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维护艰难、成本提高等问题日趋突出。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就我国目前深井巷道的一些矿压显现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部分深井巷道变形控制技术,为具有大埋深矿井在巷道支护和变形控制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分别从围岩应力、变形等方面对巷道开挖后的破坏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开挖后的围岩经历弹性、塑性再到应变软化的残余破裂状态的演变且复杂高应力状态下的围岩出现塑性区是不可避免的,塑性区是围岩破坏控制成功的关键点,理论上提出了围岩破坏控制的耦合支护方法,为深部巷道围岩的支护、开采的顺利进行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白垩系岩层性质,解决白垩系岩层围岩巷道变形严重、支护困难等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地区某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白垩系围岩岩石的破坏机理,推导出拉伸破坏以及剪切破坏的极限条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对围岩巷道应力场、塑性区、巷道位移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垂直应力值均为负值,意味着围岩四周应力处于压应力状态;塑性区影响范围较小,说明剪切应力出现在巷道顶底板以及两帮;垂直位移、水平位移量较小,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良好。最后,通过现场对巷道位移变形量和锚杆锚索的锚固力大小进行观测,对支护方案进行现场验证,确定采取“高预应力锚杆、锚索、锚网、W钢带、钢筋梯子梁”等联合支护方案比较合理,为此类围岩巷道的围岩变形控制提出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围岩条件的变化,压力的增大,矿压显现越来越剧烈,巷道支护条件越来越复杂。矿压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矿山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正确分析巷道围岩的结构特征及变形规律。能为支护设计、支架选型、支护形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三软煤巷是围岩剧烈变形的难维护的回采巷道。柳泉煤矿原有的锚网支护已不能满足"三软"煤层巷道的支护要求,通过对锚杆对软岩巷道围岩的支护分析,提出了锚梁网索联合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6.
根据谢桥煤矿1232(3)工作面的工程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应用数值模拟分析煤柱在5m、7m、10m、15m宽度时,巷道围岩中的应力场、破坏场以及位移场的分布变化特征,从而造成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最终本着巷道周围应力集中范围小,巷道变形小,破坏范围少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煤柱宽度,避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7.
煤矿开采巷道越深,开采环境就越复杂,围岩变形的控制难度越大,安全性越低,巷道的支护也就越困难。通过对深井巷道的受力特点、破坏机理及支护理论的了解与分析,提出锚杆支护在深井巷道支护的优势及发展趋势与前景,这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某大型矿井岩巷掘进的地质特征,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该巷道掘进过断层时,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和破坏区分布及围岩的稳定性特征,研究表明:未过断层时拱底和拱顶围岩破坏区域较大,尤其是在巷道拱底,由于拱底是平面的原因,在拱底出现了大范围的拉伸破坏区域,在巷道的两个墙角围岩破坏范围虽小,但是围岩的破坏程度非常大,巷道的主要支护和预防变形破坏区域为巷道的底板;过断层时巷道破坏区域主要变现为由原来的底板拉伸破坏区域变为两帮强压剪破坏,巷道顶板在断层面上出现大的错动位移,巷道围岩破碎区域远远大于未过断层地段,巷道的支护重点应放在两帮和顶板。  相似文献   

9.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大雁二矿已采至二水平(250m),软岩巷道在高应力作用下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巷道支护问题越来越多,已出现多次翻修,现250大巷长期处于持续变形破坏状态,经过现场矿压观测资料数据分析,底鼓量和两帮收敛量比顶板下沉量大1—2倍。经核实现已到了变化量最大值,趋于临界稳定,实施二次支护的好时期,应有效扼制危岩出现和破碎区向纵深发展,以保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煤炭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多个地区煤矿的开采力度加大,煤炭的开采深度逐渐加大,煤矿巷道围岩受到的应力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煤矿巷道底鼓发生概率,对煤矿开采作业的安全性造成了极大影响。工作人员要结合具体情况,掌握煤矿巷道底鼓治理技术的应用要点,不断提高煤矿巷道底鼓治理技术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1.
矿井进行深部资源开采时,其矿山压力规律与浅部有一定区别。因原岩应力的增加,导致深部矿井岩体的流变性增强,从而使深部矿井开采过程中的巷道围岩在表观上呈现松软、破碎的状态,甚至某些巷道围岩明显呈现软岩的特征。同时,回采过程中,采掘空间的周围会产生集中应力即支承压力。支承压力将沿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传播,使巷道受到不同程度的一次或多次支承压力影响,引起巷道围岩在一定程度及阶段内处于应力集中状态,破坏区和塑性区范围逐步扩大,致使巷道难于维护。  相似文献   

12.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矿山压力显现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导致巷道施工及维护困难,高地压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日趋严重。文章以陈四楼煤矿-720辅助水平回风巷支护设计为例,采用U型钢支架与壁后注浆充填相结合,使围岩-注浆充填体-U型钢支架形成共同的力学承载体,提高围岩承载力,对提高软岩巷道的稳定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准确判断巷道围岩失稳破坏范围是巷道支护的前提,本文应用光学钻孔测量技术,对澄合旭升煤矿E401工作面顺槽围岩进行监测,确定巷道围岩破坏范围,提出了巷道支护参数,在应用过程中取得良好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巷道变形一直是危害巷道安全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一复合顶板的巷道,详细分析了其原来支护方式下的变形过程和后期改进支护方式巷道围岩的破坏过程,形成对比,重点分析了复合顶板的情况下该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特点,为判断巷道的有效支护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鸡西矿业集团东海矿五采区进入深部开采后,巷道多位于围岩软化临界深度以下。针对深井巷道地压大、难支护的特点,必须选择可伸缩、具有可靠强度的支护体进行支护,优化支护设计,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十一矿的最大开采深度已超过800m.巷道埋深大.在复杂地应力反复作用下.巷道围岩强度低.特别是泥岩受水侵蚀后易软化、流变、膨胀,给巷道支护带来极大困难.传统的支护方式均不能使巷道保持长久稳定.不仅影响巷道施工的速度.还极大地提高了支护成本.并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十一矿不断探索、创新支护技术.在丁二采区-593石门复合软弱岩层巷道中成功应用了复注支护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某矿大采高长壁工作面及其破碎围岩环境特征在国内6.0m以上的开采高度也处于独特地位,本文基于岩石力学实验与现场工程调查的结果,对该工作面采场破坏运移过程及规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对围岩破坏的力学演化和运移特征不同于一般综采工作面,大采高对采场上覆岩层影响大,工作面附近煤岩体失稳可能性大,特别是下端头与回采巷道交汇区域,煤体局部高应力导致片帮可能性增大。该结论为工作面安全开采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深井开采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围岩应力大、矿压显现强烈等,给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深井70151回采巷道矿压实测研究,掌握了该巷道开采期间变性规律、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和顶板深层围岩变形特点等回采巷道矿压显现规律,为工作面的后续开采提供了一定的实测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陈四楼煤矿高应力岩巷变形剧烈,破坏形式多样化这一现象,通过详细的分析地质资料和现场调研,总结出巷道变形破坏的特征并分析出导致巷道破坏的主要因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围岩强化支护技术。采用多样化的支护方式和合理的支护参数设计,限制围岩进一步松散破碎变形,维护巷道的长期稳定。经过6个月的现场观测表明,高应力岩巷破坏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以禹州煤田软弱厚夹层顶板煤巷为研究背景,分析巷道失稳破坏影响因素,得到巷道失稳破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巷道围岩软弱、巷道围岩应力较大以及支护方式不合理。探究煤巷顶板软弱厚夹层情况,并对软弱厚夹层顶板煤巷支护方案及断面进行优化设计,顶板采用梯次锚网索+W钢带支护,帮部采用锚索注浆加固联合支护方式。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变形速度明显较低,围岩控制效果较好,可有效保障巷道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