订和实施了多项政策和制度,如清洁生产、亲环境经营、生产者再利用责任制度、亲环境经营自发协议制度、再利用产品义务购买、计划促进等,以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本文系统地考察和分析了韩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循环经济的构建是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本文对循环经济的新经济发展观与县域循环经济构建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而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本文在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重点论证了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体系,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才能全方位地满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金融需求。因此,我们要为循环经济相关的市场主体建立一个良性的、面向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改革发展循环经济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体系;建立专为循环经济生产提供资金的政策性金融组织;组建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拓宽循环经济项目融资渠道;推进与循环经济相关的金融资源创新,实现循环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中国西北地区来说,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了西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构建西北地区循环经济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