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缓解消费分化对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据库和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群体间消费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削弱群体间消费分化,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该结论依旧成立。(2)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缩小消费能力差距和消费意识差距进而削弱群体间消费分化。(3)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域创新能力和智慧城市建设明显增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群体间消费分化的削弱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珠的消费群体,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之间的矛盾,使得他们在消费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不良消费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们的消费道德现状。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耿黎辉 《商业研究》2004,(22):83-87
收入与消费的购买能力直接相关,因此消费的收入状况直接影响其消费心理和行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与此同时,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层加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收入群体,各收入群体之间相比,消费心理与行为有较大的差异,而同一收入群体内部的消费则有着相类似的消费心理与行为。  相似文献   

4.
章霞 《市场周刊》2005,(6):34-34
目前,中国轿车消费群体的构成已经发生了悄然转变,尤其是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私人购车者在整个轿车消费群体中的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90%,消费群体构成的这一转变在汽车消费上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之以往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胡纲 《商界名家》2005,(2):120-121
许多市场成熟的国家.消费群的分布大体都呈菱形,即处于最高端和最低端的群体都占据较少比例,而中端消费群体基本上占据了市场消费额的6成以上。相对而言我国消费群体分布是比较特殊的,其分布基本呈现一个金字塔形,15%的中高消费群体居于金字塔的顶端和稍下部.而高于85%的中低端消费者全部位于金字塔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处于商品短缺萌困扰之中,不得不采用配给制的办法限制居民的消费选择自由;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人们的消费取向正在发生根本改变。因此,了解目前各收入与消费阶层的构成、消费心理和行为以及投资去向如何,对于把握国内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开拓市场、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社会,青年消费群体和中年消费群体扮演着社会生活中最主要的消费角色。社会环境和时代需求的不同,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随之表现出来的消费特点、消费行为也千差万别。本文以中、青年消费群体为研究对象,对比其消费价值的差异,及由此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CHARLS2015年和2018年的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研究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发现新农保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总消费不平等程度。基于消费结构的分析发现,新农保显著缓解了农村居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不平等,但对生存型消费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显著缓解了烟酒日用品和医疗支出的不平等,但扩大了食品消费的不平等。机制分析发现,新农保对消费不平等的缓解效应同时体现在参保环节和领取环节,且在领取环节更为突出。这表明新农保既有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对未来的安全预期,也有利于直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和释放其消费需求。新农保更大程度地促进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释放,使低收入参保人的消费支出相较高收入者提升更多,是新农保降低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机制。相关结论表明新农保促进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这为评估新农保的政策效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于开发农村消费市场也有着重要的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消费情况,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消费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市低收入群体教育消费内部结构、水平进行数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重庆市低收入群体教育消费的水平和结构等现状特征和表现,提出改善低收入群体教育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侯明廷 《广告导报》2006,(11):105-106
青少年不仅是目前市场上的一个消费大军。更重要的是,等他们将来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将成为消费的主流群体和消费趋向的引导者。关注今天他们的生活习惯、消费心态、爱好以及心理观念,就是为更好的了解和把握明天的消费者对消费的心态、要求和趋向。 那么,当前的青少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市场有多大?又有多大的消费主动权?其消费趋势又是如何?他:们最常接触的媒体是什么?而他们眼中的金钱、广告及品牌观念又是什么样?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负责这次青少年调查的CTR;媒介与产品研究高级研究经理袁恒女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消费教育与消费者行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卫红 《商业研究》2002,(8):155-157
消费教育是指针对消费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播消费知识,传授消费经验,培养消费技能,倡导科学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素质的一项系统的社会活动,其目标是为了造就消费群体,由于我国消费教育起步较晚,比起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不少差距,加强国民消费教育,优化消费行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消费群体,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现状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本项目重点选择了湖南省几个城市的高校进行了问卷调研,并获得湖南省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基本数据。本文根据所获统计数据,对湖南省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其消费特点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内外两方面的具体分析,以期对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目前有大学生约1.3亿,其中毕业生约1亿,约有3000万的在校生。随着这个群体的不断扩大,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的扩大。由于这个群体存在着特殊性,并且作为将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对这个群体生活消费方面进行单独的研究是有必要的。广州作为我国的一线大都市,其经济的发达程度毋庸置疑,广州市民整体的消费水平在我国也名列前茅。文章对广州市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进行专门的调查及研究,分析其影响因数并得出结论,让大家更近距离更真实的了解这个群体,并且根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对研究对象提出具体详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特别,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具备诸多显著性特征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文章从分析大学生消费情况入手,运用位置消费理论分析不合理方面的根源并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老年群体在消费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类移动支付方式。为此,选取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OLS、IV2SLS、工具变量等方法探讨移动支付对老年群体消费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移动支付显著地促进了老年群体消费总量的提高,尤其是促进了网上购物消费、生存型消费和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因此,应通过简化移动支付操作步骤,向老年人普及移动互联网技能知识,提高移动支付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率。  相似文献   

17.
广告主在进军暑期市场时,首先必须做到有的放矢,特别要盯准学生这个特殊消费群体,只有充分了解人们暑期消费习惯,才能有效实施暑期广告投放。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人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崛起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权力、消费意识、消费话语正在深刻影响着许多企业的市场策略。如何深刻地解读他们的消费心理,把握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抢占未来市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人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崛起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权力、消费意识、消费话语正在深刻影响着许多企业的市场策略。如何深刻地解读他们的消费心理,把握时代潮流发展趋势,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抢占未来市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6):295-296
采用网络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27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新媒体环境下这一群体可能具有的消费偏好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显示,当前90后的大学生群体存在着炫耀性消费偏好、交互性影响消费偏好以及假货消费偏好的倾向性。结合新媒体对消费方式的影响,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消费偏好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